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一体化截流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6381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一体化截流井,包括:主体单元,其包括井体以及与井体匹配安装的井盖,所述井体内通过溢流板分隔成排污腔和雨水腔,所述排污腔内安装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内安装有分隔网,所述井体侧壁固定设置有与排污腔连通的污水进入管和排污管,所述污水进入管和排污管均位于分隔网下方,且井体上还固定设置有与雨水腔连通的雨水排出管;清污单元,其包括固定设置在井体下侧壁的污垢收纳盒,且污垢收纳盒与排污腔连接处铰接有铰接板,所述污垢收纳盒内安装有与铰接板匹配的液压伸缩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打开井盖,工作人员也无需下井,便可对井体内的污泥进行清污处理,较为方便,降低了维护截流井的人工成本。降低了维护截流井的人工成本。降低了维护截流井的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一体化截流井


[0001]本技术涉及截流井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一体化截流井。

技术介绍

[0002]截流井,把一些产生污染的窨井集中到一口井中,由此井通向污水处理厂,截流井的设置使得到污水处理厂的管道就会大大减少,也利于收集污水,截流井在城市排水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智能化的普及,目前市面上一些智能一体化截流井也随之普及开来。
[0003]目前市面上的智能一体化截流井一般包括井体、进污管和排污管,除此之外,为了避免降雨井体内雨水蓄积还会增设雨水排出管,现有的智能一体化截流井在使用的过程中污水中掺杂的污垢等大颗粒杂质容易蓄积在井体内,长此以往容易导致井体内容积减少,甚至造成排污管堵塞,往往需要工作人员打开井盖,下井清理污泥等杂质,较为不便,也增加了截流井人工维护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5]鉴于上述现有一种智能一体化截流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6]因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一体化截流井,其适用于解决污水中掺杂的污垢等大颗粒杂质容易蓄积在井体内,长此以往容易导致井体内容积减少,甚至造成排污管堵塞,往往需要工作人员打开井盖,下井清理污泥等杂质,较为不便,也增加了截流井人工维护的成本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一体化截流井,包括:
[0008]主体单元,其包括井体以及与井体匹配安装的井盖,所述井体内通过溢流板分隔成排污腔和雨水腔,所述排污腔内安装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内安装有分隔网,所述井体侧壁固定设置有与排污腔连通的污水进入管和排污管,所述污水进入管和排污管均位于分隔网下方,且井体上还固定设置有与雨水腔连通的雨水排出管;
[0009]清污单元,其包括固定设置在井体下侧壁的污垢收纳盒,且污垢收纳盒与排污腔连接处铰接有铰接板,所述污垢收纳盒内安装有与铰接板匹配的液压伸缩杆,所述井体以及污垢收纳盒一侧共同固定连接有上料筒,所述上料筒与污垢收纳盒之间通过排污口连通,所述上料筒顶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向下贯穿上料筒上端壁固定连接有螺旋导料杆,所述螺旋导料杆与上料筒下端内壁转动连接,且上料筒侧壁上端固定连通有排泥管。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智能一体化截流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截流井还包括溢流调节单元,其包括与溢流板上端壁竖直滑动连接的伸出板以及固定安装在溢流板侧壁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溢流板为中空结构,且溢流板内固定安装有双轴输出电机,所述双轴输出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对应的齿柱,且伸出板下端壁两端固定连接有与齿柱啮合的齿条。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智能一体化截流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污垢收纳盒下侧内壁设置有倾斜面,且倾斜面远离排污口一端的水平高度高于倾斜面另一端的水平高度。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智能一体化截流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伸出板顶端固定连接有筛选网,且筛选网的高度为伸出板高度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智能一体化截流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溢流板内固定安装有位置对称的加强块,所述双轴输出电机输出轴分别贯穿对应的加强块设置,且加强块与双轴输出电机输出轴连接处设置有匹配的轴承。
[0014]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智能一体化截流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框设置成矩形,且安装框与分隔网通过多组均匀分布的紧固销钉紧固连接。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当排污腔内蓄积污泥时,可以控制液压伸缩杆,铰接板随之打开,排污腔内的污泥等杂质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随之滚落到污泥收纳盒内,进入污泥收纳盒内的污泥沿着污泥收纳盒下侧内壁进入上料筒内,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随之带动螺旋导料杆转动,进入上料筒内的污泥等大颗粒杂质随之沿着上料筒上移经由排泥管排出,无需打开井盖,工作人员也无需下井,便可对井体内的污泥进行清污处理,较为方便,降低了维护截流井的人工成本;
[0016]双轴输出电机正转,齿柱随之转动,齿条与齿柱啮合,伸出板随之向上伸出溢流板,反之,双轴输出电机输出轴反转,则伸出板下降,从而根据排污腔内的污水及时调整伸出板的高度,确保污水不会漫过溢流板,发生强降雨时,雨水会漫过伸出板经过筛选网进入雨水腔进而经过雨水排出管处,避免井体内雨水蓄积过多,漫过井盖,影响城市整体排水速率。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一体化截流井的井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一体化截流井的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一体化截流井的上料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一体化截流井的溢流调节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说明:100主体单元、101井体、102井盖、103污水进入管、104排污管、105雨水排出管、106溢流板、107分隔网、200清污单元、201污垢收纳盒、202铰接板、203液压伸缩杆、204上料筒、205驱动电机、206排泥管、207螺旋导料杆、300溢流调节单元、301液位传感器、
302伸出板、303筛选网、304双轴输出电机、305齿柱、306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4]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5]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26]再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一体化截流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单元(100),其包括井体(101)以及与井体(101)匹配安装的井盖(102),所述井体(101)内通过溢流板(106)分隔成排污腔和雨水腔,所述排污腔内安装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内安装有分隔网(107),所述井体(101)侧壁固定设置有与排污腔连通的污水进入管(103)和排污管(104),所述污水进入管(103)和排污管(104)均位于分隔网(107)下方,且井体(101)上还固定设置有与雨水腔连通的雨水排出管(105);清污单元(200),其包括固定设置在井体(101)下侧壁的污垢收纳盒(201),且污垢收纳盒(201)与排污腔连接处铰接有铰接板(202),所述污垢收纳盒(201)内安装有与铰接板(202)匹配的液压伸缩杆(203),所述井体(101)以及污垢收纳盒(201)一侧共同固定连接有上料筒(204),所述上料筒(204)与污垢收纳盒(201)之间通过排污口连通,所述上料筒(204)顶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205),所述驱动电机(205)输出轴向下贯穿上料筒(204)上端壁固定连接有螺旋导料杆(207),所述螺旋导料杆(207)与上料筒(204)下端内壁转动连接,且上料筒(204)侧壁上端固定连通有排泥管(2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一体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竺宗飞杨冬何广辉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贝德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