一种带植物墙系统的新型蓄热墙体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2416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墙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植物墙系统的新型蓄热墙体,包括:太阳能蓄热通风系统和植物墙系统,所述太阳能蓄热通风系统包括墙体、上通风口、上风阀、下通风口、下风阀、墙体涂层、玻璃罩、上悬窗和下悬窗,所述上通风口和下通风口分别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上通风口和下通风口分别均匀设置在墙体上下两侧,上通风口和下通风口内侧端分别设置有上风阀和下风阀,所述墙体外端面涂覆有墙体涂层,所述玻璃罩间隔设置于墙体外侧,所述上悬窗和下悬窗分别设置于玻璃罩的上下两侧,所述墙体与玻璃罩之间设置有用于净化空气的植物墙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室内空气质量降低室内热负荷的新型蓄热墙体。空气质量降低室内热负荷的新型蓄热墙体。空气质量降低室内热负荷的新型蓄热墙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植物墙系统的新型蓄热墙体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墙体
,尤其涉及一种带植物墙系统的新型蓄热墙体。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外墙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的做法是在墙体内设保温层。这样设置的保温层只是通过减少墙体传递的热量来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降低建筑能耗。但这种方式只能隔绝一部分外部温度环境的影响,但无法对室内环境进行改变。
[0003]蓄热墙是一种能吸收太阳能的“保温”墙体。蓄热墙系统由在外表面涂有高吸收系数涂料的实墙式蓄热墙和用以密封的玻璃盖组成。冬天白天,蓄热墙与外层玻璃之间出现温室效应,薄片间层的空气被加热,通过蓄热墙顶部和底部的通风口向室内对流供暖,夜间依靠墙体本身的储热向室内辐射供暖。夏季白天,在集热墙和玻璃之间设置绝热窗帘或百叶等绝热层,反射太阳辐射,玻璃与绝热层之间的空气受太阳辐射加热上升,由顶部通风口流出,冷空气从底部通风口进来,保持空气流动。夜间墙体向室外辐射散热,得到冷却。
[0004]但是现有技术的蓄热墙无法改善空气质量,在炎热的夏季室内的热负荷仍然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植物墙系统的新型蓄热墙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带植物墙系统的新型蓄热墙体,包括:太阳能蓄热通风系统和植物墙系统,所述太阳能蓄热通风系统包括墙体、上通风口、上风阀、下通风口、下风阀、墙体涂层、玻璃罩、上悬窗和下悬窗,所述上通风口和下通风口分别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上通风口和下通风口分别均匀设置在墙体上下两侧,上通风口和下通风口内侧端分别设置有上风阀和下风阀,所述墙体外端面涂覆有墙体涂层,所述玻璃罩间隔设置于墙体外侧,所述上悬窗和下悬窗分别设置于玻璃罩的上下两侧,所述墙体与玻璃罩之间设置有用于净化空气的植物墙系统。
[0008]进一步的,所述墙体涂层为能够吸收热辐射的高吸收性涂料。
[0009]进一步的,所述玻璃罩使用内部充满氩气的高透光双层玻璃。
[0010]进一步的,所述植物墙系统包括支撑架、固定栓、土工布容器、固定杆体和滴水灌溉装置,所述土工布容器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土工布容器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在两根平行设置的支撑架外侧端下部,所述支撑架通过固定栓固定连接在墙体上,所述土工布容器在墙体外侧端横向纵向分别阵列分布有若干个,所述固定杆体纵向阵列分布有若干根,同一高度的若干根支撑架顶端固定连接有同一根固定杆体,所述滴水灌溉装置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滴水灌溉装置与若干个土工布容器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滴水灌溉装置固定安装在固定
杆体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滴水灌溉装置包括水壶、软管、进液端和滴灌滴嘴,所述水壶固定安装在固定杆体上,所述软管一端通过水壶的进液端伸进至水壶底端,所述软管另一端悬挂并伸进土工布容器内。
[0012]进一步的,所述土工布容器植入可以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植物。
[0013]进一步的,所述植物为芦荟、绿萝、吊兰、波士顿蕨或心叶蔓绿绒。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通过在墙体和玻璃罩之间置入植物墙系统,使夏季能避免一部分的太阳直射到蓄热墙体上,有效降低室内的热负荷,除此之外,选用一些如芦荟,绿萝,吊兰,波士顿蕨,心叶蔓绿绒等一类可以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植物,通过将净化后的空气流动输送到室内,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剖面图;
[0017]图2是本技术植物墙系统的结构视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等轴测视图。
[0019]附图中的标号为:1

墙体,2

上通风口,3

上风阀,4

下通风口,5

下风阀,6

墙体涂层,7

玻璃罩,8

上悬窗,9

下悬窗,10

支撑架,11

固定栓,12

土工布容器,13

固定杆体,14

滴水灌溉装置,141

水壶,142

软管,143

进液端,144

滴灌滴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参见图1~3所示,一种带植物墙系统的新型蓄热墙体,包括:太阳能蓄热通风系统和植物墙系统,太阳能蓄热通风系统包括墙体1、上通风口2、上风阀3、下通风口4、下风阀5、墙体涂层6、玻璃罩7、上悬窗8和下悬窗9,上通风口2和下通风口4分别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上通风口2和下通风口4分别均匀设置在墙体1上下两侧,上通风口2和下通风口4 内侧端分别设置有上风阀3和下风阀5,墙体1外端面涂覆有墙体涂层6,玻璃罩7间隔设置于墙体1外侧,上悬窗8和下悬窗9分别设置于玻璃罩7的上下两侧,墙体1与玻璃罩7之间设置有用于净化空气的植物墙系统。
[0022]墙体涂层6为能够吸收热辐射的高吸收性涂料,可以在白天吸收更多的热辐射。
[0023]玻璃罩7使用内部充满氩气的高透光双层玻璃。
[0024]植物墙系统包括支撑架10、固定栓11、土工布容器12、固定杆体13和滴水灌溉装置14,土工布容器12设置有若干个,土工布容器12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在两根平行设置的支撑架10 外侧端下部,支撑架10通过固定栓11固定连接在墙体1上,土工布容器12在墙体1外侧端横向纵向分别阵列分布有若干个,固定杆体13纵向阵列分布有若干根,同一高度的若干根支撑架10顶端固定连接有同一根固定杆体13,滴水灌溉装置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滴水灌溉装置与若干个土工布容器12一一对应设置,滴水灌溉装置14固定安装在固定杆体13上。
[0025]滴水灌溉装置14包括水壶141、软管142、进液端143和滴灌滴嘴144,水壶141固定
安装在固定杆体13上,软管142一端通过水壶141的进液端143伸进至水壶141底端,软管 142另一端悬挂并伸进土工布容器12内,水壶141中的水经过软管142并通过滴灌滴嘴144 滴灌至土工布容器12内并被土工布容器12植入的植物吸收。
[0026]土工布容器12植入可以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植物,能够有效净化进入室内的空气。
[0027]植物为芦荟、绿萝、吊兰、波士顿蕨或心叶蔓绿绒。
[0028]整个蓄热墙体冬天的工作状态:白天玻璃罩7的上悬窗8和下悬窗9关闭,墙体1上的上通风口2和下通风口4打开;当阳光照射在墙壁上时,墙体1外壁和玻璃罩7之间的空腔中的空气被加热并上升,通过墙体1上端的若干个上通风口2进入室内;室内的冷空气通过墙体1下端的若干个下通风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植物墙系统的新型蓄热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蓄热通风系统和植物墙系统,所述太阳能蓄热通风系统包括墙体(1)、上通风口(2)、上风阀(3)、下通风口(4)、下风阀(5)、墙体涂层(6)、玻璃罩(7)、上悬窗(8)和下悬窗(9),所述上通风口(2)和下通风口(4)分别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上通风口(2)和下通风口(4)分别均匀设置在墙体(1)上下两侧,上通风口(2)和下通风口(4)内侧端分别设置有上风阀(3)和下风阀(5),所述墙体(1)外端面涂覆有墙体涂层(6),所述玻璃罩(7)间隔设置于墙体(1)外侧,所述上悬窗(8)和下悬窗(9)分别设置于玻璃罩(7)的上下两侧,所述墙体(1)与玻璃罩(7)之间设置有用于净化空气的植物墙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植物墙系统的新型蓄热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涂层(6)为能够吸收热辐射的高吸收性涂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植物墙系统的新型蓄热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罩(7)使用内部充满氩气的高透光双层玻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植物墙系统的新型蓄热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墙系统包括支撑架(10)、固定栓(11)、土工布容器(12)、固定杆体(13)和滴水灌溉装置(14),所述土工布容器(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梦蕾雷小金吴常华徐强徐祥张以飞李叶青张永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