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中心节能降碳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57354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节能降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中心节能降碳系统,包括:感知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展示模块。感知模块用于检测机房的运行环境数据,感知模块包括智能电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单元、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智能电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单元、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展示模块均与数据处理模块电性连接。数据处理模块用于预设节能减排方案,并结合感知模块检测到的运行环境数据对机房的配电方案进行调整,同时将配电方案在展示模块进行展示。其能够通过优化和调整配电方案,实现对能耗和碳排量的平衡控制,能够有效地发挥节能降碳作用,优化能源使用。优化能源使用。优化能源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据中心节能降碳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节能降碳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中心节能降碳系统。

技术介绍

[0002]PUE值作为衡量数据中心电能使用效率的常用指标,主要是指数据中心所消耗全电能消耗量与负载消耗量的比值,通过计算发现,当PUE值接近1时,数据中心节能水平较高。目前来说,规模较大IDC机房的PUE值一般在2~3范围内。近年来,随着我国通信业务客户量的持续攀升,IDC机房电能消耗不断增加,同时增加碳排放。
[0003]一些IDC机房采取了产品能耗优化,配备节能服务器以及人工调节设备工作模式等节能措施。虽然在IDC机房节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来看,IDC机房仍存在能耗问题,其节能空间较大。该专利技术方法用于数据中心节能降碳增效降本。
[000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中心节能降碳系统,其能够通过优化和调整配电方案,实现对能耗和碳排量的平衡控制,能够有效地发挥节能降碳作用,优化能源使用。
[0006]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数据中心节能降碳系统,其包括:感知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展示模块。感知模块用于检测机房的运行环境数据,感知模块包括智能电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单元、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智能电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单元、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展示模块均与数据处理模块电性连接。数据处理模块用于预设节能减排方案,并结合感知模块检测到的运行环境数据对机房的配电方案进行调整,同时将配电方案在展示模块进行展示。
[0007]进一步地,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单元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感知模块还包括气体流量计。第一传感器设于机房内,第二传感器设于机房的排气口,气体流量计也设于机房的排气口并用于检测排气口的排气流量。
[0008]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检测结果预测机房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趋势,并根据气体流量计的检测结果预测机房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速率,并以此为依据对后续的配电方案进行配置。
[0009]进一步地,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单元还包括:挡流罩和连接柱。挡流罩设于机房的排气口并垂直于排气口的中心轴线设置,挡流罩与排气口同轴心设置,挡流罩的直径小于排气口的直径,挡流罩由连接柱固定连接于排气口的内壁。第二传感器安装于挡流罩远离排气口的出口端的一侧。第二传感器的线材内嵌于挡流罩当中,并经连接柱引出至排气口外部。
[0010]进一步地,挡流罩远离排气口的出口端的一侧具有凹陷部,凹陷部的表面呈球面型,多个第二传感器沿凹陷部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0011]进一步地,第二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外筒、安装座和第一驱动器。
[0012]外筒安装于挡流罩的凹陷部,外筒的内壁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由外筒的内壁凹陷形成,且容纳槽沿外筒的周向连续延伸成环形。
[0013]容纳槽远离挡流罩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沿外筒的轴向,内螺纹的长度为容纳槽的长度的一半。
[0014]安装座容纳于外筒,安装座具有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沿外筒的轴向,安装座的外螺纹的长度为容纳槽的长度的一半。
[0015]安装座靠近挡流罩的一侧同轴连接有花键轴,第一驱动器安装于外筒的内壁并位于安装座靠近挡流罩的一侧,第一驱动器的动力输出部具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花键轴啮合。
[0016]传感器本体安装于安装座,第一驱动器驱动安装座转动时,能够驱动安装座沿外筒的周向进行运动,以使传感器本体进行升降。
[0017]进一步地,第二传感器还包括硬质导管、蛇骨管、控制绳、转盘和第二驱动器。
[0018]安装座为中空结构,硬质导管固定连接于安装座远离挡流罩的一端并贯穿安装座的端壁,蛇骨管连接于硬质导管远离安装座的一端并与硬质导管连通,传感器本体安装于蛇骨管远离硬质导管的一端。
[0019]转盘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座内,转盘同轴连接有传动齿轮,第二驱动器安装于安装座内,第二驱动器的动力输出部连接有丝杆,丝杆与传动齿轮传动配合。
[0020]控制绳用于控制蛇骨管偏转,控制绳穿过硬质导管旋绕于转盘,第二驱动器用于控制转盘转动,以使传感器本体的朝向改变。
[0021]进一步地,传感器本体的线材镜蛇骨管和硬质导管引入至安装座内,并贯穿安装座靠近挡流罩的一端端壁嵌入所挡流罩。
[0022]进一步地,外筒靠近挡流罩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定位筒,定位筒沿外筒的轴向设置。定位筒内容纳有弹簧线,弹簧线远离安装座的一端嵌入挡流罩以用于对传感器本体的数据进行传输,弹簧线的另一端与传感器本体信号连接。
[002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中心节能降碳系统利用气体流量计可以检测排气口的排气流量,结合第二传感器对排气口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检测,可以掌握排气口排出二氧化碳的情况。结合第一传感器对机房内的二氧化碳的监测,可以更加准确地对机房的碳排放总量进行评估。
[0024]此外,结合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气体流量计,还可以对机房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例如,当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浓度,那么机房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会继续下降;当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浓度小于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浓度,那么机房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会继续升高。这样的话,能够对机房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情况进行提前预测,并以此作为对配电方案调整的依据,更具有调整前瞻性。
[0025]总体而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中心节能降碳系统能够通过优化和调整配电方案,实现对能耗和碳排量的平衡控制,能够有效地发挥节能降碳作用,优化能源使用。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中心节能降碳系统的构成示意图;图2为机房的构成示意图;图3为挡流罩的安装示意图;图4为挡流罩的另一视角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第二传感器的传感器本体处于缩回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二传感器的传感器本体处于伸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数据中心节能降碳系统1000;感知模块100;智能电表110;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单元120;温度传感器130;湿度传感器140;气体流量计150;挡流罩200;凹陷部210;连接柱220;第二传感器400;传感器本体410;外筒420;容纳槽421;内螺纹422;安装座430;外螺纹431;花键轴440;第一驱动器450;驱动齿轮451;硬质导管461;蛇骨管462;控制绳463;转盘464;传动齿轮465;第二驱动器466;丝杆467;定位筒470;弹簧线480;数据处理模块500;展示模块600;机房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中心节能降碳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感知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展示模块;所述感知模块用于检测机房的运行环境数据,所述感知模块包括智能电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单元、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智能电表、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单元、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和所述展示模块均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预设节能减排方案,并结合所述感知模块检测到的运行环境数据对机房的配电方案进行调整,同时将配电方案在所述展示模块进行展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中心节能降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单元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感知模块还包括气体流量计;所述第一传感器设于机房内,所述第二传感器设于机房的排气口,所述气体流量计也设于机房的排气口并用于检测排气口的排气流量;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检测结果预测机房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趋势,并根据所述气体流量计的检测结果预测机房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速率,并以此为依据对后续的配电方案进行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中心节能降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单元还包括:挡流罩和连接柱;所述挡流罩设于机房的排气口并垂直于排气口的中心轴线设置,所述挡流罩与排气口同轴心设置,所述挡流罩的直径小于排气口的直径,所述挡流罩由连接柱固定连接于排气口的内壁;所述第二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挡流罩远离排气口的出口端的一侧;所述第二传感器的线材内嵌于所述挡流罩当中,并经所述连接柱引出至排气口外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中心节能降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罩远离排气口的出口端的一侧具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表面呈球面型,多个所述第二传感器沿所述凹陷部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中心节能降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外筒、安装座和第一驱动器;所述外筒安装于所述挡流罩的所述凹陷部,所述外筒的内壁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由所述外筒的内壁凹陷形成,且所述容纳槽沿所述外筒的周向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曾治富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川西数据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