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及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9722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旋转电机的一个方式包括:能够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的转子;包围转子的定子;以及收纳转子和定子的马达壳体。马达壳体具有供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流路和分别位于制冷剂流路的两端部的一对流路口。制冷剂流路具有沿着周向以波状延伸的蜿蜒流路以及连接蜿蜒流路的端部与流路口的一对末端流路。至少一方的末端流路具有:第一周向流路部,其沿周向延伸;第二周向流路部,其沿周向延伸,在沿中心轴线方向观察时与第一周向流路部重叠;以及轴向流路部,其沿轴向延伸,将第一周向流路部与第二周向流路部连接。周向流路部连接。周向流路部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电机及驱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旋转电机以及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搭载于电动汽车的驱动用的旋转电机的开发盛行。在这样的旋转电机中搭载有冷却结构。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利用具有沿周向以矩形波状延伸的水路的马达壳体来冷却马达的结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

14324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在专利文献1的马达壳体中,为了均匀地冷却马达整体,在整周上设置有均匀的水路。因此,存在需要使水路的流入口和流出口接近配置等、流入口和流出口的相对配置受到限制、周边部件的设计自由度受到限制等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水路的流入口及流出口的配置的自由度,并且能够均匀地冷却定子的旋转电机。
[0006]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电机的一个方式包括:能够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的转子;包围所述转子的定子;以及收纳所述转子及所述定子的马达壳体。所述马达壳体具有供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流路和分别位于所述制冷剂流路的两端部的一对流路口。所述制冷剂流路具有:沿着周向以波状延伸的蜿蜒流路;以及连接所述蜿蜒流路的端部和所述流路口的一对末端流路。至少一个所述末端流路具有:第一周向流路部,其沿着周向延伸;第二周向流路部,其沿着周向延伸,在沿中心轴线方向观察时与所述第一周向流路部重叠;以及轴向流路部,其沿着轴向延伸,并将所述第一周向流路部与所述第二周向流路部连接。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能够确保水路的流入口及流出口的配置的自由度并且能够均匀地冷却定子的旋转电机。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流路的立体图。图3是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流路的展开示意图。图4是变形例1的制冷剂流路的展开示意图。图5是变形例2的制冷剂流路的展开示意图。图6是变形例3的制冷剂流路的展开示意图。图7是变形例4的制冷剂流路的展开示意图。图8是变形例5的制冷剂流路的展开示意图。
图9是变形例6的制冷剂流路的展开示意图。图10是变形例7的制冷剂流路的展开示意图。(符号说明)1.驱动装置,10.马达壳体,20.旋转电机,30.转子,40.定子,50、150、250、350、450、550、650、750.制冷剂流路,51.蜿蜒流路,51a、52a、52c、252a、353a、453a、552c、553c、652c.轴向流路部,51b、252b、353b、453b、552b、652b、653e.周向流路部,52、152、252、352、452、552、652、752.末端流路,52b、53b、452b、552b、553b、652b.第一周向流路部,52c、53c、452c.第二轴向流路部(轴向流路部),52d、53d、452d、552d、553d、652d.第二周向流路部,58.流入口(流路口),752e.周向流路部(第三周向流路部)752e、59.流出口(流路口),81.逆变器,82.逆变器壳体,85.逆变器制冷剂流路,90.汇流条,J1.中心轴线,W.制冷剂。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在以下的说明中,基于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搭载于位于水平路面上的车辆时的位置关系,规定铅垂方向来进行说明。即,在驱动装置搭载于位于水平路面上的车辆的情况下,至少满足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与铅垂方向相关的相对位置关系即可。
[0010]在附图中,适当地将XYZ坐标系示出为三维直角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是铅垂方向。+Z侧是铅垂方向上侧,

Z侧是铅垂方向下侧。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铅垂方向上侧简称为“上侧”,将铅垂方向下侧简称为“下侧”。
[0011]适当图示的中心轴线J1是沿与铅垂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假想轴。更详细而言,中心轴线J1沿与铅垂方向正交的Y轴方向延伸。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将与中心轴线J1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周向、即绕中心轴线J1的轴线简称为“周向”。在本实施方式中,+Y侧相当于“轴向一侧”,

Y侧相当于“轴向另一侧”。
[0012]适当图示的箭头θ示出周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周向中从

Y侧观察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逆时针前进的一侧、即箭头θ所朝向的一侧(+θ侧)称为“周向一侧”,将周向中从+Y侧观察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顺时针前进的一侧、即箭头θ所朝向的一侧的相反侧(

θ侧)称为“周向另一侧”。
[0013]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的侧视图。另外,图1只不过是示意图,并未准确地图示各部分(特别是制冷剂流路50的形状及配置、以及流路口58、59的形状及配置等)的配置。
[0014]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是搭载于车辆并使车辆的车轴旋转的驱动装置。搭载驱动装置1的车辆是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V)、电动汽车(EV)等以马达为动力源的车辆。
[0015]如图1所示,驱动装置1具备旋转电机20、逆变器单元80和汇流条90。旋转电机20是对驱动装置1进行驱动的部分。逆变器单元80控制旋转电机20。汇流条90将旋转电机20与逆变器单元80连接。另外,驱动装置1也可以具有将旋转电机20的动力向车辆的车轴传递的传递机构。
[0016]旋转电机20具备转子30、定子40、马达壳体10、轴承71、73。转子30能够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J1为中心旋转。定子40从径向外侧包围转子30。在马达壳体10的内部设有马
达室10A。马达壳体10在马达室10A中收纳转子30和定子40。轴承71、73保持在马达壳体10上并可旋转地支撑转子30。轴承71、73例如是滚珠轴承。
[0017]转子30具有轴31和转子主体32。轴31能够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旋转。
[0018]轴31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沿轴向延伸。轴31收纳在马达室10A内并固定在转子主体32上。轴31由轴承71、73可旋转地支撑。
[0019]转子主体32固定于轴31的外周面。更详细地说,转子主体32固定于轴31的外周面。虽然省略了图示,但转子主体32具有转子铁芯和固定于转子铁芯的转子磁铁。
[0020]定子40固定在马达壳体10的内部。定子40具有定子铁芯41和线圈组件42。定子铁芯41呈包围转子30的环状。线圈组件42具有沿周向安装于定子铁芯41的多个线圈42c。多个线圈42c经由未图示的绝缘体安装于定子铁芯41。
[0021]马达壳体10具有第一壳体部件11、第二壳体部件12以及第三壳体部件13。第一壳体部件11从径向外侧包围定子40和转子30。第二壳体部件12位于第一壳体部件11的轴向另一侧(

Y侧)并固定于第一壳体部件11。第二壳体部件12位于第三壳体部件13的轴向一侧(+Y侧)并固定在第一壳体部件1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的转子;围绕所述转子的定子;以及收纳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的马达壳体,所述马达壳体具有:供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流路;以及分别位于所述制冷剂流路的两端部的一对流路口,所述制冷剂流路具有:沿着周向以波状延伸的蜿蜒流路;以及连接所述蜿蜒流路的端部和所述流路口的一对末端流路,至少一个所述末端流路具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一周向流路部;第二周向流路部,其沿周向延伸,在沿中心轴线方向观察时与所述第一周向流路部重叠;以及轴向流路部,其沿轴向延伸,并将所述第一周向流路部与所述第二周向流路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在中心轴线方向上,所述流路口配置在所述第一周向流路部与所述第二周向流路部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在一对所述流路口的周向之间配置有所述轴向流路部。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末端流路均具有所述第一周向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谷贵之井上凜人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