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洪湘专利>正文

医用多能吸注套扎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125 阅读:3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医用多能吸注套扎器属于医疗器械。由吸盘及负压系统、推扎机构、照明系统和手枪形本体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多只高亮度全色发光二极管做照明光源,将具有自聚光功能的发光二极管装在枪形本体前端盖上,吸盘及推套采用透明塑料注塑成形,作为一次性使用可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吸盘与吸气管采用螺纹连接,推套与推管采用塑料软管套接,更换方便。吸盘内设有注射用针头,通过软管和针头座与注射器相连接,用于注射固定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照明效果好成本低等优点。(*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治疗内外痔等多种疾患的医用多能吸注套扎器。 二.
技术介绍
目前已有的医用套扎器种类很多,与本技术最相近的一种,如专利号为94235926.7的“医用多功能吸注套扎摘除器”即为一典型实例,该“医用多功能吸注套扎摘除器具有吸注、套扎、摘除等多种功能,在吸盘内设有照明灯泡,可谓功能齐全、使用方便,但也存在如下不足①由于照明灯泡设在吸盘与吸气管的通道口处。造成吸盘(一次性使用品)更换不够方便,而且照明灯泡属多次使用,每次均要进行消毒,此外,易造成吸气管通道口的堵塞;②照明灯泡设在吸盘内,使用时虽然距病患部位近、照明亮度大,但照明灯泡也会导致透明吸盘发光并产生光晕现象,易造成视觉不清和视觉疲劳;③采用白炽灯照明耗电量大,干电池更换频繁,照明成本高,也给环境带来较多污染。三.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照明效果更佳的“医用多能吸注套扎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照明光源设置在枪形本体的前端盖上,照明光源采用高亮度(全色光)发光二极管多只,发光二极管以吸气管为圆心呈均匀分布状态,吸盘和推套采用透明塑料加工制成。在吸盘底部中心位置设有注射用针头,吸盘与吸管采用螺纹结构连接,推套与推管采用软塑胶套管套接,吸盘通过吸气管与负压产生系统连通,扳机上的扇形齿轮与组合齿轮相啮合,扣动扳机可通过组合齿轮同时带动推杆齿条和活塞上的齿条来推动胶圈和产生负压,在扳机上装有复位弹簧,在无外力的情况下使本技术处于初始状态,照明电源开关设在枪形本体的枪柄底部。四.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纵向局部剖示图。图2是照明光源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吸盘组合部分的纵向剖示图。图中(1)胶圈,(2)吸盘,(3)吸气管,(4)塑胶套管,(5)推管,(6)前端盖,(7)活塞,(8)气缸,(9)导轨,(10)组合齿轮,(11)枪形本体,(12)电池,(13)扳机,(14)复位弹簧,(15)齿条推杆,(16)发光二极管,(17)针头座,(18)推套,(19)电源开关,(20)注射针头。5.具体实施例在图1中,负压吸注部分由吸盘(2),注射针头(20),吸气管(3),活塞(7),气缸(8),组合齿轮(10),扳机(13),复位弹簧(14)组成。吸盘(2)采用透明塑料制成,吸盘(2)底部中间位置设有注射针头(20),吸盘(2)与吸气管(3)采用螺纹结构连接为一体,吸盘(2)通过吸气管(3)与气缸(8)相连通,活塞(7)后部的齿条与组合齿轮(10)啮合,扳机(13)上设有扇形齿轮与组合齿轮啮合。推扎部分由推套(18),塑胶套管(4),推管(5),齿条推杆(15),组合齿轮(10),扳机(13)组成。吸注推扎机构设置在手枪形本体(11)的上部,发光二极管(16)设置在前端盖(6)上,以吸气管(3)为圆心,呈均匀分布状态,具体安装位置可以参照图2。一般使用三只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即可满足照明要求,需要时可增加发光二极管(16)的数量,发光二极管(16)采用并联接法,通过电源开关(19)与电池(12)相连接。图3是吸盘组合部分的纵向剖示图,吸盘(2)和推套(18)采用透明塑料注塑成形。注射针头(20)固定在圆筒状吸盘(2)底部中心位置,注射针头(20)后部设有硅橡胶软管和针头座(17),使用时通过针头座(17)与注射器相连接。在吸盘(2)底部一侧设有内螺纹,与吸气管(3)前端的外螺纹组成可拆卸的结构,推套(18)与推管(5)采用软塑胶套管(4)靠摩擦力套接组成可方便拆装的结构。塑胶套管(4)最好采用透明的塑胶软管。图1中本技术的状态处于初始状态,使用时将套扎胶圈(1)预置在吸盘(2)的外壁前端,再将电源开关(19)闭合,发光二极管(16)亮,手持本技术找到需要治疗的部位后,扣压在病灶部,然后扣动扳机(13)将病灶吸入吸盘(2)内,当病灶吸入吸盘(2)时注射针头(20)同时刺入病灶基底部,直至扣动扳机(13)将套扎胶圈(1)推下,套扎在病灶基底部,然后将注射器内的药液(固定剂)注射在病灶的基底部,治疗完毕后只要释放扳机(13),在复位弹簧(14)的作用下,负压吸引、推扎机构自动恢复到图1的初始状态。注射针头(20)可采用小儿头皮针;软管及针头座(17)采用硅胶产品,吸盘(2)及推套(18)采用透明的高强度塑料注塑成形;推扎机构的吸气管(3)、活塞(7)、气缸(8)、扳机(13)、组合齿轮(10)采用金属材料加工后镀铬处理,枪形本体(11)采用工程塑料注塑成形,发光二极管(16)最好采用高亮度(8000-20000坎德拉)的日光色发光二极管。权利要求1.一种采用负压吸引原理设计,主要适用于治疗内、外痔等多种疾患的医用多能吸注套扎器,由吸盘、吸气管、气缸、活塞、扳机、推扎机构、复位弹簧、齿轮、齿条传动机构、照明系统、注射针头和枪形本体组成,其特征是a)在枪形本体前端盖(6)上设有多个(二个以上)高亮度发光二极管(16);b)吸盘(2)和推套(18)采用透明塑料加工制成,在吸盘(2)的中心位置设有注射针头(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多能吸注套扎器,其特征是发光二极管(16)以吸气管(3)为圆心,呈均匀分布状态。专利摘要医用多能吸注套扎器属于医疗器械。由吸盘及负压系统、推扎机构、照明系统和手枪形本体组成。本技术采用了多只高亮度全色发光二极管做照明光源,将具有自聚光功能的发光二极管装在枪形本体前端盖上,吸盘及推套采用透明塑料注塑成形,作为一次性使用可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吸盘与吸气管采用螺纹连接,推套与推管采用塑料软管套接,更换方便。吸盘内设有注射用针头,通过软管和针头座与注射器相连接,用于注射固定剂。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照明效果好成本低等优点。文档编号A61B17/12GK2772443SQ20052008152公开日2006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22日专利技术者李洪湘, 李震 申请人:李洪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负压吸引原理设计,主要适用于治疗内、外痔等多种疾患的医用多能吸注套扎器,由吸盘、吸气管、气缸、活塞、扳机、推扎机构、复位弹簧、齿轮、齿条传动机构、照明系统、注射针头和枪形本体组成,其特征是:    a)在枪形本体前端盖(6)上设有多个(二个以上)高亮度发光二极管(16);    b)吸盘(2)和推套(18)采用透明塑料加工制成,在吸盘(2)的中心位置设有注射针头(2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湘李震
申请(专利权)人:李洪湘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