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原位实施大银鱼二级苗种培育与放流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0965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原位实施大银鱼二级苗种培育与放流的装置及方法,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包括水上浮台、钢架支撑结构、孵化容器、蓄水容器和循环水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银鱼苗种培育中大银鱼应激性强、极易死亡、难于运输及投放的问题;通过孵化培育装置的搭建便于原位实施培育流放;原位孵化方法在实施中保持了与自然水体相同的水质和饵料条件,孵化后的苗种可以使用不离水的方式自然过渡至水体中,从而有效避免了大银鱼应激性的障碍;孵化培育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拆卸方便,可根据生产规模选择不同水循环方式,有效提高了鱼卵孵化率和鱼苗存活率;并可在投放时减少鱼苗的损耗。苗的损耗。苗的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原位实施大银鱼二级苗种培育与放流的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可原位实施大银鱼二级苗种培育与放流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大银鱼是我国湖泊水库渔业利用的特色经济水产品种之一,近年来全国资源情况呈总体不断下降的趋势。实施有效的苗种人工放流补给,是将自然资源量恢复到历史平衡状态的手段之一,也是其渔业增殖技术中较重要的生产环节。
[0003]人工增殖的方式可以大大地改善自然孵化中的不足。目前实际操作实施的有三种方式:1、人工受精卵的投放;2、人工受精卵原位网箱孵化;3异地活体移植。活体移植的材料为成体,虽避开了早期发育阶段,但由于大银鱼应激性强的物种特性,该方式严重制约于运输技术;人工授精,虽提高了自然受精率,但未避开孵化条件的限制;人工受精卵原位网箱孵化,是改善受精卵直接投放方式的一种理念进步,但在实践中网箱长期在水下(北方孵化期近2个月)很难保持平整、铺放卵易产生堆积以及供氧、防水霉交叉感染等能力是网箱方式效果的关键。有时,还会因自然水位下降(水库供水)脱离水体而全军覆没。大银鱼苗种的培育已多有报道,如现有技术“200810020091.X”一种大银鱼苗种培育方法,但仅局限于岸上室内的培育。大银鱼的应激特性使其运输和投放困难重重,其中水质上的顺利过渡、饵料上顺利衔接等都是实践中未取得明显进步的技术原因。技术现状与其它水生动物物种的放流材料相比,还存在着进程上的明显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大银鱼人工繁殖中大银鱼容易应激、运输投放困难、无法顺利过渡饵料无法顺利衔接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原位实施大银鱼二级苗种培育与放流的孵化培育装置,包括水上浮台、钢架支撑结构、孵化容器、蓄水容器和循环水系统;水上浮台由至少一个浮筒拼装组成;水上浮台上预留洞口用于放置孵化容器、蓄水容器以及钢架支撑结构;钢架支撑结构包括固定孵化容器钢架和固定蓄水容器钢架;孵化容器固定于固定孵化容器钢架内;蓄水容器固定于固定蓄水容器钢架内;孵化容器的出水口与循环水系统连接并通往蓄水容器内。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原位实施大银鱼二级苗种培育与放流的孵化培育装置,优选的,孵化容器的数量为三个;蓄水容器的数量为一个;固定孵化容器钢架的数量为三个;固定蓄水容器钢架的数量为一个;固定孵化容器钢架的钢条长度比固定蓄水桶容器钢架的钢条短30cm。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原位实施大银鱼二级苗种培育与放流的孵化培育装置,优选的,循环水系统包括水泵、出水管、回水管和水阀;出水管和回水管为硬质水管;水泵与出水管连接;出水管为四通分流设计;分流后的出水管分别与三个孵化容器底部连接;三个分流后的出水管上均安装有用于调节水流的水阀;回水管与孵化容器的出水口连接并与蓄水容
器连通将水从孵化容器内回流到蓄水容器内。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原位实施大银鱼二级苗种培育与放流的方法,包括:步骤一:组装孵化培育装置:第一步:组装水上浮台;水上浮台由0.5m*0.5m*0.4m规格浮筒组装拼接而成;水上浮台上预留有放置孵化容器和蓄水容器以及卡住钢架支撑结构的洞口;第二步:将固定孵化容器钢架和固定蓄水容器钢架安置于水上浮台预留洞口中;第三步:将孵化容器和蓄水容器放置到对应的钢架支撑结构中;第四步:连接水泵的出水管做一个四通分流设计;通过三根分流出水管连接到孵化容器底部;回水管从孵化容器顶部出水口连接到蓄水容器;第五步:组装完成后,选择水面相对平静的自然库湾水域进行布置;靠近岸边需要将设备与岸上桩杆系固,同时孵化设备四个角用锚固定;步骤二:人工培育:第六步:孵化装置安装完成后,向孵化容器和蓄水容器中注水,水位低于容器口20cm即可,接通水泵电源,通过调节阀进行水流调节,使循环水系统达到一种平衡状态;第七步:向孵化容器中投放人工受精卵。
[0008]第八步:孵化过程中定期观察受精卵状态,维持盐度及菌液,以防控水霉等疾病步骤三:定点投放:第九步:待鱼卵破膜出苗并开始平游后,选择风平浪静的天气,驱动水泵,收起固定浮台的锚,用船缓慢拖动浮台,将鱼苗均匀的投放于湖库各个区域。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原位实施大银鱼二级苗种培育与放流的方法,优选的,第八步中的盐度为千分之三。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原位实施大银鱼二级苗种培育与放流的方法,优选的,步骤九中的投放方式为虹吸方式。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原位实施大银鱼二级苗种培育与放流的装置及方法,包括水上浮台、钢架支撑结构、孵化容器、蓄水容器和循环水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银鱼人工繁殖中大银鱼应激性强、极易死亡、难于运输的问题;通过孵化培育装置的搭建方便原位实施培育流放;原位孵化方法在实施中保持了与自然水体相同的水质和饵料条件,孵化后的苗种可以使用不离水的方式自然过渡至水体中,从而有效避免了大银鱼应激性的障碍;孵化培育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拆卸方便,可根据生产规模选择不同水循环方式,有效提高了鱼卵孵化率及鱼苗存活率,减少投放时鱼苗的损耗。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原位实施大银鱼二级苗种培育与放流的孵化培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原位实施大银鱼二级苗种培育与放流的孵化培育装置的钢架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水上浮台1、钢架支撑结构2、固定孵化容器钢架2

1、固定蓄水容器钢架2

2、孵化容器3、蓄水容器4、循环水系统5、水泵5

1、出水管5

2、回水管5

3、水阀5

4。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较佳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4]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侧”、“右侧”、“上部”、“下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第一”、“第二”等并不表示零部件的重要程度,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具体尺寸只是为了举例说明技术方案,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5]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可原位实施大银鱼二级苗种培育与放流的孵化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上浮台1、钢架支撑结构2、孵化容器3、蓄水容器4和循环水系统5;水上浮台1由至少一个浮筒拼装组成;水上浮台1上预留洞口用于放置孵化容器3、蓄水容器4以及钢架支撑结构2;钢架支撑结构2包括固定孵化容器钢架2

1和固定蓄水容器钢架2

2;孵化容器3固定于固定孵化容器钢架2

1内;蓄水容器4固定于固定蓄水容器钢架2

2内;孵化容器3的出水口与循环水系统5连接并通往蓄水容器4内。优选的,水上浮台1由201个规格为0.5m*0.5m*0.4m的浮筒组装而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原位实施大银鱼二级苗种培育与放流的孵化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上浮台(1)、钢架支撑结构(2)、孵化容器(3)、蓄水容器(4)和循环水系统(5);水上浮台(1)由至少一个浮筒拼装组成;水上浮台(1)上预留洞口用于放置孵化容器(3)、蓄水容器(4)以及钢架支撑结构(2);钢架支撑结构(2)包括固定孵化容器钢架(2

1)和固定蓄水容器钢架(2

2);孵化容器(3)固定于固定孵化容器钢架(2

1)内;蓄水容器(4)固定于固定蓄水容器钢架(2

2)内;孵化容器(3)的出水口与循环水系统(5)连接并通往蓄水容器(4)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原位实施大银鱼二级苗种培育与放流的孵化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孵化容器(3)的数量为三个;蓄水容器(4)的数量为一个;固定孵化容器钢架(2

1)的数量为三个;固定蓄水容器钢架(2

2)的数量为一个;固定孵化容器钢架(2

1)的钢条长度比固定蓄水桶容器钢架(2

2)的钢条短30c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原位实施大银鱼二级苗种培育与放流的孵化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循环水系统(5)包括水泵(5

1)、出水管(5

2)、回水管(5

3)和水阀(5

4);出水管(5

1)和回水管(5

2)为硬质水管;水泵(5

1)与出水管(5

2)连接;出水管(5

2)为四通分流设计;分流后的出水管(5

2)分别与三个孵化容器(3)底部连接;三个分流后的出水管(5

2)上均安装有用于调节水流的水阀(5

4);回水管(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洋周彦锋徐东坡徐瑞蒋书伦张希昭郭世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