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对呼吸频率进行监测的小儿呼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0086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呼吸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对呼吸频率进行监测的小儿呼吸装置。其包括面罩和用于连接供氧设备的导管,所述面罩与导管连接,以利于所述导管将氧气导入面罩内,所述面罩上设置有监测机构,所述监测机构的变化端通过嘴部呼和吸动作进行来回变化,变化端来回变化的频率用于体现嘴部呼吸频率。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摆板是转动连接在内收槽内的,在使用时摆板会跟随者小儿嘴部呼和吸的动作进行摆动,从而通过摆动的摆板形成变化端对小儿呼吸的频率进行监测,进而现有监测装置摆脱对腹部的束缚,减轻腹部的负担。减轻腹部的负担。减轻腹部的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对呼吸频率进行监测的小儿呼吸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呼吸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对呼吸频率进行监测的小儿呼吸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小儿的呼吸频率比成人快,不同的年龄段呼吸频率是不一样的,因为小儿的呼吸中枢调节功能比较差,容易出现节律不稳。
[0003]婴幼儿为腹式呼吸,呼吸肌容易疲劳,学龄儿童的则为胸腹式呼吸,联合呼吸;小儿的各个阶段的呼吸频率是不同的,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大致的规律如下:新生儿的呼吸是40

40次/分,早产儿呼吸是60次/分,1

12个月的婴儿呼吸是30次/分,1

3岁的幼儿呼吸是24次/分,4

7岁的学龄前儿童呼吸是22次/分,8

14岁的学龄儿童呼吸是2次/分,一般14岁以后孩子的呼吸频率就接近于成人了。
[0004]所以说,需要有一个装置对小儿的呼吸频率进行监测,这样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小儿的呼吸节律,可现有的方式是通过腹部的起伏频率进行监测,虽然监测的更加精准,但是监测的装置会给腹部造成负担,而小儿的呼吸是依靠腹部完成的,这样监测装置给腹部带来的负担就会影响小儿呼吸。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呼吸频率进行监测的小儿呼吸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可对呼吸频率进行监测的小儿呼吸装置,其包括面罩和用于连接供氧设备的导管,所述面罩与导管连接,以利于所述导管将氧气导入面罩内,所述面罩上设置有监测机构,所述监测机构的变化端通过嘴部呼和吸动作进行来回变化,变化端来回变化的频率用于体现嘴部呼吸频率。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监测机构包括具有内罩的内监测构件,所述内监测构件设置在面罩内位于导管导入气体的一侧,所述内监测构件还具有摆板;
[0008]所述内罩位于导入气体的一侧开设有导道,所述面罩上对应导道的位置设有供导入气体流通的开口,所述内罩朝向嘴部的一侧向导道凹陷,以形成内收槽,所述摆板转动连接在内收槽内,通过摆动的所述摆板形成变化端。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摆板上转动连接有转杆,且所述转杆固定在内收槽内,所述转杆外围设置有外环,所述外环与摆板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监测机构包括外监测构件,所述外监测构件包括监测管,所述监测管与面罩连接形成通气端,且嘴部呼出和吸入的气流均通过通气端作用在监测管内的变化端上,使变化端发出变化的声响。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变化端包括撞杆和撞板组成,所述撞杆设置在监测管内部,所述撞杆外设置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与监测管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盘
与撞杆滑动连接,所述撞杆朝向通气端的一侧设置有受力板;
[0012]所述撞板设置在监测管远离通气端的一侧,在所述撞杆的连续撞击下撞板发出变化的声响;
[0013]所述内罩位于上方的位置开设有与监测管通气端连通的上通道。
[001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监测管上开设有形成变化端的气槽,并且所述监测管外位于气槽的上下两侧设置有外缘,在上下两侧外缘的外围设置滤层。
[001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监测管靠近通气端的外围开设有气孔,所述气孔的外围设置有滤层。
[001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罩的下方开设下通道,且所述面罩上开设有与下通道连接的通孔,所述通孔外设置有呼吸阀。
[001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管与面罩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导管接头,所述面罩位于表面的开口处设置有面罩接头,通过所述导管接头和面罩接头卡接的方式将导管与面罩连接。
[001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面罩接头内设置净化层,所述净化层包括滤棉和活性炭。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1、该可对呼吸频率进行监测的小儿呼吸装置中,摆板是转动连接在内收槽内的,在使用时摆板会跟随者小儿嘴部呼和吸的动作进行摆动,从而通过摆动的摆板形成变化端对小儿呼吸的频率进行监测,进而现有监测装置摆脱对腹部的束缚,减轻腹部的负担。
[0021]2、该可对呼吸频率进行监测的小儿呼吸装置中,使摆板朝向嘴部所在侧转动,这样借助摆板下表面对氧气流进行导向,使氧气流由下方被吸入小儿嘴部,而不是直接灌入小儿嘴部,避免灌入嘴部对小儿造成的不适,而且摆板的上表面能够对嘴部呼出的气流进行引流,使呼出的气流尽可能的进入上通道,让撞杆的撞击更有力,这样撞板发出的声响就会更大,便于监测者听到声响,从而清晰的监测出声响的变化频率,也即小儿的呼吸频率。
[0022]3、该可对呼吸频率进行监测的小儿呼吸装置中,在摆板的作用下,氧气流和气流就分流了,避免呼出气流与氧气流交汇后又被大量吸入。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导管和面罩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内监测构件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摆板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外监测构件安装位置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监测管内变化端结构示意图其一;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内罩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摆板初始姿态示意图;
[0031]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摆板工作原理示意图;
[0032]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带有下通道时的摆板工作原理示意图;
[0033]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滤板结构示意图;
[0034]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监测管内变化端结构示意图其二。
[0035]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0036]100、面罩;110、固定带;120、面罩接头;130、呼吸阀;
[0037]200、导管;210、导管接头;220、接管;
[0038]300、内监测构件;310、内罩;310A、内收槽;310B、导道;310C、上通道;310D、下通道;320、摆板;321、转杆;3211、外环;322、连接弹簧;323、滤板;
[0039]400、外监测构件;410、监测管;410A、气孔;410B、气槽;411、滤层;412、外缘;420、撞板;430、撞杆;431、连接盘;432、受力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对呼吸频率进行监测的小儿呼吸装置,其包括面罩(100)和用于连接供氧设备的导管(200),所述面罩(100)与导管(200)连接,以利于所述导管(200)将氧气导入面罩(100)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100)上设置有监测机构,所述监测机构的变化端通过嘴部呼和吸动作进行来回变化,变化端来回变化的频率用于体现嘴部呼吸频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对呼吸频率进行监测的小儿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机构包括具有内罩(310)的内监测构件(300),所述内监测构件(300)设置在面罩(100)内位于导管(200)导入气体的一侧,所述内监测构件(300)还具有摆板(320);所述内罩(310)位于导入气体的一侧开设有导道(310B),所述面罩(100)上对应导道(310B)的位置设有供导入气体流通的开口,所述内罩(310)朝向嘴部的一侧向导道(310B)凹陷,以形成内收槽(310A),所述摆板(320)转动连接在内收槽(310A)内,通过摆动的所述摆板(320)形成变化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对呼吸频率进行监测的小儿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板(320)上转动连接有转杆(321),且所述转杆(321)固定在内收槽(310A)内,所述转杆(321)外围设置有外环(3211),所述外环(3211)与摆板(320)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32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对呼吸频率进行监测的小儿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机构包括外监测构件(400),所述外监测构件(400)包括监测管(410),所述监测管(410)与面罩(100)连接形成通气端,且嘴部呼出和吸入的气流均通过通气端作用在监测管(410)内的变化端上,使变化端发出变化的声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对呼吸频率进行监测的小儿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化端包括撞杆(430)和撞板(420)组成,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中美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