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风量自清洁送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0793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风量自清洁送风系统,包括:机架;机组壳体;机组壳体为管状结构;机组壳体设于机架上;自清洁模块,自清洁模块设于壳体内部;挡风模块,挡风模块设于机组壳体内部并位于自清洁模块的左侧;第一风管,自清洁模块的右端与第一风管的一端连接;变频风机,变频风机的一端与第一风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风管,第二风管的另一端贯穿机组壳体的上壁;清尘模块,清尘模块与自清洁模块的下端连接;控制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挡风模块和变频风机的配合使用,使得自清洁送风系统风阻稳定,除尘效率高,减少了物理过滤器的使用,降低了更换过滤器人工成本和处理固废成本,同时增加了系统的适用范围。系统的适用范围。系统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风量自清洁送风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过滤设备的
,尤其涉及一种变风量自清洁送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存在日夜温差以及季节温差相对差别较大的问题,同时还存在风沙较大的现象,因此,对于发热量较大的变频电柜间等发热设备,便能够利用自然通风进行冷却,从而能够节约大量能源;但是由于西北风沙较大,特别是遇上沙尘暴的时候,传统的物理过滤器能够瞬间被堵塞,导致无法使用。而在没有沙尘暴时,使用传统的物理过滤器由于内部会积累沙尘,导致需要经常更换,从而带来更多的人工成本和固废处理成本。
[0003]现有市场上一般采用旋风除尘器和物理过滤器相结合的办法,尽量处理在沙尘环境下,沙尘在过滤器内堆积的问题;其中旋风除尘器负责去除大沙尘颗粒沙尘,而物理过滤器负责去除较小沙尘颗粒的沙尘,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更换物理过滤器的频次,但还是需要人工去定期的更换过滤器;其中对比文件CN201520263701.4通过使用一种惯性除沙器能够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物理过滤器需要经常更换的问题,实现了自清洁沙尘的功能,也避免了在沙尘暴时传统的物理过滤器瞬间被堵塞的现象。
[0004]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对比文件CN201520263701.4中惯性除沙尘的方法无法根据变风量实现除沙尘;因为惯性除沙尘,需要一定的风速才能保证沙尘在惯性的作用下实现沙尘走直线路径,当气流拐弯,才能达到沙尘和气流分离的目的;所以当在冬季低温和夏季高温时,需要的换热风量差别巨大,使得当冬季还是采用夏季的通风量时,有时便会导致温度过低,从而对设备造成的损害,甚至无法工作;
[0005]同时现有市场采用旋风除尘器,也同样存在不能减低风量的问题,当风量减少,风速降低时,就会造成旋风的离心力不足,无法将沙尘和气流分离。因此只好采用多个小型旋风除尘器,然后通过风阀来关闭和开启,实现分档风量的调节;但这样大大增加了旋风除尘的管道的连接量和安装成本,同时增加了风阀的控制难度以及较难实现小风量正常除沙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变风量和除沙尘效率相互矛盾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变风量自清洁送风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变风量自清洁送风系统,包括:
[0009]机架;
[0010]机组壳体;机组壳体为管状结构;机组壳体设于机架上;
[0011]自清洁模块,自清洁模块设于壳体内部;自清洁模块的左端为进风端,右端为出风端;
[0012]挡风模块,挡风模块设于机组壳体内部并位于自清洁模块的左侧;
[0013]第一风管,自清洁模块的右端与第一风管的一端连接;
[0014]变频风机,变频风机的另一端与第一风管的另一端连接;
[0015]第二风管,变频风机与第二风管的一端连接;第二风管的另一端贯穿机组壳体的上壁;
[0016]清尘模块,清尘模块与自清洁模块的下端连接;
[0017]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上述模块及变频风机运行。
[0018]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挡风模块包括:
[0019]左同步电机,左同步电机与机组壳体连接并设于机组壳体左端部的前壁上;
[0020]左卷轴,左卷轴的一端与左上同步电机的输出杆连接;左卷轴的另一端与左下同步电机的输出杆连接;
[0021]右同步电机,右同步电机与机组壳体连接并设于机组壳体左端部的后壁上;
[0022]右卷轴,右卷轴的一端与右上同步电机的输出杆连接;右卷轴的另一端与右下同步电机的输出杆连接;
[0023]柔性挡风板,柔性挡风板的一端与左卷轴圆柱面连接,并缠绕在左卷轴的圆柱面上;
[0024]拉伸带,柔性挡风板的另一端与拉伸带的一端连接;拉伸带的另一端与右卷轴的圆柱面连接,并缠绕在右卷轴的圆柱面上。
[0025]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挡风模块包括:
[0026]左联动电机,左联动电机设于机架左端部的前支架上;
[0027]右联动电机,右联动电机设于机架左端部的后支架上;
[0028]齿轮,两个齿轮分别设于左联动电机与右联动电机的输出端上;
[0029]导向槽,两个导向槽分别设于机组壳体左端部的前壁与后壁上;
[0030]齿轮条,每一齿轮条均设于相对应的导向槽内;每一齿轮条均与对应的齿轮相啮合;
[0031]硬性挡风板,硬性挡风板与两个齿轮条连接。
[0032]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柔性挡风板受左同步电机与右同步电机的作用下长期处于绷紧状态。
[0033]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自清洁模块包括:
[0034]多个自清洁模组,自清洁模组均设于自清洁模块内部;每两个自清洁模组形成V型排布,且V型尖形端部为出风端;
[0035]导流隔板,每两个自清洁模组中间设有一个导流隔板;
[0036]沙尘汇聚导流板,沙尘汇聚导流板设于每两个自清洁模组的出风端;
[0037]模块围板,模块围板包围多个自清洁模组的上下左右;模块围板的右端与第一风管连接。
[0038]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自清洁模组由若干个一定间距的V型折边板和模组安装边板组成;V型折边板的折弯方向与进风端方向相反。
[0039]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清尘模块包括:
[0040]沙尘汇聚箱,沙尘汇聚箱的一端与沙尘汇聚导流板的下端连接;
[0041]排尘风机,沙尘汇聚箱的另一端与排尘风机的一端连接。
[0042]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沙尘汇聚箱为斜面或锥面结构;斜面或锥面结构的下端与排尘风机的一端连接。
[0043]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排尘风机的另一端设于机组壳体的外部。
[0044]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每一自清洁模块均与一个或多个挡风模块对应。
[0045]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0046](1)本专利技术通过挡风模块和变频风机的配合使用,使得自清洁送风系统风阻稳定,除尘效率高,减少了物理过滤器的使用,降低了更换过滤器人工成本和处理固废成本,同时增加了系统的适应范围。
[0047](2)本专利技术通过挡风模块与自清洁模块多种对应关系,使得自清洁送风系统的适应范围更广,能够在西北地区普遍使用,从而能够通过自然通风对发热的器械进行冷却,进而节约了大量能源。
[0048](3)本专利技术通过各模块之间相互配合使用,使得西北地区变频机柜等设备间能够根据室内外温差实现自动调节通风量,无需根据最大风量配置多台送风系统,实现了精确的档别控制模式;同时,由于减少了自清洁送风系统的数量,大大节约了设备和施工等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4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一的主视示意图;
[005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一的俯视示意图;
[0051]图3为图1中A

A剖视图;
[0052]图4为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风量自清洁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机组壳体;所述机组壳体为管状结构;所述机组壳体设于所述机架上;自清洁模块,所述自清洁模块设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自清洁模块的左端为进风端,右端为出风端;挡风模块,所述挡风模块设于所述机组壳体内部并位于所述自清洁模块的左侧;第一风管,所述自清洁模块的右端与所述第一风管的一端连接;变频风机,所述变频风机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风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风管,所述变频风机与所述第二风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风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机组壳体的上壁;清尘模块,所述清尘模块与所述自清洁模块的下端连接;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控制上述模块及变频风机运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风量自清洁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模块包括:左同步电机,所述左同步电机与所述机组壳体连接并设于所述机组壳体左端部的前壁上;左卷轴,所述左卷轴的一端与所述左上同步电机的输出杆连接;所述左卷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左下同步电机的输出杆连接;右同步电机,所述右同步电机与所述机组壳体连接并设于所述机组壳体左端部的后壁上;右卷轴,所述右卷轴的一端与所述右上同步电机的输出杆连接;所述右卷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右下同步电机的输出杆连接;柔性挡风板,所述柔性挡风板的一端与所述左卷轴圆柱面连接,并缠绕在左卷轴的圆柱面上;拉伸带,所述柔性挡风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拉伸带的一端连接;所述拉伸带的另一端与所述右卷轴的圆柱面连接,并缠绕在右卷轴的圆柱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风量自清洁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模块包括:左联动电机,所述左联动电机设于所述机架左端部的前支架上;右联动电机,所述右联动电机设于所述机架左端部的后支架上;齿轮,两个所述齿轮分别设于所述左联动电机与所述右联动电机的输出端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世权丁宇峰朱世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震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