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靶向传递咖啡酸苯乙酯的S/O/W三重纳米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59941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靶向传递咖啡酸苯乙酯的S/O/W三重纳米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多重乳液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依据体内消化液中酶、pH等多因素对纳米颗粒界面层的响应,通过构建食品级纳米颗粒界面结构,在消化过程中,胃部的蛋白酶和胃酸主要作用于表面的水相层酪蛋白酸钠,当酪蛋白酸钠被水解后,剩余的S/O乳液会被转运到小肠,小肠中的胆汁盐,脂肪酶和胰酶作用于中层的油相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释放里层的酪蛋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靶向传递咖啡酸苯乙酯的S/O/W三重纳米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多重乳液
,特别涉及一种靶向传递咖啡酸苯乙酯的S/O/W三重纳米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红肉(猪肉、牛肉和羊肉)制品食用量的增加,富余蛋白质、脂肪等物质在结直肠环境中经细菌分解,产生亚硝酸盐、吲哚、硫化物等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可能会引发结直肠炎症,严重的话还会导致结肠癌,危害人类健康。
[0003]研究发现,蜂胶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咖啡酸苯乙酯(CAPE),具有消炎、清除自由基的生物活性,能显著改善结直肠微环境,对结直肠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0004]为避免在胃中直接分解释放,CAPE常以乳液的方式进行给药。而目前CAPE的乳液体系主要是单层的纳米体系,例如CAPE

PLGA(Poly lactic

co

glycolic acid)纳米体系,CAPE

牛奶纳米体系,CAPE

磁性蛋白纳米体系,CAPE

精油

蛋白纳米体系,CAPE

脂肪酸酯纳米微胶囊体系。然而,以上单层纳米体系会被胃肠道中的蛋白酶、胆汁盐、脂肪酶和胰酶消化分解,在小肠中释放出小分子CAPE,这适用于小肠靶向递送体系的开发,但结直肠位于人体消化道的末端,单层传递体系难以到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靶向传递咖啡酸苯乙酯的S/O/W三重纳米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靶向传递咖啡酸苯乙酯的S/O/W三重纳米乳液能够在结直肠靶向释放CAPE小分子物质。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靶向传递咖啡酸苯乙酯的S/O/W三重纳米乳液,包括分散相和连续相;所述分散相自内至外依次包括固相层、油相层和水相层,所述固相层包括酪蛋白

咖啡酸苯乙酯@海藻酸钙复合纳米颗粒,所述油相层包括椰子油,所述水相层包括酪蛋白酸钠,所述油相和水相通过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结合;所述连续相为水;
[0008]所述酪蛋白

咖啡酸苯乙酯@海藻酸钙复合纳米颗粒包括内核和壳层,所述内核为酪蛋白负载咖啡酸苯乙酯,壳层为海藻酸钙。
[0009]优选的,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0010][0011]优选的,所述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卵磷脂。
[0012]优选的,所述酪蛋白

咖啡酸苯乙酯@海藻酸钙复合纳米颗粒中,酪蛋白钙、咖啡酸苯乙酯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0.1~0.2:9:12.5。
[0013]优选的,所述酪蛋白

咖啡酸苯乙酯@海藻酸钙复合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20~150nm;
[0014]所述分散相的粒径为150~200nm。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靶向传递咖啡酸苯乙酯的S/O/W三重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提供酪蛋白

咖啡酸苯乙酯@海藻酸钙复合纳米颗粒;
[0017]将所述酪蛋白

咖啡酸苯乙酯@海藻酸钙复合纳米颗粒与椰子油超声混合,得到S/O脂质体;
[0018]将酪蛋白酸钠、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水混合,得到水相;
[0019]将所述S/O脂质体与水相均质混合,得到靶向传递咖啡酸苯乙酯的S/O/W三重纳米乳液。
[0020]优选的,所述酪蛋白

咖啡酸苯乙酯@海藻酸钙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将酪蛋白与缓冲溶液混合,得到酪蛋白溶液;
[0022]将所述酪蛋白溶液、咖啡酸苯乙酯的醇溶液、海藻酸钠溶液、可溶性钙盐依次混合,冻干,得到酪蛋白

咖啡酸苯乙酯@海藻酸钙复合纳米颗粒。
[0023]优选的,所述超声混合的功率为500~800W,时间为4~6min。
[0024]优选的,所述均质混合的速率为20000~25000psi,时间为4~6min。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靶向传递咖啡酸苯乙酯的S/O/W三重纳米乳液在制备结直肠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靶向传递咖啡酸苯乙酯的S/O/W三重纳米乳液,包括分散相和连续相;所述分散相自内至外依次包括固相层(S)、油相层(O)和水相层(W),所述固相层包括酪蛋白

咖啡酸苯乙酯@海藻酸钙,所述油相层包括椰子油,所述水相层包括酪蛋白酸钠,所述油相和水相通过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结合;所述连续相为水;所述酪蛋白

咖啡酸苯乙酯@海藻酸钙复合纳米颗粒包括内核和壳层,所述内核为酪蛋白负载咖啡酸苯乙酯,壳层为海藻酸钙。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咖啡酸苯乙酯(CAPE)具有抗结直肠炎症活性;酪蛋白作为载体蛋白,能够作为水溶性的药物载体传递疏水性的咖啡酸苯乙酯;海藻酸钙作为咖啡酸苯乙酯的包裹壳层,能够避免咖啡酸苯乙酯的过早分解。本专利技术依据体内消化液中酶、pH等多因素对纳米颗粒界面层的响应,通过构建食品级纳米颗粒界面结构,在消化过程中,胃部的蛋
白酶和胃酸主要作用于表面的水相层酪蛋白酸钠,胃中蛋白酶难以消化油脂,因此当酪蛋白酸钠被水解后,剩余的S/O乳液会被转运到小肠,小肠中的胆汁盐、脂肪酶和胰酶作用于中层的油相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油相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被乳化降解后释放出里层的酪蛋白

咖啡酸苯乙酯@海藻酸钙,这种释放可能在小肠中也可能在大肠中发生。然而,即使在小肠中释放,纳米颗粒表面的海藻酸钙外壳也会先降解,而将咖啡酸苯乙酯

酪蛋白复合物传达到大肠中去。由于大肠和直肠的微生物代谢发酵相较于胃和小肠会慢很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纳米颗粒表面的海藻酸钙和咖啡酸苯乙酯

酪蛋白,靶向的传递咖啡酸苯乙酯到结直肠。本专利技术提供的S/O/W三重纳米乳液水油界面层具有非常低的表明张力,纳米体系非常稳定。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靶向传递咖啡酸苯乙酯的S/O/W三重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此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工业化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S/O/W三重纳米乳液的油水界面张力图;
[0029]图2为S/O/W三重纳米乳液粒径图;
[0030]图3为S/O/W纳米乳液的扫描电镜图;
[0031]图4为S/O/W纳米乳液的透射电镜图;
[0032]图5为S/O/W三重纳米乳液的傅里叶红外变换图;
[0033]图6为S/O/W三重纳米乳液的pH稳定性测试结果;
[0034]图7为不同牛磺胆酸钠浓度下S/O/W三重纳米乳液的实物图;
[0035]图8为S/O/W三重纳米乳液在不同温度下贮存15天图像;
[0036]图9为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靶向传递咖啡酸苯乙酯的S/O/W三重纳米乳液,包括分散相和连续相;所述分散相自内至外依次包括固相层、油相层和水相层,所述固相层包括酪蛋白

咖啡酸苯乙酯@海藻酸钙复合纳米颗粒,所述油相层包括椰子油,所述水相层包括酪蛋白酸钠,所述油相和水相通过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结合;所述连续相为水;所述酪蛋白

咖啡酸苯乙酯@海藻酸钙复合纳米颗粒包括内核和壳层,所述内核为酪蛋白负载咖啡酸苯乙酯,壳层为海藻酸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传递咖啡酸苯乙酯的S/O/W三重纳米乳液,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酪蛋白

咖啡酸苯乙酯@海藻酸钙复合纳米颗粒3~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靶向传递咖啡酸苯乙酯的S/O/W三重纳米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卵磷脂。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靶向传递咖啡酸苯乙酯的S/O/W三重纳米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酪蛋白

咖啡酸苯乙酯@海藻酸钙复合纳米颗粒中,酪蛋白钙、咖啡酸苯乙酯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0.1~0.2:9:12.5。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靶向传递咖啡酸苯乙酯的S/O/W三重纳米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酪蛋白

咖啡酸苯乙酯@海藻酸钙复合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20~150nm;所述分散相的粒径为150~200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潇陈祥贵魏雪林
申请(专利权)人:西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