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次氯酸钠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60836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次氯酸钠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化学稳定剂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自制功能稳定剂,并和氯化钠以及氨基磺酸钠复配制得次氯酸钠稳定剂,将其掺入次氯酸钠溶液中,可以起到稳定次氯酸钠的效果,使得次氯酸钠溶液中有效氯含量在12个月内衰减值低于2%,应用效果极佳。应用效果极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次氯酸钠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次氯酸钠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化学稳定剂制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次氯酸钠溶液自身稳定性差,目前市售次氯酸钠溶液的实际有效期仅为3个月,而《次氯酸钠类消毒液卫生质量技术规范》要求其有效期达到6个月以上,用户更期望其有效期能够达到12个月。国内外对稳定性次氯酸钠溶液的研究开发非常重视,已公开稳定性次氯酸钠溶液配方、制备方法专利和论文近百篇。文献中一般采用加入磷酸钠、硅酸钠和表面活性剂提高其稳定性。现有稳定剂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次氯酸钠溶液的稳定性,但没从根本上改变次氯酸钠溶液自发分解反应的规律,次氯酸钠溶液很难达到6个月有效期。
[0003]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次氯酸钠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次氯酸钠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次氯酸钠稳定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成分:
[0006]60~70份自制功能稳定剂;
[0007]20~30份氯化钠;
[0008]10~12份氨基磺酸钠;
[0009]200~300份去离子水;
[0010]所述自制功能稳定剂从内至外包括多孔氧化锌载体内核层、多巴高分子聚合层以及尿素层。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多孔氧化锌载体内核层为多孔氧化锌载体,是由草酸饱和溶液和氯化锌溶液反应后焙烧制得的。
[0012]进一步的,所述多巴高分子聚合层是通过贻贝粘蛋白液和氢氧化钠以及儿茶酚氧化酶反应后附着在多孔氧化锌载体内核层表面形成的。
[0013]进一步的,所述尿素层是通过尿素溶液粘附固着在多巴高分子聚合层表面后形成的。
[0014]一种次氯酸钠稳定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制备步骤为:
[0015]按重量份数计,称取60~70份自制功能稳定剂、20~30份氯化钠、10~12份氨基磺酸钠、200~300份去离子水混合后配制得到次氯酸钠稳定剂。
[0016]进一步的,所述自制功能稳定剂的制备步骤为:
[0017]将改性多孔氧化锌载体和质量分数为25%的尿素溶液按质量比为1:10进行混合后放入超声振荡仪中,以35~45kHz的频率超声振荡浸渍2~3h,超声振荡浸渍结束后过滤分离得到滤饼,干燥后即得自制功能稳定剂。
[0018]进一步的,所述改性多孔氧化锌载体的制备步骤为:
[0019](1)按质量比为1:8将贻贝粘蛋白和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混合得到贻贝粘蛋白液,将多孔氧化锌载体和贻贝粘蛋白液按质量比为1:10混合得到混合物;
[0020](2)将上述得到的混合物移入反应釜中,向反应釜中滴加浓度为0.5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8~9,再向反应釜中加入混合物质量5%的儿茶酚氧化酶,搅拌反应2~3h后过滤分离得到滤渣,干燥后得到改性多孔氧化锌载体。
[0021]进一步的,所述多孔氧化锌载体的制备步骤为:
[0022]向温度为65℃的草酸饱和溶液中滴加浓度为0.04mol/L的氯化锌溶液,得到白色沉淀物,再用水和乙醇依次反复洗涤白色沉淀物后,对其进行干燥处理,得到二水合草酸锌前驱物,将二水合草酸锌前驱物置于马弗炉中,在温度为480~520℃的条件下焙烧2~3h,制得多孔氧化锌载体。
[0023]借由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24](1)首先用草酸和氯化锌反应制得草酸锌前驱体,再对前驱体进行高温焙烧得到多孔隙的氧化锌载体,氧化锌具有紫外线屏蔽功能,将其作为功能稳定剂的载体,可以屏蔽紫外线,防止紫外线照射造成的次氯酸钠分解,提高了次氯酸钠的稳定性,此外多孔氧化锌载体还起到了尿素缓释的效果,为后续氯化钠反应产生碳酸氢钠缓冲次氯酸钠pH起到关键作用;
[0025](2)将贻贝粘蛋白液和多孔氧化锌载体混合,在碱性条件下利用贻贝粘蛋白肽链片段中多巴基团的酚羟基通过儿茶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氧化成醌,氧化的多巴基团和未被氧化的多巴基团交联,形成具有粘性并且具有螯合性的高分子聚合物膜层吸附在氧化锌载体表面,这层聚合物膜层一方面可以螯合屏蔽重金属离子,抑制重金属离子对次氯酸钠的催化分解,提高次氯酸钠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高分子聚合物的粘性对尿素进行黏着吸附,增加尿素水解的缓释性能;
[0026](3)通过超声振荡使得尿素附着固载在多孔氧化锌的空隙中,并且由于聚合物膜层的粘附作用使得尿素水解速度显著降低,得到自制功能稳定剂;最后将氯化钠和氨基磺酸钠以及自制功能稳定剂混合得到次氯酸钠稳定剂,在次氯酸钠稳定前期,是依靠氨基磺酸钠平衡次氯酸钠的得失电子状态,以形成分子团的方式有效抑制次氯酸钠的自发分解,以及通过氯化钠促使次氯酸钠的分解反方向进行,进而提高次氯酸钠的稳定性;而在次氯酸钠的稳定后期,是通过载体孔隙中的尿素缓释水解,产生氨气和二氧化碳,并和氯化钠反应生产碳酸氢钠,通过碳酸氢钠调节次氯酸钠溶液的pH,避免pH过低导致次氯酸钠分解,从而长效的保证次氯酸钠的稳定性。
[0027]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9](1)向温度为65℃的草酸饱和溶液中滴加浓度为0.04mol/L的氯化锌溶液,得到白色沉淀物,再用水和乙醇依次反复洗涤白色沉淀物后,对其进行干燥处理,得到二水合草酸锌前驱物,将二水合草酸锌前驱物置于马弗炉中,在温度为480~520℃的条件下焙烧2~
3h,制得多孔氧化锌载体;首先用草酸和氯化锌反应制得草酸锌前驱体,再对前驱体进行高温焙烧得到多孔隙的氧化锌载体,氧化锌具有紫外线屏蔽功能,将其作为功能稳定剂的载体,可以屏蔽紫外线,防止紫外线照射造成的次氯酸钠分解,提高了次氯酸钠的稳定性,此外多孔氧化锌载体还起到了尿素缓释的效果,为后续氯化钠反应产生碳酸氢钠缓冲次氯酸钠pH起到关键作用;
[0030](2)按质量比为1:8将贻贝粘蛋白和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混合得到贻贝粘蛋白液,将上述得到的多孔氧化锌载体和贻贝粘蛋白液按质量比为1:10混合得到混合物;
[0031](3)将上述得到的混合物移入反应釜中,向反应釜中滴加浓度为0.5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8~9,再向反应釜中加入混合物质量5%的儿茶酚氧化酶,搅拌反应2~3h后过滤分离得到滤渣,干燥后得到改性多孔氧化锌载体;将贻贝粘蛋白液和多孔氧化锌载体混合,在碱性条件下利用贻贝粘蛋白肽链片段中多巴基团的酚羟基通过儿茶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氧化成醌,氧化的多巴基团和未被氧化的多巴基团交联,形成具有粘性并且具有螯合性的高分子聚合物膜层吸附在氧化锌载体表面,这层聚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次氯酸钠稳定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成分:60~70份自制功能稳定剂;20~30份氯化钠;10~12份氨基磺酸钠;200~300份去离子水;所述自制功能稳定剂从内至外包括多孔氧化锌载体内核层、多巴高分子聚合层以及尿素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次氯酸钠稳定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氧化锌载体内核层为多孔氧化锌载体,是由草酸饱和溶液和氯化锌溶液反应后焙烧制得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次氯酸钠稳定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巴高分子聚合层是通过贻贝粘蛋白液和氢氧化钠以及儿茶酚氧化酶反应后附着在多孔氧化锌载体内核层表面形成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次氯酸钠稳定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尿素层是通过尿素溶液粘附固着在多巴高分子聚合层表面后形成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次氯酸钠稳定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为:按重量份数计,称取60~70份自制功能稳定剂、20~30份氯化钠、10~12份氨基磺酸钠、200~300份去离子水混合后配制得到次氯酸钠稳定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次氯酸钠稳定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制功能稳定剂的制备步骤为:将改性多孔氧化锌载体和质量分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柏荣沈海军杨漾
申请(专利权)人:中盐常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