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1824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装置,包括:降雨空间,由多根立于底板上的支柱及设置于支柱上部的降雨平台组成,支柱设置在底板上周沿,降雨平台设置在支柱顶部,由支柱支撑,底板上设置有雨量传感器;所述降雨平台包括导管及均匀分布于导管上的至少一组喷头;供水装置,包括水箱、供水管及水泵,供水管下端连接于水箱底部,供水管上端连接于降雨平台,通过水泵将水箱内的水输送到降雨平台的喷头;水流调节装置,包括回流管道及限流阀,回流管道一端连通于水箱,另一端连通于供水管中部,限流阀设置于回流管道中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装置,能够模拟自然降雨情况,雨强连续可调,提供了更高的便捷性。提供了更高的便捷性。提供了更高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人工模拟降雨实验领域,尤其是一种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降雨现象是指由云中落下的水滴构成的一种降水现象,对降雨的特征描述量主要有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时数及其时空分布等宏观量和雨滴的大小、形状、速度、谱分布等微观量。人工降雨模拟装置可以模拟与真实降水相近的宏观和微观特征,主要用于降雨测量仪器的定标和水土流失的试验研究,对于农林、农田的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许多农林实验中需进行人工模拟降雨进行实验研究,人工模拟降雨实验依赖于各种人工模拟降雨装置实现,模拟自然状态下的降雨强度、降雨历时等。目前的模拟降雨装置,结构复杂,难以调节强度及模拟真实的自然降雨情况,设计一种便捷、雨强连续可调的模拟自然降雨情况的装置,对农林研究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装置,能够模拟自然降雨情况,雨强连续可调,提供了更高的便捷性。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装置,包括:降雨空间,由多根立于底板上的支柱及设置于支柱上部的降雨平台组成,支柱设置在底板上周沿,降雨平台设置在支柱顶部,由支柱支撑,底板上设置有雨量传感器;所述降雨平台包括导管及均匀分布于导管上的至少一组喷头;供水装置,包括水箱、供水管及水泵,供水管下端连接于水箱底部,供水管上端连接于降雨平台,通过水泵将水箱内的水输送到降雨平台的喷头;水流调节装置,包括回流管道及限流阀,回流管道一端连通于水箱,另一端连通于供水管中部,限流阀设置于回流管道中部。
[0005]作为优选,所述的降雨平台还包括封闭的集水环管,集水环管与每一根支柱顶部连接;所述导管横跨设置在集水环管上,两端均与集水环管连通。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导管均匀设置有三组喷头。
[0007]作为优选,每个所述喷头设置有电磁阀,通过电磁阀分别控制每组喷头。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导管为三根,使九组喷头形成“田”字形均匀分布。
[0009]作为优选,还包括控制系统,包括单片机,由单片机控制电磁阀、限流阀及水泵的工作状态。
[0010]作为优选,所述电磁阀、限流阀及雨量传感器均通过485通讯协议接口与单片机连接。
[0011]作为优选,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终端,控制终端为触屏液晶控制面板,触屏液晶控制面板与单片机连接,触屏液晶控制面板实时显示数据,并且具有触控按键,用于设置调节限流阀开度、电磁阀开闭、水泵工作,从而调节降雨状态。
[0012]作为优选,喷头的喷孔至少包括1.0、2.0、3.0、5.0mm四种孔径。喷头孔径实现1mm
至5mm,不仅能模拟出高强度降雨情况,而且对低强度降雨情况进行了改善,扩大了低强度降雨的实用范围。
[0013]作为优选,所述的限流阀为球形阀。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装置,供水系统结构简洁,但能够提供较为宽广的雨强大小范围,雨强连续可调,利用球型阀控制管道水流流量,从而控制雨强大小,并且安装便捷,主要由降雨空间支柱与降雨平台组成,方便安装于野外,更利于实验研究;降雨系统设备完备,能比现有产品更为出色的降雨强度幅度范围,同时自动记录降水数据、自动控制装置开闭状态等功能也得到保持;喷头组合完备,喷头孔径实现1mm至5mm,不仅能模拟出高强度降雨情况,而且对低强度降雨情况进行了改善,扩大了低强度降雨的实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装置的降雨平台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装置的喷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1、2所示的,降雨空间由多根立于底板1上的支柱2及降雨平台合围形成,支柱2设置在底板1上周沿,降雨平台设置在支柱2顶部,由支柱2支撑,底板1上设置有雨量传感器11;所述降雨平台包括导管3及均匀分布于导管3上的至少一组喷头31;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导管3均匀设置有三组喷头31。其中,雨量传感器11为翻斗式雨量传感器。
[0022]其中,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精确至0.2mm),以测量人工模拟降雨量,同时将降雨量转换为以开关量形式表示的数字信息量输出,以满足信息传输、处理、记录和显示等的需要。
[0023]每个所述喷头31设置有电磁阀,通过电磁阀分别控制每组喷头31。电磁阀:采用有压电磁阀12V通用型自动上水电磁阀,每组喷头均配备一个电磁阀,而每个电磁阀的开闭状态单独受控制系统的控制,以此实现单个喷头或多个喷头开闭的多样降雨组合。
[0024]所述的降雨平台还包括封闭的集水环管4,集水环管4与每一根支柱2顶部连接;所述导管3横跨设置在集水环管4上,两端均与集水环管4连通。
[0025]供水装置,包括水箱5、供水管及水泵51,供水管下端连接于水箱5底部,供水管上端连接于降雨平台,通过水泵51将水箱5内的水输送到降雨平台的喷头31;水流调节装置,包括回流管道6及限流阀7,回流管道6一端连通于水箱5,另一端连通于供水管中部,限流阀7设置于回流管道6中部。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供水管中部设置有变径三通管8,变径三通管8将供水管分隔形成上段的第一供水管81与下段的第二供水管82,变径三通管8上下两个接口分别接入第
一供水管81与第二供水管82,变径三通管8中部连接回流管道6,回流管道6通入水箱5,最后管道部分采用软管来实现,且在这条管道线路上安装限流阀7,通过控制回流速率从而控制实际上水速率。限流阀7为电动球阀:电动球阀采用阀瑞亿EX02Q911F

16P型号电动球阀,能够通过手动设定或远程操控设定数值从而调控水流量。若电动球阀开闭程度较小,回流程度较低,即供给到降水系统的水流强度则会加大;反之,电动球阀开闭程度较大时,供给到降水系统的水流强度降低。通过这种方法作为调节降水强度的手段之一。
[0027]第二供水管82为DN40管道,与水泵出水口相连接;第一供水管81为DN15管道,上端部集水环管4连接。
[00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导管3为三根,即喷头31总共为九组,九组喷头31形成“田”字形均匀分布。
[0029]本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7,包括单片机,由单片机控制电磁阀、限流阀7及水泵51的工作状态。
[0030]所述电磁阀、限流阀7及雨量传感器11均通过485通讯协议接口与单片机连接。
[0031]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降雨空间,由多根立于底板上的支柱及设置于支柱上部的降雨平台组成,支柱设置在底板上周沿,降雨平台设置在支柱顶部,由支柱支撑,底板上设置有雨量传感器;所述降雨平台包括导管及均匀分布于导管上的至少一组喷头;供水装置,包括水箱、供水管及水泵,供水管下端连接于水箱底部,供水管上端连接于降雨平台,通过水泵将水箱内的水输送到降雨平台的喷头;水流调节装置,包括回流管道及限流阀,回流管道一端连通于水箱,另一端连通于供水管中部,限流阀设置于回流管道中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雨平台还包括封闭的集水环管,集水环管与每一根支柱顶部连接;所述导管横跨设置在集水环管上,两端均与集水环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管均匀设置有三组喷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喷头设置有电磁阀,通过电磁阀分别控制每组喷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丽姬李健陵胡飞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