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射频模块封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9303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射频模块封装结构,包括模块本体和防护罩壳,所述防护罩壳设置于模块本体的顶部,所述防护罩壳右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通过设置固定机构、固定槽和控制机构的配合使用,按动限位滑块,限位滑块带动控制杆在活动槽内腔滑动,并通过控制柱带动活动板转动的同时,活动板通过滑杆带动固定柱挤压弹簧并进入活动槽的内腔,使用者将防护罩壳放在模块本体的顶部,使卡块进入卡槽的内腔后,推动防护罩壳,解决了现有射频模块的防护罩壳进行安装时,防护罩壳多是通过螺丝进行固定的,安装需要使用到螺丝刀等工具对防护罩壳进行安装,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率的问题。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射频模块封装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射频模块封装
,尤其涉及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射频模块封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射频模块是读写器系统的模块之一,是负责装载和发射射频信号并将回送数据信号进行处理送入读写器智能单元的模块,电磁干扰是干扰电缆信号并降低信号完好性的电子噪音,所谓“干扰”,电磁兼容指设备受到干扰后性能降低以及对设备产生干扰的干扰源这二层意思,通常由电磁辐射发生源如马达和机器产生,射频模块多使用于机器、设备之中,在机器和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电磁辐射干扰射频模块信号的接入和发出,因此,会采用屏蔽体将其包裹,从而降低电磁干扰的影响,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在对射频模块的防护罩壳进行安装时,防护罩壳多是通过螺丝进行固定的,安装需要使用到螺丝刀等工具对防护罩壳进行安装,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射频模块封装结构,具备便于安装防护罩壳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射频模块的防护罩壳进行安装时,防护罩壳多是通过螺丝进行固定的,安装需要使用到螺丝刀等工具对防护罩壳进行安装,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射频模块封装结构,包括模块本体和防护罩壳,所述防护罩壳设置于模块本体的顶部,所述防护罩壳右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模块本体靠近定位块的一侧开设有与定位块配合使用的定位槽,所述防护罩壳底部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模块本体靠近卡块的一侧开设有与卡块配合使用的卡槽,所述定位槽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活动槽,前侧所述活动槽内腔的后侧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定位块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固定机构配合使用的固定槽,前侧所述活动槽的前侧设置有与固定机构配合使用的控制机构。
[000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弹簧,所述弹簧靠近固定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靠近固定槽的一侧贯穿模块本体并延伸至固定槽的内腔,前侧所述固定柱的前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设置有滑杆,前侧所述滑杆的前侧延伸至活动槽的内腔且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左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定位板。
[000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杆,前侧所述控制杆后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与活动板配合使用的控制柱,所述控制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的右侧贯穿模块本体并延伸至模块本体的外侧。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定位块靠近定位槽内壁的一侧与定位槽的内壁接触,所述卡块靠近卡槽内壁的一侧与卡槽的内壁接触,所述活动槽的右侧开设有与限位滑块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活动槽内腔靠近定位槽的一侧开设有与固定柱配合使用的第二通孔,前侧所述活动槽内腔的后侧开设有与固定柱配合使用的限位槽。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弹簧远离固定柱的一侧与活动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靠近固定槽内壁的一侧与固定槽的内壁接触,所述滑杆靠近滑槽内壁的一侧与滑槽的内壁接触,所述定位板的左侧与活动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远离滑杆的一侧开设有与控制柱配合使用的第三通孔。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控制杆靠近活动槽内壁的一侧与活动槽的内壁接触,所述控制柱靠近第三通孔内壁的一侧与第三通孔的内壁接触,所述限位滑块靠近第一通孔内壁的一侧与第一通孔的内壁接触。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机构、固定槽和控制机构的配合使用,按动限位滑块,限位滑块带动控制杆在活动槽内腔滑动,并通过控制柱带动活动板转动的同时,活动板通过滑杆带动固定柱挤压弹簧并进入活动槽的内腔,使用者将防护罩壳放在模块本体的顶部,使卡块进入卡槽的内腔后,推动防护罩壳,解决了现有射频模块的防护罩壳进行安装时,防护罩壳多是通过螺丝进行固定的,安装需要使用到螺丝刀等工具对防护罩壳进行安装,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
[0013]2、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机构,能够对定位块起到固定作用,方便使用者对防护罩壳进行固定。
[0014]3、本技术通过设置控制机构,能够对固定机构起到控制作用,方便使用者对固定机构进行使用。
[0015]4、本技术通过设置定位块和定位槽,能够对防护罩壳起到定位作用,通过设置卡块和卡槽,能够对防护罩壳起到限位作用,通过设置第一通孔,能够方便限位滑块进行移动。
[0016]5、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二通孔和限位槽,能够对固定柱起到限位作用,方便使用者对固定柱进行使用。
[0017]6、本技术通过设置弹簧,能够对固定柱起到复位作用,通过设置固定柱和固定槽,能够对定位块起到固定作用,通过设置滑杆,能够带动活动板转动,通过设置活动板,能够对滑杆的位置起到调节作用。
[0018]7、本技术通过设置控制杆,能够对控制柱的位置起到调节作用,通过设置控制柱,能够带动活动板转动,通过设置限位滑块,能够对控制杆起到限位作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前视图的局部剖视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中:1、模块本体;2、防护罩壳;3、定位块;4、定位槽;5、卡块;6、卡槽;7、活动槽;8、固定机构;9、固定槽;10、控制机构;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限位槽;14、第三通孔;801、弹簧;802、固定柱;803、滑槽;804、滑杆;805、活动板;806、定位板;1001、控制杆;1002、控制柱;1003、限位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0025]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射频模块封装结构,包括模块本体1和防护罩壳2,防护罩壳2设置于模块本体1的顶部,防护罩壳2右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3,模块本体1靠近定位块3的一侧开设有与定位块3配合使用的定位槽4,防护罩壳2底部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5,模块本体1靠近卡块5的一侧开设有与卡块5配合使用的卡槽6,定位槽4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活动槽7,前侧活动槽7内腔的后侧设置有固定机构8,定位块3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固定机构8配合使用的固定槽9,前侧活动槽7的前侧设置有与固定机构8配合使用的控制机构10。
[0026]参考图2和图3,固定机构8包括弹簧801,弹簧801靠近固定槽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802,固定柱802靠近固定槽9的一侧贯穿模块本体1并延伸至固定槽9的内腔,前侧固定柱802的前侧开设有滑槽803,滑槽803的内腔设置有滑杆804,前侧滑杆8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射频模块封装结构,包括模块本体(1)和防护罩壳(2),所述防护罩壳(2)设置于模块本体(1)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壳(2)右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3),所述模块本体(1)靠近定位块(3)的一侧开设有与定位块(3)配合使用的定位槽(4),所述防护罩壳(2)底部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5),所述模块本体(1)靠近卡块(5)的一侧开设有与卡块(5)配合使用的卡槽(6),所述定位槽(4)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活动槽(7),前侧所述活动槽(7)内腔的后侧设置有固定机构(8),所述定位块(3)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固定机构(8)配合使用的固定槽(9),前侧所述活动槽(7)的前侧设置有与固定机构(8)配合使用的控制机构(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射频模块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8)包括弹簧(801),所述弹簧(801)靠近固定槽(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802),所述固定柱(802)靠近固定槽(9)的一侧贯穿模块本体(1)并延伸至固定槽(9)的内腔,前侧所述固定柱(802)的前侧开设有滑槽(803),所述滑槽(803)的内腔设置有滑杆(804),前侧所述滑杆(804)的前侧延伸至活动槽(7)的内腔且固定连接有活动板(805),所述活动板(805)的左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定位板(806)。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电磁干扰的射频模块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10)包括控制杆(1001),前侧所述控制杆(1001)后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与活动板(805)配合使用的控制柱(1002),所述控制杆(10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杰艾有成涂凯文李小兰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杰创鑫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