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原料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6649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陶瓷原料混合装置,包括混料罐,混料罐的内腔设置有搅拌组件,搅拌组件由搅拌杆、螺旋叶片、两个搅拌叶片、两个搅拌套和电机组成,搅拌杆通过电机转动设置于混料罐的内腔,螺旋叶片固定设置于搅拌杆的外壁,两个搅拌套分别固定套设于两个搅拌叶片的外壁,且两个搅拌叶片则均通过连接组件设置于搅拌杆底端的外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混料罐和搅拌组件相配合的设置方式,避免了原料在罐体中出现过多的沉积现象,提高了原料搅拌的效率,同时提高了混料的效果,进而加强了混料罐的实用性。用性。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陶瓷原料混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陶瓷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陶瓷原料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陶瓷材料是指用天然或合成化合物经过成形和高温烧结制成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它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耐氧化等优点,可用作结构材料、刀具材料,由于陶瓷还具有某些特殊的性能,又可作为功能材料,在陶瓷的生产加工中,需要对陶瓷原料进行混合搅拌处理,以保证陶瓷生产的高质量。
[0003]现有的陶瓷原料混合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缺乏对混合装置内部沉积陶瓷原料的处理措施,使陶瓷原料的混合不够全面,导致原料混合的效率降低,同时降低了原料混合的效果,降低了一定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原料混合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陶瓷原料混合装置,包括混料罐,所述混料罐的内腔设置有搅拌组件;
[0006]所述搅拌组件由搅拌杆、螺旋叶片、两个搅拌叶片、两个搅拌套和电机组成,所述搅拌杆通过电机转动设置于混料罐的内腔,所述螺旋叶片固定设置于搅拌杆的外壁,两个所述搅拌套分别固定套设于两个搅拌叶片的外壁,且两个所述搅拌叶片则均通过连接组件设置于搅拌杆底端的外壁。
[0007]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由连接块、两个滑杆和两个滑槽组成,两个所述滑杆对称固定设置于连接块的内壁,两个所述滑槽对称开设于搅拌杆底端的外壁,所述连接块的下方设置有固定组件,且两个所述滑杆分别穿插滑动设置于两个滑槽的内腔。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由固定杆、通槽和固定环,所述通槽开设于搅拌杆底端的外壁,所述固定杆穿插设置于通槽的内腔,且所述固定环穿插设置于固定杆的一端。
[0009]优选的,所述混料罐包括罐体、罐盖、进料斗和出料口,所述罐盖卡设于罐体的顶端,所述进料斗固定穿插设置于罐盖的顶端,且所述出料口开设于罐体的底端。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截面呈T字形,所述固定杆的外壁开设有外螺纹,固定环的内腔开设有内螺纹,且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固定环的内腔螺纹穿插设置。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块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块套设于搅拌杆底端的外壁。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3](1)本技术利用混料罐和搅拌组件相配合的设置方式,避免了原料在罐体中出现过多的沉积现象,提高了原料搅拌的效率,同时提高了混料的效果,进而加强了混料罐的实用性;
[0014](2)本技术利用连接组件和固定组件相配合的设置方式,使搅拌叶片和搅拌
套在长时间的使用后,能够及时的进行拆装更换,有效的提高两者拆装的便捷性,同时便于进一步的提高搅拌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图2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固定组件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混料罐;11、罐体;12、罐盖;13、进料斗;14、出料口;2、搅拌组件;21、搅拌杆;22、螺旋叶片;23、搅拌叶片;24、搅拌套;25、电机;3、连接组件;31、连接块;32、滑杆;33、滑槽;4、固定组件;41、固定杆;42、通槽;43、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5所示的一种陶瓷原料混合装置,包括混料罐1,混料罐1的内腔设置有搅拌组件2;
[0023]搅拌组件2由搅拌杆21、螺旋叶片22、两个搅拌叶片23、两个搅拌套24和电机25组成,电机25通过外部控制开关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搅拌杆21通过电机25转动设置于混料罐1的内腔,螺旋叶片22固定设置于搅拌杆21的外壁,两个搅拌套24分别固定套设于两个搅拌叶片23的外壁,且两个搅拌叶片23则均通过连接组件3设置于搅拌杆21底端的外壁,搅拌杆21的顶端与电机25的输出轴传动设置,电机25固定设置于罐盖12的顶端,通过电机25能够驱动搅拌杆21在罐体11的内腔中进行转动,搅拌杆21转动的同时能够带动螺旋叶片22和两个搅拌叶片23同步转动,因两个搅拌叶片23的外壁均固定套设有搅拌套24,且搅拌套24的底端设置有毛刷,使搅拌套24在随着搅拌叶片23转动的同时,且毛刷能够接触罐体11内腔的底端,从而能够对沉积在罐体11内腔底端的原料进行搅动,进而配合搅拌叶片23上方螺旋叶片22的转动,使原料能够得到充分搅拌,有效的避免了原料因沉积现象造成的搅拌不均匀现象,提高了原料搅拌的效果,进而也提高了原料搅拌的效率;
[0024]连接组件3由连接块31、两个滑杆32和两个滑槽33组成,两个滑杆32对称固定设置于连接块31的内壁,两个滑槽33对称开设于搅拌杆21底端的外壁,连接块31的下方设置有固定组件4,且两个滑杆32分别穿插滑动设置于两个滑槽33的内腔,连接块31为中空结构,连接块31套设于搅拌杆21底端的外壁,连接块31的外壁与两个搅拌叶片23相对的一端固定设置,两个滑槽33的内腔均与搅拌杆21的底端相连通,连通的设置便于两个滑杆32由下至上的与两个滑槽33的内腔分别滑动穿插,由此,两者之间的滑动穿插,在保证连接块31能够套设在搅拌杆21底端外壁的同时,能够使连接块31的转动受到限制,从而能够保证两个搅拌叶片23能够随着搅拌杆21的转动而转动;
[0025]固定组件4由固定杆41、通槽42和固定环43,通槽42开设于搅拌杆21底端的外壁,固定杆41穿插设置于通槽42的内腔,且固定环43穿插设置于固定杆41的一端,固定杆41的截面呈T字形,固定杆41的外壁开设有外螺纹,固定环43的内腔开设有内螺纹,且固定杆41的一端与固定环43的内腔螺纹穿插设置,固定杆41设置在连接块31的下方,便于起到位置的限制作用,使连接块31能够与搅拌杆21呈固定状态,以便于能够为后续的搅拌叶片23的转动提供一定的条件,同时也便于连接组件3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及时能够进行拆装工作,由此,为连接组件3的拆装提供了有效的便捷性,同时也提高了一定的实用性;
[0026]混料罐1包括罐体11、罐盖12、进料斗13和出料口14,罐盖12卡设于罐体11的顶端,进料斗13固定穿插设置于罐盖12的顶端,且出料口14开设于罐体11的底端,罐体11的顶端与内腔呈连通状态,且如图2所示,罐体11的顶端与罐盖12之间通过直径差进行卡接固定。
[0027]本技术工作原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瓷原料混合装置,包括混料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罐(1)的内腔设置有搅拌组件(2);所述搅拌组件(2)由搅拌杆(21)、螺旋叶片(22)、两个搅拌叶片(23)、两个搅拌套(24)和电机(25)组成,所述搅拌杆(21)通过电机(25)转动设置于混料罐(1)的内腔,所述螺旋叶片(22)固定设置于搅拌杆(21)的外壁,两个所述搅拌套(24)分别固定套设于两个搅拌叶片(23)的外壁,且两个所述搅拌叶片(23)则均通过连接组件(3)设置于搅拌杆(21)底端的外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3)由连接块(31)、两个滑杆(32)和两个滑槽(33)组成,两个所述滑杆(32)对称固定设置于连接块(31)的内壁,两个所述滑槽(33)对称开设于搅拌杆(21)底端的外壁,所述连接块(31)的下方设置有固定组件(4),且两个所述滑杆(32)分别穿插滑动设置于两个滑槽(33)的内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陶瓷原料混合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嗣华罗三生张佑梅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康尔居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