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修复后污染场地评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60112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修复后污染场地评估方法,包括:确定修复后污染场地中评估对象的目标污染物;根据不同土地利用情境下确定敏感受体;根据土壤的利用方式确定暴露情景、确定暴露途径、计算暴露量;确定致癌效应毒性参数、污染物物理性质以及污染物其他相关参数;根据毒性评估的相关信息,定量计算修复后污染场地污染物质非致癌危害指数和致癌风险的大小,即为风险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整体方法设计合理,具备合理性和科学性原则,基于对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构建化工园区场地再开发安全利用的评估方法,能够对旧化工园区场地进行再次开发利用提供有力依据。进行再次开发利用提供有力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修复后污染场地评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风险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修复后污染场地评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化工园区是现代化学工业为适应资源或原料转换,顺应大型化、集约化、最优化、经营国际化和效益最大化发展趋势的产物。国外发达国家在二战结束后就兴起了化工产业带的建设,促进了战后经济恢复和腾飞。
[0003]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化工园区不断向城市郊区进行转移,而遗留的旧园区地址需要进行再次开发利用。在对化工园区旧址开发前势必对园区进行场地修复并进行再开发安全利用评估。
[0004]评估指标是进行评估的基础,构建合理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是进行场地修复后再开发安全利用评估的核心环节和重要步骤。而人体健康作为评估指标的首要因素,据此判定修复污染场地再开发时是否安全对修复后污染场地评估起到关键作用。
[0005]因此,现亟需一种以人体健康作为评估指标的修复后污染场地评估方法来为旧化工园区场地进行再次开发利用提供有力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修复后污染场地评估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修复后污染场地评估方法,包括:
[0008]S1、目标污染物调查
[0009]通过对土壤进行调查,并结合风险评估资料中确定修复后污染场地中评估对象的目标污染物;
[0010]S2、确定敏感受体/>[0011]根据不同土地利用情境下确定敏感受体;
[0012]S3、暴露评估
[0013]S3

1、确定暴露情景
[0014]根据土壤的利用方式确定暴露情景;
[0015]S3

2、确定暴露途径
[0016]在居住用地、工商业用地和公园绿地暴露情景下,人体与污染物的接触方式包括:直接摄入污染土壤、经皮肤接触污染土壤而吸收污染物、通过呼吸系统吸入污染的土壤尘、吸入土壤及地下水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饮用受污染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吸入室外土壤和地下水挥发性气体、吸入室内挥发性气体;
[0017]S3

3、计算暴露量
[0018]在居住用地和工商业用地暴露和公园绿地情景下分别计算经口吸入土壤、皮肤接触土壤、吸入土壤颗粒物、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和饮用地下水途径的暴露量;
[0019]S4、毒性评估
[0020]确定致癌效应毒性参数、污染物物理性质以及污染物其他相关参数;
[0021]S5、计算风险表征
[0022]根据毒性评估的相关信息,定量计算修复后污染场地污染物质非致癌危害指数和致癌风险的大小,即为风险结果。
[0023]进一步地,步骤S1所述调查包括对修复后污染场地理化性质参数进行调查、对修复后污染场地利用历史的调查、对修复后污染场地中确定的污染物和潜在污染物进的理化性质及毒性进行调查。
[0024]进一步地,所述修复后污染场地理化性质参数包括天然含水量、天然重度、干重度、土的比重、有机质含量、饱和度、天然孔隙比、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垂直渗透系数、水平渗透系数、地下水给水度、地下水导水系数、地下水影响半径。
[0025]进一步地,步骤S1所述修复后污染场地中评估对象包括修复后污染场地中的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
[0026]进一步地,步骤S2所述敏感受体具体为成人或儿童或成人与儿童的任意一种。
[0027]进一步地,步骤S3

1所述土壤的利用方式具体为居住用地、工商业用地和公园绿地三种方式;对于居住用地和公园绿地,儿童和成人均可能长时间暴露于此情景下,对于工商业用地,成人的暴露期长且暴露频率高。
[0028]进一步地,步骤S4所述毒性评估,具体包括:
[0029]S4

1、确定致癌效应毒性参数
[0030]致癌效应毒性参数包括呼吸吸入单位致癌因子、呼吸吸入致癌斜率因子、经口摄入致癌斜率因子和皮肤接触致癌斜率因子;非致癌效应毒性参数包括呼吸吸入参考浓度、呼吸吸入参考剂量、经口摄入参考剂量和皮肤接触参考剂量;
[0031]S4

2、确定污染物物理性质
[0032]确定风险评估所需的污染物物理性质;污染物物理性质具体包括无量纲亨利常数、空气中扩散系数、水中扩散系数、土壤

有机碳分配系数和水中溶解度;
[0033]S4

3、确定污染物其他相关参数
[0034]确定污染物其他相关参数,污染物其他相关参数具体包括消化道吸收因子、皮肤吸收因子和经口摄入吸收因子。
[003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中在单一污染物可接受致癌风险为1
×
10
‑6和可接受危害商为1时,计算基于致癌风险的土壤和地下水的风险控制值,和基于非致癌效应的土壤和地下水的风险控制值,选择较小值作为地块的风险控制值。
[0036]进一步地,步骤S5所述计算风险结果,具体包括:
[0037]S5

1、土壤中单一污染物致癌风险
[0038]计算经口摄入土壤、皮肤接触土壤、吸入土壤颗粒物、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表层土
壤的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暴露途径的单一污染物的致癌风险;
[0039]S5

2、土壤中单一污染物危害商
[0040]计算经口摄入土壤、皮肤接触土壤、吸入土壤颗粒物、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表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暴露途径的单一污染物危害商;
[0041]S5

3、地下水中单一污染物致癌风险
[0042]计算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饮用地下水暴露途径的单一污染物致癌风险;
[0043]S5

4、地下水中单一污染物危害商
[0044]计算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饮用地下水暴露途径单一污染物危害商。
[004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方法有效地弥补了目前以人体健康作为评估指标对修复后污染场地进行评估的空白;本专利技术整体方法设计合理,具备合理性和科学性原则,基于对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构建化工园区场地再开发安全利用的评估方法,能够对旧化工园区场地进行再次开发利用提供有力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0046]实施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修复后污染场地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目标污染物调查通过对土壤进行调查,并结合风险评估资料中确定修复后污染场地中评估对象的目标污染物;S2、确定敏感受体根据不同土地利用情境下确定敏感受体;S3、暴露评估S3

1、确定暴露情景根据土壤的利用方式确定暴露情景;S3

2、确定暴露途径在居住用地、工商业用地和公园绿地暴露情景下,人体与污染物的接触方式包括:直接摄入污染土壤、经皮肤接触污染土壤而吸收污染物、通过呼吸系统吸入污染的土壤尘、吸入土壤及地下水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饮用受污染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吸入室外土壤和地下水挥发性气体、吸入室内挥发性气体;S3

3、计算暴露量在居住用地和工商业用地暴露和公园绿地情景下分别计算经口吸入土壤、皮肤接触土壤、吸入土壤颗粒物、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和饮用地下水途径的暴露量;S4、毒性评估确定致癌效应毒性参数、污染物物理性质以及污染物其他相关参数;S5、计算风险表征根据毒性评估的相关信息,定量计算修复后污染场地污染物质非致癌危害指数和致癌风险的大小,即为风险结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修复后污染场地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调查包括对修复后污染场地理化性质参数进行调查、对修复后污染场地利用历史的调查、对修复后污染场地中确定的污染物和潜在污染物进的理化性质及毒性进行调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修复后污染场地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后污染场地理化性质参数包括天然含水量、天然重度、干重度、土的比重、有机质含量、饱和度、天然孔隙比、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垂直渗透系数、水平渗透系数、地下水给水度、地下水导水系数、地下水影响半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修复后污染场地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修复后污染场地中评估对象包括修复后污染场地中的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修复后污染场地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敏感受体具体为成人或儿童或成人与儿童的任意一种。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修复后污染场地评估方法,其特
征在于,步骤S3

1所述土壤的利用方式具体为居住用地、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王荐米娜陈朦李明王梦杰郑丽萍龙涛孙丽
申请(专利权)人: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