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主换水的水产环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7638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34
一种自主换水的水产环道,它涉及水产环道,它是要解决现有的水产环道筛绢易堵塞、液位难控制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主换水的水产环道由外环墙、内环道筛绢网、循环泵、排水泵、水位标杆、低水位传感器、高水位传感器、微喷带、蓄水池、补水泵、水处理装置、水泵、水泵智能控制器组成;循环泵、排水泵、水位标杆设置于内环道筛绢网内;低水位传感器和高水位传感器设置在水位标杆上;排水泵与水处理装置连接;微喷带位于内环道筛绢网内下沿;补水泵位于蓄水池内;补水泵与微喷带连接;水泵智能控制器利用低水位传感器、高水位传感器的信息控制排水泵、补水泵动作。本装置自动换水,节省人工人力,保障水质,可用于水产养殖领域。可用于水产养殖领域。可用于水产养殖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主换水的水产环道


[0001]本技术涉及水产环道,属于水产养殖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水产环道是鱼类受精卵规模化繁殖的主要设备,鱼类受精卵孵化过程中破裂的卵皮或者未受精的卵泡由于环道的离心力作用会导致环道筛绢网堵塞,导致环道内外产生液位差,使环道水体交换率变小,导致水质变差,从而影响孵化效率。尤其在受精卵孵化完成,鱼苗破膜过程中,如果环道水体交换变小,将会导致环道水质急剧恶化,严重时导致受精卵或者鱼苗全部死亡。现有的水产环道换水主要靠人工操作,当筛绢堵塞,产生液位差后需要操作人员在环道里外反复泼水来增加筛绢的过水率,工作不仅耗时,耗力,而且经验不足的操作人员换水不及时甚至导致液位差过大,环道外侧水位持续升高,当水位高于限高管后,就会导致漏苗使受精卵或者鱼苗丢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是要解决现有的水产环道筛绢易堵塞、液位难控制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自主换水的水产环道。
[0004]本技术的自主换水的水产环道,由外环墙1、内环道筛绢网2、循环泵3、排水泵4、水位标杆5、低水位传感器6、高水位传感器7、微喷带8、蓄水池9、补水泵10、水处理装置11、水泵12、水泵智能控制器13组成;
[0005]内环道筛绢网2设置于外环墙1内,在外环墙1与内环道筛绢网2之间的环形水道池底设置出水口14;
[0006]循环泵3、排水泵4、水位标杆5设置于内环道筛绢网2内;低水位传感器6和高水位传感器7设置在水位标杆5上;低水位传感器6位于高水位传感器7下方;在内环道筛绢网2所围区域的中心位置设置进水口15;进水口15通过循环泵3与出水口14连接;排水泵4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水处理装置11连接;
[0007]微喷带8沿内环道筛绢网2内部下沿设置于内环道筛绢网2内;
[0008]补水泵10设置在蓄水池9内;补水泵10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微喷带8连接;水泵12设置于水处理装置11内;水泵12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蓄水池9连接;
[0009]水泵智能控制器13与低水位传感器6、高水位传感器7、排水泵4、补水泵10电气联接。
[0010]更进一步地,微喷带8为带喷孔的软管,其中软管的直径为1~1.5寸,软管上分布有多组的喷孔,各组喷孔的距离≤10厘米;每组喷孔中含有1~5个喷孔,组内喷孔的距离≤2.5厘米,喷孔的直径为0.8~1毫米。
[0011]更进一步地,在环形水道内的出水口14的个数为1~10个,按圆周均布。
[0012]更进一步地,低水位传感器6、高水位传感器7之间的距离为0.1~0.5m。
[0013]本技术的自主换水的水产环道,通过水泵智能控制器、水泵与微喷带相互组
合,当水位达低水位时,低水位传感器6将信号传递给水泵智能控制器,发出指令使补水泵10工作进行补水,加水至上高水位;当水位达高水位时,高水位传感器7将信号传递给水泵智能控制器,发出指令关闭补水泵10,使排水泵4工作进行排水,至低水位后,再补水,周而复始,形成一套适合水产环道自主换水的装置,可有效节省环道换水的人工成本,低水位和高水位的具体高低值根据受精卵类型、卵量的不同而设定。水位控制器自动排水,弥补了人工操作的不确定性,可有效防止环道漏苗。微喷管围绕筛绢,利用微喷管加水的冲击力可有效防止卵皮堵塞筛绢,增加环道内外水体交换效率,从而保障水质,保障鱼苗正常孵化,可用于水产养殖领域。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自主换水的水产环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实施例1中微喷带8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为外环墙,2为内环道筛绢网,3为循环泵,4为排水泵,5为水位标杆,6为低水位传感器,7为高水位传感器,8为微喷带,9为蓄水池,10为补水泵,11为水处理装置,12为水泵,13为水泵智能控制器,14为出水口,15为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用下面的实施例验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自主换水的水产环道,由外环墙1、内环道筛绢网2、循环泵3、排水泵4、水位标杆5、低水位传感器6、高水位传感器7、微喷带8、蓄水池9、补水泵10、水处理装置11、水泵12、水泵智能控制器13组成;外环墙1内径为5.5米、内环道筛绢网所围水域的直径为4米;
[0019]内环道筛绢网2设置于外环墙1内,在外环墙1与内环道筛绢网2之间的环形水道池底均布设置6个出水口14;
[0020]循环泵3、排水泵4、水位标杆5设置于内环道筛绢网2内;低水位传感器6和高水位传感器7设置在水位标杆5上;低水位传感器6位于高水位传感器7下方;在内环道筛绢网2所围区域的中心位置设置进水口15;进水口15通过循环泵3与6个出水口14均连接,使内环道筛绢网2内部的水与环形水道内的水进行混合;排水泵4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水处理装置11连接;
[0021]微喷带8沿内环道筛绢网2内部下沿一圈设置于内环道筛绢网2内;微喷带8为带喷孔的软管,软管的直径为1寸,将软管压扁,在软管压扁后的上表面,每隔8厘米设置一组喷孔,每组喷孔中含有2个喷孔,2个喷孔所在直线与软管轴线90
°
角,喷孔的距离为2.5厘米,喷孔的直径为0.8毫米;
[0022]补水泵10设置在蓄水池9内;补水泵10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微喷带8连接;水泵12设置于水处理装置11内;水泵12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蓄水池9连接;
[0023]水泵智能控制器13与低水位传感器6、高水位传感器7、排水泵4、补水泵10电气联接。
[0024]利用实施例1的自主换水的水产环道于2021年5月进行鲤鱼人工繁殖,本批繁殖鲤鱼为初产,受精率较低仅为55%,共生产获得受精卵500万粒,将受精卵放置在自主换水的
内环道筛绢网2内,进行孵化,设定排水水位与加水水位相差0.1m,经4天孵化后获得鲤鱼鱼苗245万尾,孵化效率达到91%,孵化期间全程没有人工参与,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同时提高了孵化效率。
[0025]利用实施例1的自主换水的水产环道于2021年7月进行花鲢鱼人工繁殖,受精卵受精率为85%,共生产获得受精卵1000万粒,将受精卵放置在自主换水的内环道筛绢网2内,进行孵化,设定排水水位与加水水位相差0.3m,经3天孵化后获得花鲢鱼鱼苗750万尾,孵化效率达到88%,孵化期间全程没有人工参与。由于受精卵数量过大,会显著增加换水难度及换水量,如果用传统环道孵化若控制不好会严重影响孵化效率,而利用自主换水的水产环道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又保证了孵化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主换水的水产环道,其特征在于该水产环道由外环墙(1)、内环道筛绢网(2)、循环泵(3)、排水泵(4)、水位标杆(5)、低水位传感器(6)、高水位传感器(7)、微喷带(8)、蓄水池(9)、补水泵(10)、水处理装置(11)、水泵(12)、水泵智能控制器(13)组成;内环道筛绢网(2)设置于外环墙(1)内,在外环墙(1)与内环道筛绢网(2)之间的环形水道池底均布设置出水口(14);循环泵(3)、排水泵(4)、水位标杆(5)设置于内环道筛绢网(2)内;低水位传感器(6)和高水位传感器(7)设置在水位标杆(5)上;低水位传感器(6)位于高水位传感器(7)下方;在内环道筛绢网(2)所围区域的中心位置设置进水口(15);进水口(15)通过循环泵(3)与出水口(14)连接;排水泵(4)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水处理装置(11)连接;微喷带(8)沿内环道筛绢网(2)内部下沿设置于内环道筛绢网(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志鹏郑先虎曹顶臣鲁翠云刘天奇何立川吴学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