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运输台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7404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设备运输台架,包括有外拼接单元、内拼接单元、支撑单元;外拼装单元包括框架主模块,内拼接单元包括有框架副模块;支撑单元包括有支撑腿、抓手组件,抓手组件包括有固定座、转台、滑块滑轨机构、伸缩板、夹板、齿条齿轮机构、齿轮限制机构,固定座与支撑腿可拆卸连接,转台设置在固定座的顶部;伸缩板和夹板相接,插入到转台内组成左右接触抓手,伸缩板可在转台内伸缩滑动;齿轮齿条机构设置在转台内,其齿条连接左右接触抓手的伸缩板;外拼接单元围合形成框架结构,内拼接单元与外拼接单元组成底座,支撑单元连接在底座的任意位置上;转动主齿轮可带动左右接触抓手同时伸出或者缩回,齿轮限制机构可限制主齿轮的转动。齿轮限制机构可限制主齿轮的转动。齿轮限制机构可限制主齿轮的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设备运输台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以在运输时承载设备的支撑装置,尤其涉及支撑台或支撑架。

技术介绍

[0002]一些体积较大且表面结构比较复杂的设备,在运输时需要做好固定工作,同时又要做好避震缓冲措施,是比较困难的。例如车辆的动力总成、单独的变速箱或者单独的电动机等设备,外壁结构比较复杂,表面高低不平,而且重量大又难以通过人力搬动,故而无法像常规产品那样进行打包。
[0003]现有的解决方案是使用一个框架结构进行解决,具体是通过焊接形成一个框架结构的底座,在底座上继续焊接多个向上伸出的触手用来托住设备,将底座和设备一起封上塑料膜并安放塑料泡沫,装箱后即可装车,运输完成后再将底座运回,重复使用。由于采用焊接的方式,故而只能针对特定产品单独设计底座,实用性太差。触手是固定有硅胶缓冲层的U字形支架或者一字形支架,通过硅胶缓冲层直接接触设备,使设备与底座之间保持间距,避免设备与底座接触导致磕碰的事故。这种方案的问题在于,触手上没有固定措施,而设备多呈类似圆柱状容易晃动,视情况还需要使用捆绳将其与底座绑在一起,但由于设备连同底座太重,效率最高的方法是需要借助吊车将底座连同设备吊起,这就又使得绑绳操作又危险又困难,必然影响了打包效率。例如需要发货二百台动力总成模组,现有底座二十余个,需要先赶工一百八十余个底座才能够进行发货;再例如产品定型后随即根据该产品定制运输底座,但后来发现技术缺陷重新修改设计,导致修改后的产品与运输底座无法完全适配,出现安装不稳的问题等。
[0004]底座还存在无法堆叠的问题,即安装了设备之后的底座自身无法向上堆叠,需要先装箱再通过包装箱进行堆叠,空间利用率低,单次运输的设备数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设备运输台架,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有外拼接单元、内拼接单元、支撑单元;
[0006]外拼装单元至少包括有呈字母Z字形的框架主模块,框架主模块主体的前端底部开设有第一凹陷,后端顶部开设有第二凹陷,框架主模块的外表面均开设有多个螺纹安装孔;
[0007]内拼接单元至少包括有呈方体结构的框架副模块,其外表面也开设有多个螺纹安装孔;
[0008]支撑单元包括有呈字母T字形的支撑腿、抓手组件,抓手组件包括有固定座、转台、滑块滑轨机构、伸缩板、夹板、齿条齿轮机构、齿轮限制机构,固定座与支撑腿可拆卸连接,转台通过滑块滑轨机构可转动的设置在固定座的顶部;伸缩板和夹板两两一组且首尾相接,分别插入到转台内组成左右接触抓手,伸缩板可在转台内伸缩滑动;齿轮齿条机构设置
在转台内,其齿条为两个且分别连接左右接触抓手的伸缩板,通过齿轮齿条的啮合,转动主齿轮可带动左右接触抓手同时运动;
[0009]外拼接单元通过螺纹连接件首尾相接围合形成框架结构,内拼接单元连接在框架结构内并与外拼接单元组成底座,支撑单元通过螺纹连接在底座的任意位置的螺纹安装孔上;转动主齿轮可带动左右接触抓手同时伸出或者缩回,齿轮限制机构可限制主齿轮的转动。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齿轮限制机构包括有伞齿轮组、被动转轴、主动套筒、弹簧Ⅰ,伞齿轮组由相互啮合的上伞齿轮和下伞齿轮组成,上伞齿轮与齿轮齿条机构的齿轮同轴安装,下伞齿轮安装在被动转轴上;转台侧壁开设有通孔,通孔外缘还开设有耳洞孔,主动套筒穿过通孔将被动转轴套柱,并通过弹簧Ⅰ与被动转轴连接;主动套筒靠近端部的外壁上对称的设置有突出部Ⅰ,将主动套筒从通孔拉出时,突出部Ⅰ从耳洞孔穿过。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主动套筒上还设置有突出部Ⅱ,其刚好能从耳洞孔穿过,突出部Ⅱ位于突出部Ⅰ的后方且与突出部Ⅰ交错布置;
[0012]突出部Ⅰ通过转轴与主动套筒转动连接,突出部Ⅰ上设置有橡胶隔挡块,橡胶隔挡块厚度大于等于通孔的厚度。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主动套筒端部设置有拉手。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固定座包括有喇叭形的托盘、下固定端、上转动端、球头轴承,支撑腿上开设有插槽,下固定端插入并固定在插槽内,上转动端可在下固定端上自转,托盘固定在上转动端的顶部,球头轴承的球头在上转动端内转动;转台的横截面为月牙状,转台顶部开设有供夹板滑动的滑槽,球头轴承的球杆与转台固接;齿轮齿条机构和伸缩板设置在圆盘内,夹板在滑槽内滑动。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托盘与转台的边缘之间还连接有弹簧Ⅱ。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框架主模块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堆叠支架,相应的在框架主模块的底部还开设有供堆叠支架插入的槽。
[0017]有益效果:将现有技术中焊接成型的底座分为外拼接单元、内拼接单元和支撑单元三部分,可以灵活根据需要运输承载设备的形状自由拼接成合适形状的底座,既能够保证承载效果,增加运输安全性,又能够灵活照顾到运输车内的空间。支撑单元具有多个,可以根据设备表面结构形状特点,分布式布置在外拼接单元和内拼接单元上,通用性很强,不再需要根据不同的产品单独制造专用底座。
[0018]支撑单元采用抓手组件夹持设备外表面能够用来夹持的部位,如果无法夹持还可以将夹板拆卸,适应性强。支撑单元还能够进行全向摆动,以倾斜的姿态对着需要运输的设备,起到更好的夹持固定效果,运输途中稳定性提高。
[0019]通过可转动的堆叠支架解决了传统底座无法堆叠的问题,不需要使用时还可以转动收纳。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外拼装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外拼装单元的侧视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外拼装单元的俯视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内拼装单元的主视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的内拼装单元的俯视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的外拼装单元与内拼装单元的组装状态俯视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的支撑单元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0027]图8为本技术的转台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0028]图9为本技术的齿轮限制机构的初始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0029]图10为本技术的齿轮限制机构的使用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0030]图11为本技术的主动套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12为本技术的主动套筒与被动套筒局部连接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0032]图13为本技术的支撑单元的变形例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0033]图14为本技术的图13的转台的俯视示意图。
[0034]图15为本技术的堆叠支架使用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实施例一。
[0036]本实施例旨在解决传统运输底座的通用性差的问题,通过类似积木原理的外拼接单元1和内拼接单元5组合成底座的主体框架结构,根据需要运输的设备的形状、结构等外表特征,在底座合适位置安装支撑单元8,再将设备通过吊车放置到支撑单元8上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设备运输台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拼接单元、内拼接单元、支撑单元;外拼装单元至少包括有呈字母Z字形的框架主模块,框架主模块主体的前端底部开设有第一凹陷,后端顶部开设有第二凹陷,框架主模块的外表面均开设有多个螺纹安装孔;内拼接单元至少包括有呈方体结构的框架副模块,其外表面也开设有多个螺纹安装孔;支撑单元包括有呈字母T字形的支撑腿、抓手组件,抓手组件包括有固定座、转台、滑块滑轨机构、伸缩板、夹板、齿条齿轮机构、齿轮限制机构,固定座与支撑腿可拆卸连接,转台通过滑块滑轨机构可转动的设置在固定座的顶部;伸缩板和夹板两两一组且首尾相接,分别插入到转台内组成左右接触抓手,伸缩板可在转台内伸缩滑动;齿轮齿条机构设置在转台内,其齿条为两个且分别连接左右接触抓手的伸缩板,通过齿轮齿条的啮合,转动主齿轮可带动左右接触抓手同时运动;外拼接单元通过螺纹连接件首尾相接围合形成框架结构,内拼接单元连接在框架结构内并与外拼接单元组成底座,支撑单元通过螺纹连接在底座的任意位置的螺纹安装孔上;转动主齿轮可带动左右接触抓手同时伸出或者缩回,齿轮限制机构可限制主齿轮的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运输台架,其特征在于,齿轮限制机构包括有伞齿轮组、被动转轴、主动套筒、弹簧Ⅰ,伞齿轮组由相互啮合的上伞齿轮和下伞齿轮组成,上伞齿轮与齿轮齿条机构的齿轮同轴安装,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君吕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岳达新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