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电池上塑胶与极柱装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2237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次电池上塑胶与极柱装配结构,该结构包括开设有极柱孔的顶盖片、设置在极柱孔内的极柱以及依次紧贴设置在顶盖片和极柱形成空隙内的支撑环、上塑胶、密封圈和下塑胶,所述的上塑胶为对称件,包括第一横部、与第一横部连接的第二横部、第一弯部以及与第一弯部连接的第二弯部,所述的第一横部和第二横部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的第一弯部和第二弯部形成中心处开设孔的第一倒角凹槽,所述的第一倒角凹槽的断面与极柱之间设有用以避免对极柱进行铆压时将上塑胶压实的间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增加装配间隙、提高爬电距离以及提高电阻稳定性等优点。提高爬电距离以及提高电阻稳定性等优点。提高爬电距离以及提高电阻稳定性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次电池上塑胶与极柱装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二次电池的盖板结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二次电池上塑胶与极柱装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二次电池的盖板通过铆压的方式与顶盖片、极柱、密封圈和下塑胶成型为一个盖板,当进行电阻测量时,因受上塑胶的影响,电阻的稳定性难以保证,现有的上塑胶耐压承受的电流较小,安全风险大,且现有的正极到铝壳是绝缘的,当壳体不带电时,易发生微短路的问题,也具有很大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二次电池上塑胶与极柱装配结构。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二次电池上塑胶与极柱装配结构,该结构包括开设有极柱孔的顶盖片、设置在极柱孔内的极柱以及依次紧贴设置在顶盖片和极柱形成空隙内的支撑环、上塑胶、密封圈和下塑胶,所述的上塑胶为对称件,包括第一横部、与第一横部连接的第二横部、第一弯部以及与第一弯部连接的第二弯部,所述的第一横部和第二横部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的第一弯部和第二弯部形成设有中心孔的第一倒角凹槽,所述的第一倒角凹槽中心处的孔与极柱之间设有间隙。
[0006]所述的极柱包括极柱下部和与极柱下部上侧连接的极柱上部,所述的极柱下部周向设有向外的第一凸起,所述的极柱上部上侧中心处设有向上的第二凸起,所述的极柱上部周向设有向外的第三凸起。
[0007]所述的第一倒角凹槽的中心孔的面积大于极柱上部的第三凸起的横截面积,且小于极柱孔的面积。
[0008]所述的第一倒角凹槽的拔模角度为45度。
[0009]所述的顶盖片上侧设有与第二横部匹配的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一横部设置在顶盖片上侧,所述的第二横部设置在顶盖片的第二凹槽内。
[0010]所述的第一弯部与第二横部的内侧面连接,且所述的第一弯部与极柱孔的断面紧贴,所述的第二弯部与密封圈紧贴。
[0011]所述的上塑胶的第一凹槽和第一倒角凹槽与极柱形成的空隙内设有支撑环,所述的支撑环包括与极柱的第三凸起匹配的第二倒角凹槽和第二倒角凹槽上边缘周向设有的向外的第四凸起,所述的第二倒角凹槽开设一个与极柱上部相匹配的中心孔。
[0012]所述的上塑胶为采用POK材料的上塑胶,所述的上塑胶的耐压大于500伏,所述的上塑胶的导电范围为10Ω~100KΩ。
[0013]所述的下塑胶由外侧支撑部和内侧被压缩部构成,所述的下塑胶的内侧被压缩部
和密封圈设置在顶盖片和极柱的第一凸起形成的空隙内,所述的密封圈与下塑胶的内侧被压缩部配合贴紧,所述的密封圈和下塑胶的内侧被压缩部配合贴紧的贴紧面上侧为由外向内倾斜的环状斜面,下侧为环状竖直面。
[0014]所述的密封圈上部内侧设有一个与上塑胶的第一倒角凹槽下侧匹配的倒角。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如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通过增加了装配间隙,提高爬电距离,进而提高绝缘强度;
[0017]2、本技术通过提高电阻稳定性,使得正负极电阻差异缩小,进而实现了增强极限耐压的技术效果;
[0018]3、本技术通过使得正极到铝壳导电,实现了解决壳体不带电时易发生微短路问题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现有二次电池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部分剖面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部分细节剖面图。
[0023]附图标记:1、顶盖片,2、极柱,21、极柱下部,22、极柱上部,211、第一凸起,22、极柱上部,221、第二凸起,222、第三凸起,3、现有二次电池的盖板中的上塑胶,4、上塑胶,41、第一倒角凹槽,5、支撑环,51、第二倒角凹槽,52、第四凸起,6、密封圈,7、下塑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2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上塑胶与极柱装配结构,该结构包括开设有极柱孔的顶盖片1、设置在极柱孔内的极柱2以及依次紧贴设置在顶盖片1和极柱2形成空隙内的支撑环5、上塑胶4、密封圈6和下塑胶7,上塑胶4穿过顶盖片1的极柱孔向下,上塑胶4中心处的断面与极柱2有间隙,在对极柱2进行铆压时不会将上塑胶4压实。
[0026]极柱2包括极柱下部21和极柱上部22,极柱下部21的材料为铜,极柱下部21周向设有向外的第一凸起211,极柱上部22的材料为铝,对极柱2上侧进行铆压使得极柱2上侧变形,形成极柱上部22上侧向上的第二凸起221和极柱上部22周向设有的向外的第三凸起222。
[0027]上塑胶4为对称件,上塑胶4包括第一横部、与第一横部连接的第二横部、第一弯部以及与第一弯部连接的第二弯部,第一横部和第二横部形成第一凹槽,第一弯部和第二弯部形成中心处开设孔的第一倒角凹槽,第一倒角凹槽的拔模角度约为45度,第一倒角凹槽中心处的孔的面积大于极柱上部22的第三凸起222的横截面积,小于极柱孔的面积,与极柱2装配时留有间隙,增加爬电距离,且上塑胶4倒角,方便进行密封圈6填充。
[0028]上塑胶4的材料包括POK,以提高耐压强度和提高电阻稳定性,pok耐压超过500伏,导电范围10Ω~100KΩ,当金属屑掉落铝壳内部,不会把顶盖片1和极柱2连起来,避免造成
内部微短路。
[0029]支撑环5设置在上塑胶4与极柱2形成的空隙内,支撑环5包括与极柱上部22的第三凸起222匹配的第二倒角凹槽和第二倒角凹槽上边缘周向设有的第四凸起52,第二倒角凹槽中心处开设一个孔,第二倒角凹槽中心处的孔的面积与极柱上部22的横截面积相匹配。
[0030]下塑胶7由外侧支撑部和内侧被压缩部构成,下塑胶7的内侧被压缩部和密封圈6设置在顶盖片1和极柱下部21向外的凸起形成的空隙内,密封圈6与下塑胶7的内侧被压缩部配合贴紧,密封圈6和下塑胶7的内侧被压缩部配合贴紧的贴紧面上侧为由外向内倾斜的环状斜面,下侧为环状竖直面。
[0031]密封圈6上部内侧设有一个与上塑胶4的第一倒角凹槽下侧匹配的倒角。
[0032]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电池上塑胶与极柱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开设有极柱孔的顶盖片(1)、设置在极柱孔内的极柱(2)以及依次紧贴设置在顶盖片(1)和极柱(2)形成空隙内的支撑环(5)、上塑胶(4)、密封圈(6)和下塑胶(7),所述的上塑胶(4)为对称件,包括第一横部、与第一横部连接的第二横部、第一弯部以及与第一弯部连接的第二弯部,所述的第一横部和第二横部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的第一弯部和第二弯部形成设有中心孔的第一倒角凹槽,所述的第一倒角凹槽中心处的孔与极柱(2)之间设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电池上塑胶与极柱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极柱(2)包括极柱下部(21)和与极柱下部(21)上侧连接的极柱上部(22),所述的极柱下部(21)周向设有向外的第一凸起(211),所述的极柱上部(22)上侧中心处设有向上的第二凸起(222),所述的极柱上部(22)周向设有向外的第三凸起(2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二次电池上塑胶与极柱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倒角凹槽的中心孔的面积大于极柱上部(22)的第三凸起(221)的横截面积,且小于极柱孔的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二次电池上塑胶与极柱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倒角凹槽的拔模角度为45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电池上塑胶与极柱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盖片(1)上侧设有与第二横部匹配的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一横部设置在顶盖片(1)上侧,所述的第二横部设置在顶盖片(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艺惠吴清泉张方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