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倍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7470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激光倍频技术领域,提出一种激光倍频装置,包括:波片、偏振片、第一倍频晶体、第二倍频晶体,第一二向色镜、第二二向色镜、第三二向色镜及激光吸收装置;波片调整输入激光的偏振态,偏振片将激光束按照相互垂直的偏振态分为两束传播方向不同的激光束;第一激光束经过第二倍频晶体倍频后输出第二倍频光束;第二激光束被预定分光角度的偏振片反射到第一倍频晶体入光面输出第一倍频光束;第一倍频光束依次经过第一二向色镜、第二二向色镜、第三二向色镜反射后穿过第二倍频晶体与第二倍频光束合束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高峰值功率基频光倍频输出,降低非线性晶体的损伤风险;无机械移动机构,降低故障率,维护简单。维护简单。维护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倍频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激光倍频
,涉及一种激光倍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激光倍频技术是将不可见波段的激光经过频率变换转化为可见波段激光光源的重要技术,经过倍频的可见激光广泛应用于干涉彩虹全息、精细激光光谱、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多光子分步电离、非线性变换、激光医学、精密加工、军事等领域,在高亮度的激光彩色显示、激光彩色打印等设备及娱乐业等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人们获得绿光激光的常规做法是先使用激光晶体产生近红外波段的激光(1064nm基频光),再使用具有非线性效应的晶体对基频光进行倍频。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非线性晶体有LBO、BBO、KTP等,以上几种非线性晶体都能够实现倍频转换。
[0003]现有技术的倍频模块主要由温控装置和非线性晶体构成,使用时将整个倍频模块直接置于基频光光路上。此种倍频方式,输入激光峰值功率受限于非线性晶体的损伤阈值,无法对更高峰值功率密度的基频光进行倍频。
[0004]增加倍频面积,降低功率密度,将基频光通过光路变换,扩大横截面积,降低通过非线性晶体的功率密度。此种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倍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倍频装置包括:波片、预定分光角度的偏振片、第一倍频晶体、第二倍频晶体,第一二向色镜、第二二向色镜、第三二向色镜及激光吸收装置;输入的激光束经过所述波片调整输入激光的偏振态,所述预定分光角度的偏振片将激光束按照相互垂直的偏振态分为两束传播方向不同的激光束;第一激光束继续沿原始传播方向传输,透过所述预定分光角度的偏振片和第三二向色镜后输入到第二倍频晶体入光面,经过第二倍频晶体倍频后输出第二倍频光束;第二激光束被所述预定分光角度的偏振片以预定反射角将第二激光束反射到第一倍频晶体入光面,经过第一倍频晶体倍频后输出第一倍频光束;第一倍频晶体倍频输出的所述第一倍频光束依次经过第一二向色镜、第二二向色镜、第三二向色镜反射后合并入第一激光束,穿过第二倍频晶体与第二倍频光束合束输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倍频晶体与第二倍频晶体均配置有温控装置,用于冷却第一倍频晶体和第二倍频晶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倍频晶体与第二倍频晶体的温控装置具备恒温控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片为二分之一波片;所述预定分光角度的偏振片为45
°
入射角的偏振片,所述45
°
入射角的偏振片与入射激光束的光轴成45
°
入射角放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向色镜、所述第二二向色镜和所述第三二向色镜均为45
°
入射角的反射镜,其两个镜表面镀45
°
入射角倍频光高反膜及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虎邓明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方锐镭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