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结构、驱动器及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1702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驱动器及驱动系统,散热结构包括:散热架,散热架包括安装面以及在安装面上延伸出来的主架体,主架体上沿远离安装面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散热腔和第二散热腔;挡板,设置在第一散热腔和第二散热腔之间,以使第一散热腔和第二散热腔相互独立地散热;第一风扇,第一风扇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散热腔的一端;其中,第一散热腔内设置有包括与安装面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多个散热齿组成的散热组件,第一风扇吹出的至少部分的风进入任意相邻两个散热齿之间的间隙形成至少一个第一风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驱动器的散热效率较低的问题。热效率较低的问题。热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结构、驱动器及驱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散热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散热结构、驱动器及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380V、7.5KW大功率伺服驱动器的应用行业主要有:机械手行业(大型搬运)、光伏行业 (线切割收放卷)、机床行业(锻压机)、包装印刷行业(瓦楞纸切割机、模切机)、锂电行业 (卷绕机)等,其具体的应用要求为:过载能力强、运行速度快、稳定性要求高。
[0003]为了满足上述行业对驱动器的散热需求,380V、7.5KW大功率伺服的结构设计尤为重要,需要满足行业散热需求、包括功率板上的电容的散热和其他电子元件的散热。
[0004]目前,各厂家的结构设计与行业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很多厂商在大功率伺服器的散热上主要采用单一的风扇加散热器的结构,其散热效率较低,无法很好对电容进行散热,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驱动器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结构、驱动器及驱动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驱动器的散热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散热结构,散热结构包括:散热架,散热架包括安装面以及在安装面上延伸出来的主架体,主架体上沿远离安装面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散热腔和第二散热腔;挡板,设置在第一散热腔和第二散热腔之间,以使第一散热腔和第二散热腔相互独立地散热;第一风扇,第一风扇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散热腔的一端;其中,第一散热腔内设置有包括与安装面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多个散热齿组成的散热组件,第一风扇吹出的至少部分的风进入任意相邻两个散热齿之间的间隙形成至少一个第一风道。
[0007]进一步地,散热结构还包括:第一安装架,设置在第一散热腔的一端,第一风扇安装在第一安装架用于对第一散热腔进行散热;或者,第二安装架,设置在第一散热腔的一端,其中,第二安装架至少部分延伸到第二散热腔,第一风扇安装在第二安装架用于同时对第一散热腔和第二散热腔进行散热;或者,第三安装架、第四安装架和第二风扇,第三安装架设置在第一散热腔的一端,第一风扇安装在第三安装架,第四安装架设置在第二散热腔的一端,第二风扇安装在第四安装架;或者,第五安装架和第二风扇,第五安装架设置在第一散热腔和第二散热腔的一端,第一风扇安装在第五安装架上对应第一散热腔,第二风扇安装在第五安装架上对应第二散热腔;进一步地,散热组件与散热架一体成型或可拆卸地连接。
[0008]进一步地,散热结构还包括支架,支架设置在第二散热腔内;其中,支架与第二安装架一体成型或可拆卸地连接;或,支架与第四安装架一体成型或可拆卸地连接;或,支架与第五安装架一体成型或可拆卸地连接。
[0009]进一步地,支架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远离第一散热腔一侧的侧板,侧板、底板和挡板共同用于围成第二散热腔的第二风道。
[0010]进一步地,挡板与底板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和/或,挡板与主架体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和/或,侧板与底板一体成型或可拆卸地连接。
[0011]进一步地,侧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缺口,缺口用于避让线束;和/或,侧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卡钩,以用于固定线束。
[0012]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器,驱动器包括壳体和电路板,驱动器还包括:上述的散热结构,散热结构与壳体围合形成闭合空间用于放置电路板,第二散热腔和第一散热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通过壳体与外界连通。
[0013]进一步地,驱动器还包括制动电阻,制动电阻设置在第一散热腔或者第二散热腔内,以用于加速具有制动电阻的制动电路的散热。
[0014]进一步地,散热结构还包括支架,支架包括用于围成第二散热腔的底板;驱动器包括至少一个电容,电容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散热腔内,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供电容穿过的避让孔,电容的穿过避让孔后伸入第二散热腔内散热。
[0015]进一步地,壳体还包括第一风扇保护罩,第一风扇和第一风扇保护罩均可拆卸地依次安装在散热结构的第一安装架上或第二安装架上或第三安装架上或第五安装架上;和/或,壳体还包括第二风扇保护罩,向第二散热腔送风的第二风扇和第二风扇保护罩均可拆卸地依次安装在散热结构的第四安装架上或第五安装架上。
[0016]进一步地,电路板包括:功率板和控制板;其中,功率板和控制板均设置在壳体内且分别位于散热结构的散热架的主架体的相对两侧,控制板位于散热结构的第二散热腔远离第一散热腔的一侧。
[0017]根据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系统,适用于上述的驱动器。
[0018]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散热结构包括:散热架,散热架包括安装面以及在安装面上延伸出来的主架体,主架体上沿远离安装面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散热腔和第二散热腔;挡板,设置在第一散热腔和第二散热腔之间,以使第一散热腔和第二散热腔相互独立地散热;第一风扇,第一风扇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散热腔的一端;其中,第一散热腔内设置有包括与安装面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多个散热齿组成的散热组件,第一风扇吹出的至少部分的风进入任意相邻两个散热齿之间的间隙形成至少一个第一风道。本专利提供一种新型的交流伺服驱动器,可以较好地解决V大功率伺服驱动系统的散热效率问题。一方面,第一散热腔的第一风扇直接对散热组件吹风:保证第一风扇的风力集中在散热组件上,防止风道混乱造成的散热不足;另一方面,第二散热腔为用于对电容散热的独立散热风道,其通过挡板与散热组件隔离开,提升了对电容的散热效率,避免了因风道混乱导致的散热不集中;整体上提高了对驱动器的散热效率,满足了大功率伺服驱动器应用时的散热需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驱动器的散热效率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散热结构的第一个实施例在安装有电路板、支架和挡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散热结构在包括支架时在第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散热结构在包括支架时在第二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示出了图1所示的散热结构在不包括支架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示出了图1所示的散热结构在第二散热部仅安装有挡板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5]图6示出了图2所示的散热结构的剖视图。
[0026]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7]1、散热架;11、主架体;12、基板;13、接地部件;
[0028]21、散热组件;210、散热齿;22、第一风扇;23、散热空间;24、第一安装架;25、第一风扇保护罩;
[0029]31、支架;311、底板;313、侧板;315、挡板;316、缺口;317、卡钩;318、避让孔; 32、第二风扇;33、第四安装架;
[0030]4、功率板;41、电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架(1),所述散热架(1)包括安装面以及在所述安装面上延伸出来的主架体(11),主架体(11)上沿远离安装面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散热腔和第二散热腔;挡板(315),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腔和所述第二散热腔之间,以使所述第一散热腔和所述第二散热腔相互独立地散热;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腔的一端;其中,所述第一散热腔内设置有包括与所述安装面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多个散热齿(210)组成的散热组件,所述第一风扇吹出的至少部分的风进入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散热齿(210)之间的间隙形成至少一个第一风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第一安装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腔的一端,所述第一风扇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架用于对所述第一散热腔进行散热;或者,第二安装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腔的一端,其中,所述第二安装架至少部分延伸到所述第二散热腔,所述第一风扇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架用于同时对所述第一散热腔和所述第二散热腔进行散热;或者,第三安装架、第四安装架和第二风扇,所述第三安装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腔的一端,所述第一风扇安装在所述第三安装架,所述第四安装架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腔的一端,所述第二风扇安装在所述第四安装架;或者,第五安装架和第二风扇,所述第五安装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腔和所述第二散热腔的一端,所述第一风扇安装在所述第五安装架上对应所述第一散热腔,所述第二风扇安装在所述第五安装架上对应所述第二散热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散热架(1)一体成型或可拆卸地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支架(31),所述支架(31)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腔内;其中,所述支架(31)与所述第二安装架一体成型或可拆卸地连接;或,所述支架(31)与第四安装架一体成型或可拆卸地连接;或,所述支架(31)与第五安装架一体成型或可拆卸地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1)包括底板(311)和设置在所述底板(311)远离所述第一散热腔一侧的侧板(313),所述侧板(313)、所述底板(311)和所述挡板(315)共同用于围成所述第二散热腔的第二风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俊伍昭宾黄浩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雷赛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