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碰撞电池包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2038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碰撞电池包框架,包括底壳、顶壳及四个包边缓冲部,所述底壳顶面两侧分别固接两个密封插条,所述顶壳底面两侧对应两个密封插条位置分别开设两个密封插槽,所述密封插条插接在密封插槽内,所述顶壳及底壳四角位置分别开设多个连接滑槽,所述包边缓冲部包括插套,所述插套内侧壁对应连接滑槽位置固接滑条,所述滑条套接在连接滑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四个包边缓冲部,对壳体缓冲,在发生碰撞时对力进行分解,放置外壳损坏,在顶壳内部设置的弧形抵板紧密接触,也避免了发生碰撞时电池移位的现象,此外包边缓冲部方便拆卸,在拆卸后底壳和顶壳可以分离,在满足了防碰撞的效果下也方便打开,对内部进行维护。护。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碰撞电池包框架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包框架
,具体为一种防碰撞电池包框架。

技术介绍

[0002]圆柱电池是一种容量高、循环寿命长、使用环境温度宽广的电池。产品应用于太阳能灯具、草坪灯具、后备能源、电动工具、玩具模型上、光伏能源上,圆柱电池需要安装在电池包内使用,而目前电池包防护结构少,容易造成边角处收到撞击破裂的情况,内部的电池也容易因为撞击力发生移位导致接触不良,目前也有电池包在外壳上做上缓冲类结构,但仍有缺陷:
[0003]目前的带有防碰撞结构的外壳,结构复杂,大多采用缓冲弹簧或者弹性结构对外壳进行防护,这就导致壳体本身难以打开,后期需要维护时较为麻烦。
[000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碰撞电池包框架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碰撞电池包框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碰撞电池包框架,包括底壳、顶壳及四个包边缓冲部,所述底壳顶面两侧分别固接两个密封插条,所述顶壳底面两侧对应两个密封插条位置分别开设两个密封插槽,所述密封插条插接在密封插槽内,所述顶壳及底壳四角位置分别开设多个连接滑槽;
[0007]所述包边缓冲部包括插套,所述插套套接在底壳及顶壳四角处,所述插套端部固接封板,所述封板接触底壳及顶壳侧边,所述插套及封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插套及封板外侧为硅胶结构,所述插套内侧壁对应连接滑槽位置固接滑条,所述滑条套接在连接滑槽内。
[0008]优选的,所述连接滑槽两内侧壁分别固接两个弧形金属弹性条,所述滑条两侧壁分别固接两个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与弧形金属弹性条接触。
[0009]优选的,所述底壳顶面开设多个电池放置槽,所述电池放置槽截面为半圆形结构,所述电池放置槽两端分别固接两个圆形板,两个所述圆形板相互靠近一侧分别固接两个弹性极片。
[0010]优选的,所述顶壳两端分别固接两个侧板,所述侧板厚度与圆形板厚度一致,所述侧板与顶壳为一体式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侧板底面对应多个圆形板位置开设多个半圆槽,所述半圆槽套接圆形板顶部,所述圆形板顶端固接连接插柱,所述半圆槽顶面开设插口,所述连接插柱插接在插口内。
[0012]优选的,所述顶壳底面对应多个电池放置槽位置垂直固接多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面固接弧形抵板,所述顶壳上垂直开设多个散热通口。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设置了四个包边缓冲部,对壳体缓冲,在发生碰撞时对力进行分解,放置外壳损坏,在顶壳内部设置的弧形抵板紧密接触,也避免了发生碰撞时电池移位的现象,此外包边缓冲部方便拆卸,在拆卸后底壳和顶壳可以分离,在满足了防碰撞的效果下也方便打开,对内部进行维护。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爆炸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顶壳处剖切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中连接滑槽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底壳;2、顶壳;3、包边缓冲部;4、连接滑槽;11、电池放置槽;12、密封插条;13、圆形板;14、弹性极片;15、连接插柱;21、密封插槽;22、侧板;23、半圆槽;24、插口;25、连接板;26、弧形抵板;27、散热通口;31、插套;32、封板;33、滑条;34、橡胶垫;41、弧形金属弹性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1:
[0022]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碰撞电池包框架,包括底壳1、顶壳2及四个包边缓冲部3,底壳1顶面两侧分别固接两个密封插条12,顶壳2底面两侧对应两个密封插条12位置分别开设两个密封插槽21,密封插条12插接在密封插槽21内,顶壳2及底壳1四角位置分别开设多个连接滑槽4;
[0023]包边缓冲部3包括插套31,插套31套接在底壳1及顶壳2四角处,插套31端部固接封板32,封板32接触底壳1及顶壳2侧边,插套31及封板32为一体式结构,插套31及封板32外侧为硅胶结构,插套31内侧壁对应连接滑槽4位置固接滑条33,滑条33套接在连接滑槽4内,本技术设置了四个包边缓冲部3,对壳体缓冲,在发生碰撞时对力进行分解,放置外壳损坏,在顶壳2内部设置的弧形抵板26紧密接触,也避免了发生碰撞时电池移位的现象,此外包边缓冲部3方便拆卸,在拆卸后底壳1和顶壳2可以分离,在满足了防碰撞的效果下也方便打开,对内部进行维护。
[0024]实施例2:
[0025]请参阅图2及图4,连接滑槽4两内侧壁分别固接两个弧形金属弹性条41,滑条33两侧壁分别固接两个橡胶垫34,橡胶垫34与弧形金属弹性条41接触。
[0026]请参阅图2,底壳1顶面开设多个电池放置槽11,电池放置槽11截面为半圆形结构,电池放置槽11两端分别固接两个圆形板13,两个圆形板13相互靠近一侧分别固接两个弹性极片14。
[0027]请参阅图2

3,顶壳2两端分别固接两个侧板22,侧板22厚度与圆形板13厚度一致,
侧板22与顶壳2为一体式结构。
[0028]请参阅图2

3,侧板22底面对应多个圆形板13位置开设多个半圆槽23,半圆槽23套接圆形板13顶部,圆形板13顶端固接连接插柱15,半圆槽23顶面开设插口24,连接插柱15插接在插口24内。
[0029]请参阅图2

3,顶壳2底面对应多个电池放置槽11位置垂直固接多个连接板25,连接板25底面固接弧形抵板26,顶壳2上垂直开设多个散热通口27,在使用时,将圆柱电池放置在电池放置槽11内,使得圆柱电池两端均接触弹性极片14,之后盖上顶壳2,再将四个包边缓冲部3插在壳体四角处即可。
[0030]实施例3:
[0031]本技术在使用时,将圆柱电池放置在电池放置槽11内,使得圆柱电池两端均接触弹性极片14,之后盖上顶壳2,再将四个包边缓冲部3插在壳体四角处即可,本技术设置了四个包边缓冲部3,对壳体缓冲,在发生碰撞时对力进行分解,放置外壳损坏,在顶壳2内部设置的弧形抵板26紧密接触,也避免了发生碰撞时电池移位的现象,此外包边缓冲部3方便拆卸,在拆卸后底壳1和顶壳2可以分离,在满足了防碰撞的效果下也方便打开,对内部进行维护。
[00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碰撞电池包框架,包括底壳(1)、顶壳(2)及四个包边缓冲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顶面两侧分别固接两个密封插条(12),所述顶壳(2)底面两侧对应两个密封插条(12)位置分别开设两个密封插槽(21),所述密封插条(12)插接在密封插槽(21)内,所述顶壳(2)及底壳(1)四角位置分别开设多个连接滑槽(4);所述包边缓冲部(3)包括插套(31),所述插套(31)套接在底壳(1)及顶壳(2)四角处,所述插套(31)端部固接封板(32),所述封板(32)接触底壳(1)及顶壳(2)侧边,所述插套(31)及封板(3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插套(31)及封板(32)外侧为硅胶结构,所述插套(31)内侧壁对应连接滑槽(4)位置固接滑条(33),所述滑条(33)套接在连接滑槽(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碰撞电池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滑槽(4)两内侧壁分别固接两个弧形金属弹性条(41),所述滑条(33)两侧壁分别固接两个橡胶垫(34),所述橡胶垫(34)与弧形金属弹性条(41)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碰撞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炳桃胡凯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品信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