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水分管理为中心的雪茄烟茄衣烟叶晾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6285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以水分管理为中心的雪茄烟茄衣烟叶晾制方法,属于烟草农业技术领域。具体为:采收前将田间烟叶的含水量调控在85%以下,进入晾房后萎蔫期调控烟叶的含水量在7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以水分管理为中心的雪茄烟茄衣烟叶晾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烟草农业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以水分管理为中心的雪茄烟茄衣烟叶的晾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雪茄烟叶在烟草分类上属于晾烟范畴,所谓“晾烟”,就是烟叶的调制方式为晾制。晾制的基本原理是,将采收的鲜烟叶晾挂在温湿度适宜、通风条件良好的晾房内,让处于饥饿代谢状态的烟叶,依赖于自身有限的水分含量维持和完成一系列的物质代谢、生理生化反应,促使烟叶逐步褪绿

变黄

变褐,直至烟叶完全干燥、生命活动终止。晾制的目的是巩固和发展烟叶在大田期所积累的质量特征、彰显外观质量特点、基本形成品质风格,为下阶段的农业发酵提供物质基础。烟叶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的优良与否,关键取决于晾制技术和晾制工艺。
[0003]雪茄烟叶根据烟叶品质和工业用途的不同,分为茄衣、茄套和茄芯。茄衣要求外观颜色均匀一致、身份薄、弹性强、叶脉细直、完整度好,感官评吸质量要求具有典型的雪茄烟香气风格、无地方性杂气即可;茄芯对外观质量没有特殊要求,但感官评吸质量要求雪茄烟香气风格突出、香气浓郁、香韵丰富、回味甘甜干净舒适、燃烧性好、灰白。因品质特色的不同,要求烟叶采收的成熟度也截然不同,茄衣烟叶必须是全绿色、欠熟采收,烟叶组织较幼嫩、身份薄

较薄,含水量较高,一般在85%以上,最高可达92%;茄芯烟叶则是充分成熟后采收,叶片相对较厚、含水量较低,通常在85%以下;茄套的品质要求和采收成熟度介于两者之间。
[0004]目前,国内雪茄烟叶生产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雪茄烟叶晾制技术实则为茄芯烟叶的晾制技术,与传统晾烟的晾制方法几乎完全相同,如白肋烟、马里兰烟;其核心仍是“以晾房内温湿度为中心”,整个晾制期要求温度在16

32℃,平均相对湿度60

80%。通常将晾制过程分为萎凋期与变黄期、变褐期和干筋期三个阶段,也有分为萎凋期、变黄期、变褐期和干筋期四个阶段。其中,萎凋期与变黄,烟叶自采收后在叶片凋萎的同时,变黄也开始,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此时期一般需要10

15d,相对湿度控制在70

80%;变褐期,烟叶内的生理生化和物理变化达到最高,叶肉组织逐渐死亡、氧化反应加剧、外观呈现褐色,良好的色泽、浓郁的香气和优良的品质基本形成,一般为10

12d,相对湿度65

70%;干筋期,烟叶主要以物理变化为主,迅速将主脉及叶片中多余的水分排除,固定烟叶颜色和品质,叶片完全干燥、主脉呈自然僵直状,一般需要10

15d,相对湿度45%

50%左右《中国烟草栽培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主编)。《白肋烟晾制技术规程(YC193

2005)》规定凋萎期相对湿度保持在75%

80%,持续6

8天;在变黄期、变褐期保持70%

75%,持续11

13天;在干筋期保持在40%

50%,持续11

13天。晾房温、湿度调控主要通过晾房门窗的开关、烟杆距离的调节、地表湿度的调节来实现。
[0005]国内雪茄烟茄衣的晾制技术几乎是空白,一是种植面积小、用量少,二是技术难度高,三是没有与茄芯烟叶实现分类栽培、晾制,通常是晾制结束后,在茄芯烟叶中挑选。因
此,茄衣烟叶的晾制已成为制约和阻碍国产雪茄烟烟叶发展的短板和瓶颈。
[0006]近年来,湖北、四川、云南及海南等省份,先后开展了一些茄衣烟叶的晾制技术探索,但技术路线和核心仍未突破传统晾制方法以“温湿度管理”为中心的范畴,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技术针对性不强:茄衣烟叶与茄芯烟叶及其它晾烟相比,其对光照、降雨量、土壤等自然条件和种植密度、施肥量、打顶、采收等栽培方式截然不同,鲜叶相对较薄、幼嫩、含水量高、主脉较细是其主要特点,现有技术难以满足茄衣烟叶个性化晾制的需要;主要表现在晾制早期烟叶排湿速率缓慢、腐烂严重、损失大;中后期迅速失水,叶片干燥过快,“急干叶”、“浮青叶”等杂色烟叶比例高,严重影响烟叶晾制质量和烟农收入。二是调控对象不科学:烟叶自身含水量和各晾制阶段含水量,是决定晾制成败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衡量烟叶内在生理生化反应进程和外观质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晾房内温湿度管理只是调控水分散失速率的因素,“以温湿度管理为中心”的现有晾制技术是舍本逐末,且现有技术中“适宜”的温湿度幅度较宽,不精细、不精确,往往是温湿度管理是正常的,而烟叶是非正常的,误导了晾房内烟叶损失严重。三是工艺较粗放:现有技术忽视了晾制前期的管理,偏重于变黄期以后的温湿度管理,由此导致大多数晾房晾制前期排湿不畅,叶片含水量高,呼吸作用过旺、碳水化合物过度消耗,致使“室烧病”、“蒸片”、甚至腐烂等现象的发生,或因叶绿素及含氮化合物代谢与含碳化合物代谢的失衡,往往导致烟叶叶绿素降解不充分,早期形成暗绿色斑点,干燥后显现为绿色“青斑”、“青点”“浮青”烟。四是调控方法简单:晾房内温湿度受外界自然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不可预见性、不稳定性和不可控制性的风险较大,且现有技术中人为调控的手段少,缺乏应对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晾制调控措施,极易出现阴雨天气烂烟严重,干旱天气“急干烟”、杂色烟比例高等现象。
[0007]关于雪茄烟叶晾制方面的研究报道不少,但多集中在茄芯烟叶的晾制技术方面和晾制期温湿度参数的研究,有研究者也进行过晾制期烟叶含水量变化的研究,并提出了“萎凋期

变黄期

变褐期

匀色期

干筋期”的“五段式”晾制工艺,但其重点是解决晾制中后期烟叶颜色不均匀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整个晾制过程中晾制质量的难题。
[0008]因此,提供一种适宜雪茄烟茄衣烟叶的晾制方法尤为迫切,对提高茄衣烟叶的外观颜色、色泽的均匀性均匀和整体质量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水分管理为中心的雪茄烟茄衣烟叶晾制方法。通过采收前鲜叶含水量的调控、“五个”晾制阶段的烟叶含水量、失水速率、各阶段时间的调控,保证了烟叶叶绿素降解与碳氮代谢稳步均衡进行,极大改善了晾制的茄衣烟叶颜色及其均匀性,不断提高了茄衣烟叶产出率、优等烟叶的比例及经济效益,以满足优质雪茄烟茄衣生产的需要。
[0010]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1]一种以水分管理为中心的雪茄烟茄衣烟叶晾制方法,所述方法为调控烟叶采收前和进入晾制后各阶段的含水量,具体为:采收前将田间烟叶的含水量调控到85%以下,进入晾制后萎蔫期调控烟叶的含水量在75

78%,萎凋期调控烟叶的含水量在70

73%,变黄期调控烟叶的含水量在60

63%,变褐期调控烟叶的含水量在3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以水分管理为中心的雪茄烟茄衣烟叶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调控烟叶在成熟采收前和晾制各阶段的含水量,具体为:采收前将田间烟叶的含水量调控在85%以下,进入晾房后萎蔫期调控烟叶的含水量在75

78%,萎凋期调控烟叶的含水量在70

73%,变黄期调控烟叶的含水量在60

63%,变褐期调控烟叶的含水量在30

33%,干筋期调控烟叶的含水量在20%以下。2.一种以水分管理为中心的雪茄烟茄衣烟叶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采收前烟叶含水量的调控:在采收前将田间烟叶的含水量调控到85%以下;S2.“大通风、快失水”萎蔫期:编杆后,将烟叶挂晾在遮阴、通风的环境中,并采用抽风机进行24h强通风排湿,控制失水速率为2.5

5个百分点/24h,晾制2

4天,直至烟叶的含水量下降至75

78%,结束萎蔫期;S3.“匀速失水促塌架”萎凋期:将步骤S2得到的烟叶置于自然通风的晾房内,24h打开门窗,控制失水速率为1.2

2.5个百分点/24h,晾制2

4天,直至烟叶的含水量下降至70

73%,结束萎凋期;S4.“亏而不缺”慢变黄:白天关闭门窗保湿,夜间打开门窗通风,控制失水速率为0.8

1.0个百分点/24h,晾制10

12天,直至烟叶的含水量下降至60

63%,结束变黄期;S5.“波浪式失水”慢变褐:在夜间打开门窗促使烟叶吸潮,使烟叶的含水量上升4

5%;白天早晚关闭门窗保湿,中午打开门窗通风放潮,使烟叶的含水量下降5

8%;每5

7天调换一次烟杆的位置,晾制14

20天,直至烟叶的含水量下降至30

33%,结束变褐色期;S6.“自然僵直”干筋期:缩小烟杆距离,白天打开门窗和风机,夜间关闭门窗防潮,晾制5

10天,直至烟叶叶肉和主脉的水分下降至20%以下,结束烟叶晾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以水分管理为中心的雪茄烟茄衣烟叶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采收前田间烟叶含水量的调控方法具体是优化移栽期和裸露烟叶根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以水分管理为中心的雪茄烟茄衣烟叶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裸露烟叶根系的具体方法为,刨开烟株两侧垄体,或在烟株之间挖窝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以水分管理为中心的雪茄烟茄衣烟叶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将烟叶挂晾在至少两面通风、内设抽风机的晾房内,烟叶挂晾在晾房的最低层,叶尖离地60

80cm。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以水分管理为中心的雪茄烟茄衣烟叶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将烟叶挂晾在顶部隔热、四周设有围裙帘的萎凋棚内,萎凋棚内的晾烟架层数为1

3层,下层叶尖离地15

25cm,中层叶尖离下层叶柄的距离大于80cm,上层叶柄离棚顶的距离大于100cm。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以水分管理为中心的雪茄烟茄衣烟叶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萎蔫期挂烟杆的距离为25

30cm,步骤S3萎凋期挂烟杆的距离为20

25cm,步骤S4变黄期挂烟杆的距离为15

20cm,步骤S5变褐期挂烟杆的距离为10

15cm。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以水分管理为中心的雪茄烟茄衣烟叶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调换烟杆的位置具体是指,将晾房垂直方向的烟杆进行调换,将晾房中间和四周的烟杆进行调换。9.一种适用于连续阴雨气候的雪茄烟茄衣烟叶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P1.采用移栽期优化和裸露烟叶根系调控采收前烟叶的含水量;
P2.萎蔫期:鲜叶采收后,必须将烟叶摊放在通风处吹干表面明水,然后按5

10cm/片的密度编杆、30

35cm/杆的挂杆距离,晾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平杨春雷余君饶雄飞徐世平彭灏王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烟草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