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冶金产品磨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7553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金属磨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冶金产品磨削装置,包括机台、位于机台上方竖直移动的上模管和上模管内部安装的用于将磨料注入工件内的进料管;所述机台的顶端安装有与上模管配合的下模管;所述下模管内部安装有颈部位于放置槽内的导料管;所述导料管内壁贴合有竖直滑动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的顶端沿其厚度方向形成有多组圆孔;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第一活塞可提升流动磨料对工件加工面的摩擦力以及打磨质量,同时配合圆孔使用,圆孔随第一活塞在顶升过程中将持续注入的磨料分割呈多组变细的柱状磨料,便于磨料打磨过程中产生及吸附的热量散出、冷却,提高磨料循环使用过程中的打磨效果。提高磨料循环使用过程中的打磨效果。提高磨料循环使用过程中的打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冶金产品磨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磨削
,具体为一种应用于冶金产品磨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冶金粉末通过加工可形成金属配件,如法兰等金属工件;其在加工形成后,其内壁会有毛刺、飞边等边料,这些多余边料极大影响了产品的质量,通常需要对这些边料进行打磨;现有金属零件打磨通常会用到磨粒流加工技术,此技术相对于普通的打磨机效率更高且适用于管状工件内壁的打磨;其加工用到的磨料一般由掺有碳化硅、白刚玉、金刚石等硬质物料与相关液体形成的混合物,再将调制好的磨料循环挤压至工件加工面打磨。
[0003]但是在加工过程中,工件加工面的边料不易去除,黏稠的磨料对工件加工面打磨中,循环打磨时间太久,导致加工效率降低;黏稠的磨料对工件加工面打磨后,磨料与毛刺等边料摩擦后会产生热量,且很多热量会残存在磨料内部,在循环打磨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增加,会影响磨料整体的黏度,从而影响到工件去毛刺等边料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冶金产品磨削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冶金产品磨削装置,包括机台、位于机台上方竖直移动的上模管和上模管内部安装的用于将磨料注入工件内的进料管;所述机台的顶端安装有与上模管配合的下模管;下模管的顶部形成有供工件放置的放置槽;所述下模管内部安装有颈部位于放置槽内的导料管,导料管用于磨料的导流;所述导料管内壁贴合有竖直滑动的第一活塞,第一活塞向上运动用于挤压下落磨料充盈工件加工面。
[0006]优选的,所述下模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套于导料管外壁的套环。
[0007]优选的,所述下模管的内部位于第一活塞的下方径向安装有可转动的U型杆,U型杆的外壁通过连杆与第一活塞的底端活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塞的顶端沿其厚度方向形成有多组圆孔。
[0009]优选的,所述U型杆的曲杆部对称有两个活塞杆,两个活塞杆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并共同连接于第二活塞的顶部,第二活塞与下模管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下模管的内壁形成有沿竖直方向布置且与其内部连通的连通槽,连通槽的底部向下延伸并始终位于第二活塞的下方,顶部则延伸至U型杆的下方,并且其顶部与下模管的连通处安装有单向吹气阀管,下模管内壁位于连通槽底部的下方安装有单向吸气阀管,单向吸气阀管用于连通外部和下模管内部。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活塞的中部延其厚度方向贯穿有互通管,所述下模管的底端安
装有排料管,排料管的顶端通过软管与互通管底端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塞的中部形成有圆槽,第一活塞顶部的圆槽至其边缘形成有锥台。
[0012]优选的,所述导料管的顶端与工件底端贴合,所述上模管、导料管与工件的贴合面皆安装有密封垫。
[0013]优选的,所述U型杆的一端沿水平方向延伸至下模管外部,后固定套接有异形齿轮,所述机台的顶端沿竖直方向安装有电推杆,电推杆的活动端连接有与异形齿轮相啮合的齿板。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活塞,第一活塞的顶升与持续注入法兰工件内的磨料相挤压,并使位于法兰工件内的磨料充盈至法兰内圈加工面的边角或难以打磨的夹角处,提升流动磨料对工件加工面的摩擦力以及打磨质量;同时配合圆孔使用,圆孔随第一活塞在顶升过程中将持续注入的磨料分割呈多组变细的柱状磨料,便于磨料打磨过程中产生及吸附的热量散出、冷却,提高磨料循环使用过程中的打磨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导料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对法兰工件加工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导料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磨料挤压流经圆孔形成柱状细料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结构的另一种运动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活塞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机台;101、上模管;102、进料管;2、下模管;201、放置槽;3、导料管;301、套环;4、第一活塞;401、圆孔;402、圆槽;5、U型杆;501、异形齿轮;502、齿板;6、第二活塞;601、单向吸气阀管;602、连通槽;603、单向吹气阀管;7、互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
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0]实施例:磨粒流加工技术它是以磨料介质(掺有碳化硅、白刚玉、金刚石等与相关液体形成的混合物)在压力下流过工件所需加工的表面,进行去毛刺、除飞边、磨圆角,以减少工件表面的波纹度和粗糙度,达到精密加工的光洁度;磨粒流加工磨料有颗粒状、流体状、半流体状(本方案以斯曼克高分子软磨料为例);针对于管状内壁零件打磨时,通常需用到流体状和半流体状的磨料,半流体状的磨料起打磨的同时还能将脱落的边料带走,可避免边料粘黏在其他部件的表面上;而半流体的磨料需要循环对法兰内部加工面打磨,时间相对较长而影响加工效率;同时磨料中的颗粒物料与边料打磨产生的热量都夹杂在磨料内,导致物料的温度持续增长,会影响到工件的打磨质量,故对此做出改进。
[0021]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应用于冶金产品磨削装置,包括机台1、位于机台1上方竖直移动的上模管101和上模管101内部安装的用于将磨料注入工件内的进料管102;上模管101通过液压缸控制实现竖直升降;进料管102通过的顶端通过管道与物料挤压缸连接,用于将挤压缸挤压出的磨料匀速导入至工件的打磨面上,以上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过多的赘述。
[0022]如图1和图4所示,机台1的顶端安装有与上模管101配合的下模管2;下模管2的顶部形成有供工件放置的放置槽201;下模管2内部安装有颈部位于放置槽201内的导料管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冶金产品磨削装置,包括机台(1)、位于机台(1)上方竖直移动的上模管(101)和上模管(101)内部安装的用于将磨料注入工件内的进料管(10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1)的顶端安装有与上模管(101)配合的下模管(2);下模管(2)的顶部形成有供工件放置的放置槽(201);所述下模管(2)内部安装有颈部位于放置槽(201)内的导料管(3),导料管(3)用于磨料的导流;所述导料管(3)内壁贴合有竖直滑动的第一活塞(4),第一活塞(4)向上运动用于挤压下落磨料充盈工件加工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冶金产品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管(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套于导料管(3)外壁的套环(3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冶金产品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管(2)的内部位于第一活塞(4)的下方径向安装有可转动的U型杆(5),U型杆(5)的外壁通过连杆与第一活塞(4)的底端活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3任一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冶金产品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4)的顶端沿其厚度方向形成有多组圆孔(40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冶金产品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杆(5)的曲杆部对称有两个活塞杆,两个活塞杆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并共同连接于第二活塞(6)的顶部,第二活塞(6)与下模管(2)的内壁密封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刚梅存国
申请(专利权)人:惠明江苏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