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至中厚矿体机械采矿结构及其采矿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采矿
,尤其是涉及一种薄至中厚矿体机械采矿结构及其采矿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对于矿床规模较小产状复杂的急倾斜长走向矿体的开采,常用的方法有浅孔留矿法、削壁充填法和房柱法等,在行业中公认的薄矿体范围一般为0.8m~4m,中厚矿体的厚度一般为4m~20m。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装备和充填技术水平的研发成功、引进和推广应用,技术成熟的充填工艺和无轨设备得到广泛应用,国内急倾斜薄至中厚矿体的开采技术也有很大进展,新的采矿法相继出现,技术经济指标明显得到改善。但金属矿目前仍以传统凿岩爆破采矿法为主,尤其采用气腿子人工凿岩爆破的方式进路采矿,机械化程度低、员工劳动强度大,同时凿岩爆破振动大,对破碎矿岩形成冲击破坏的同时还造成了炸药爆破的能量损耗,增大了冒顶、片帮等安全隐患,增加了超挖量、矿石贫化和支护作业时间,延长了支护时间。存在劳动强度大、凿岩效率低、生产能力小、安全事故频发等诸多缺点。
[0003]现有技术中,悬臂式掘进机通过机械破岩,作为巷道掘进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至中厚矿体机械采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矿体主体、第一联络道、第二联络道和斜坡道;所述斜坡道设置在所述矿体的一侧,所述斜坡道与所述矿体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联络道和所述第二联络道;所述第一联络道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联络道的一端均与所述斜坡道连接,所述第一联络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联络道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矿体主体连接,且所述第一联络道伸入所述矿体主体内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联络道伸入所述矿体主体内的开口方向相反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至中厚矿体机械采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络道和所述第二联络道均与所述斜坡道呈夹角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至中厚矿体机械采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络道伸入所述矿体主体的开口远离所述斜坡道设置,所述第二联络道伸入所述矿体主体的开口靠近所述斜坡道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至中厚矿体机械采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矿体主体包括第一采场和第二采场;所述第一采场和所述第二采场连接,所述第一联络道与所述第二采场连通设置,所述第二联络道与所述第一采场连通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至中厚矿体机械采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采场和所述第二采场内均设置有回采进路;所述回采进路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回采进路沿着所述第一采场的宽度方向依次布置,每个所述回采进路均沿着所述第一采场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至中厚矿体机械采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采场和所述第二采场内还均设置有进路联络道;所述进路联络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采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聪,郑志杰,黄丹,王勇,李玉选,
申请(专利权)人: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