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7627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锅体,设置在煲体内;盖体,盖设在锅体的上方;进风结构,设置在煲体和锅体之间并位于锅体的后侧;食物篮,设置在锅体内,食物篮包括:支撑板,支撑板水平设置于食物篮的底部;侧板,围设于支撑板,侧板的顶部为敞口结构,侧板的底端低于支撑板的底面,侧板上与进风结构相对的位置设置有避让口;多个第一过流口,设置在侧板上;多个第二过流口,设置在支撑板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采用旋转烤盘结构复杂的问题。盘结构复杂的问题。盘结构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器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小家电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在相关技术中,出于对健康的追求,空气炸锅利用快速循环的热空气对食物进行加热,替代了原本煎锅里的热油,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0003]目前,市场上的空气炸锅一般采用旋转烤盘,使得食物的四周能够均匀加热。这样需要在使用电机带动烤盘进行旋转,烤盘与电机之间的连接结构复杂,成本高昂。并且采用旋转烤盘对于烤盘装配时的稳定性要求较高,不便于用户装配,使得用户体验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采用旋转烤盘结构复杂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锅体,设置在煲体内;盖体,盖设在锅体的上方;进风结构,设置在煲体和锅体之间并位于锅体的后侧;食物篮,设置在锅体内,食物篮包括:支撑板,支撑板水平设置于食物篮的底部;侧板,围设于支撑板,侧板的顶部为敞口结构,侧板的底端低于支撑板的底面,侧板上与进风结构相对的位置设置有避让口;多个第一过流口,设置在侧板上;多个第二过流口,设置在支撑板上。
[0006]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烹饪器具包括煲体、锅体、盖体、进风结构以及食物篮。其中锅体设置在煲体内,食物篮设置在锅体内。食物篮包括支撑板和侧板,其中侧板围设于支撑板的外周,支撑板和侧板共同围成盛放待烹饪食物的容纳空间。热风能够吹入至锅体内并对食物篮中的食物进行加热,实现烹饪功能。侧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过流口,热风能够进入至侧板和锅体之间的进风通道内,再通过第一过流口从食物篮的外周吹入至食物篮内对食物进行加热。支撑板与侧板的底面之间具有预设距离,这样支撑板的底壁和锅体的内壁之间形成了另一个进风通道,同时侧板上设置有避让口,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过流口,从避让口吹入的热风先吹入上述的另一个进风通道然后通过第二过流口进入至食物篮内部并实现对食物的加热。上述结构使得热风可以同时通过第一过流口和第二过流口从食物篮的外周和底部进入至食物篮内对食物进行加热,上述加热方式使得食物的受热面积较大,加热较为均匀。这样,食物篮无需旋转就能够实现较好的烹饪效果,避免设置电机等结构,简化了烹饪器具的结构,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采用旋转烤盘结构复杂的问题。
[0007]进一步地,多个第一过流口的过流面积在远离避让口的方向上逐渐增大。距离避让口越远时,热风所携带的热量以及风量会越小。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第一过流口的过流面积在远离避让口的方向上逐渐增大,这样设置能够使得从距离避让口较近位置的第一过流口吹入较少的热风、从距离避让口较远位置的第一过流口吹入更多的热风,使得整个食物篮内的热场更加均匀,提升烹饪效果。
[0008]进一步地,第一过流口包括沿竖向方向设置在侧板上的第一长条形过流口,多个第一过流口的宽度在远离避让口的方向上逐渐增大。这样第一过流口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
[0009]进一步地,每个第一过流口上远离避让口的一侧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风板。导风板能够对吹向其的热风进行导向,使得热风沿着导风板吹入至食物篮内对食物进行加热。
[0010]进一步地,导风板与侧板之间的夹角a满足:30
°
≤a≤70
°
,和/或,第一过流口沿侧板的高度方向延伸。这样能够热风接触导风板改变方向时损耗的能量较少,同时经由每个第一过流口吹入至食物篮内的风量适中,保证了食物篮的热场相对均匀,达到较好的烹饪效果。
[0011]进一步地,侧板的上方设置有向外翻折的挡风板,挡风板与锅体的内壁抵接,侧板的外壁、挡风板以及锅体的内壁之间形成进风通道。挡风板的设置能够避免部分热风吹向食物篮上方的煲体内部的其他位置,使得大部分的热风均能够吹向食物篮内部,避免了热量的浪费。
[0012]进一步地,侧板的外壁上远离避让口的一侧设置有挡风隔板,挡风隔板与锅体的内壁抵接。挡风隔板的设置能够有效阻挡热风,避免在沿食物篮两侧进入的热风之间相互干扰,形成扰流。
[0013]进一步地,侧板包括弧面段,支撑板上设置有圆形的第一过流区域,弧面段围设于第一过流区域的外侧并与第一过流区域同轴设置,多个第二过流口设置在第一过流区域内,多个第二过流口的过流面积在远离避让口的方向上逐渐增大。这样设置能够使得从距离避让口较近位置的第二过流口吹入较少的热风、从距离避让口较远位置的第二过流口吹入更多的热风,使得整个食物篮内的热场更加均匀,提升烹饪效果。
[0014]进一步地,避让口的宽度小于弧面段的直径。这样能够使得吹入食物篮内的热风均匀地吹向待烹饪食物。
[0015]进一步地,侧板还包括与弧面段的两端连接的两个平面段,两个平面段相对设置并位于弧面段和进风结构之间,支撑板设置有第二过流区域,第二过流区域位于第一过流区域和进风结构之间,第二过流区域设置在两个平面段之间,第二过流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第三过流口。第三过流口处距离热风发生装置的叶片较近,此处风压较小,设置第三过流口使得热风能够更好的进入,提高加热的均匀性。
[0016]进一步地,第一过流区域的面积A1与支撑板的面积A2之间的比值满足:85%≤A1/A2≤92%。烹饪时,食物主要放置于第一过流区域内。
[0017]进一步地,多个第三过流口的过流面积在远离避让口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由于距离避让口越远,热风所携带的热量以及风量会越小,多个第三过流口的过流面积在远离避让口的方向上逐渐增大能够使得食物篮内的热量更加均匀,保证加热效果。
[0018]进一步地,多个第二过流口包括在支撑板上阵列设置的多个过流孔,和/或,第三过流口包括第二长条形过流口。这样易于加工,同时侧板的形状形相匹配。
[0019]进一步地,进风结构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回风口,进风口对应于锅体和侧板之间以及支撑板的下方,回风口对应于支撑板的上方。这样使得侧板上的避让口同时起到进风和回风的作用,进风结构也同时起到进风和回风的作用,这样实现了热风的循环。
[0020]进一步地,进风结构包括板体,进风口包括设置在板体上并沿竖向延伸的第一进风口以及沿横向延伸的第二进风口,回风口设置在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之间。热风能够经由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吹向锅体内,实现对食物的加热。同时,回风口设置在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中间,食物篮内的热风经由能够经由回风口吹出食物篮,实现食物篮内部的热风循环。
[0021]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热风发生装置,热风发生装置设置在锅体的后侧,进风结构位于热风发生装置和锅体之间。热风发生装置能够加热空气并将热风吹入至锅体内部对食物进行加热。同时,热风发生装置产生的热风能够经由进风结构进入至锅体内。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3]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分体结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煲体(10);锅体(20),设置在煲体(10)内;盖体(60),盖设在所述锅体(20)的上方;进风结构(30),设置在所述煲体(10)和所述锅体(20)之间并位于所述锅体(20)的后侧;食物篮(50),设置在所述锅体(20)内,所述食物篮(50)包括:支撑板(51),所述支撑板(51)水平设置于所述食物篮(50)的底部;侧板(52),围设于所述支撑板(51),所述侧板(52)的顶部为敞口结构,所述侧板(52)的底端低于所述支撑板(51)的底面,所述侧板(52)上与所述进风结构(30)相对的位置设置有避让口(53);多个第一过流口(521),设置在所述侧板(52)上;多个第二过流口(5111),设置在所述支撑板(5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过流口(521)的过流面积在远离所述避让口(53)的方向上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流口(521)包括沿竖向方向设置在所述侧板(52)上的第一长条形过流口,多个所述第一过流口(521)的宽度在远离所述避让口(53)的方向上逐渐增大。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过流口(521)上远离所述避让口(53)的一侧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风板(52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5211)与所述侧板(52)之间的夹角a满足:30
°
≤a≤70
°
,和/或,所述第一过流口(521)沿所述侧板(52)的高度方向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52)的上方设置有向外翻折的挡风板(524),所述挡风板(524)与所述锅体(20)的内壁抵接,所述侧板(52)的外壁、所述挡风板(524)以及所述锅体(20)的内壁之间形成进风通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52)的外壁上远离所述避让口(53)的一侧设置有挡风隔板(525),所述挡风隔板(525)与所述锅体(20)的内壁抵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52)包括弧面段(522),所述支撑板(51)上设置有圆形的第一过流区域(511),所述弧面段(522)围设于所述第一过流区域(5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洲李建史庭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