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后浇带混凝土浇筑预防渗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6232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屋面后浇带混凝土浇筑预防渗漏技术领域,一种屋面后浇带混凝土浇筑预防渗漏结构,包括混凝土层和预制防漏板,所述混凝土层中间设置有后浇带层,所述混凝土层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所述混凝土层、后浇带层及固定板顶部共同固定连接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和预制防漏板底部相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预制防漏板和防水层等结构,在混凝土层及后浇带层的上方铺设的防水层起到了第一步的防水的作用,同时由于混凝土层、后浇带层及固定板形成的交替梯形结构,起到结构上的防水作用,利用挤压板对防水层进行挤压,受到挤压的防水层将和混凝土层接触的更加紧实、紧密,此步骤起到了第二层的防水作用。步骤起到了第二层的防水作用。步骤起到了第二层的防水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屋面后浇带混凝土浇筑预防渗漏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屋面后浇带混凝土浇筑预防渗漏
,具体为屋面后浇带混凝土浇筑预防渗漏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后浇带是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产生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混凝土带。现有的后浇带在浆液填充并凝固后,需要对后浇带连接处的缝隙进行密封防水处理,通常采用在后浇带连接处及后浇带上方铺设防水沥青涂层或防水沥青卷材来进行防水处理。
[0003]现有技术中在对后浇带防水处理时,采用防水材料进行密封的防水处理,随着时间推移,防水层将出现松动,导致防水效果不佳,引发漏水的严重后果。
[0004]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屋面后浇带混凝土浇筑预防渗漏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屋面后浇带混凝土浇筑预防渗漏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在对后浇带防水处理时,采用防水材料进行密封的防水处理,随着时间推移,防水层将出现松动,导致防水效果不佳,引发漏水的严重后果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屋面后浇带混凝土浇筑预防渗漏结构,包括混凝土层和预制防漏板,所述混凝土层中间设置有后浇带层,所述混凝土层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所述混凝土层、后浇带层及固定板顶部共同固定连接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和预制防漏板底部相接触,所述预制防漏板底部开设有两个贯穿槽,所述防水层和贯穿槽内壁相接触,所述贯穿槽内壁滑动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侧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滑动板,所述预制防漏板内部开设有空心腔,所述滑动板贯穿空心腔,所述滑动板端部呈第一斜面,所述滑动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块,所述第一块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和空心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空心腔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块,所述第二块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块,所述第三块侧面固定连接有触动板,所述触动板与第一滑板滑动连接,所述触动板两侧面固定连接有多个触动块,所述触动块和第一斜面相适配,所述预制防漏板侧面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端部和触动板端部相接触,所述丝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转轮;
[0007]工作时,首先需要将后浇带铺设完成,待其凝固到要求的硬度值时,将防水层铺设到混凝土层及后浇带层的上方,铺设的防水层起到了第一步的防水的作用,同时由于混凝土层、后浇带层及固定板形成的交替梯形结构,起到结构上的防水作用,防水层铺设完成后,将预制防漏板安装到混凝土层及后浇带的顶部,安装到位后,转动驱动转轮,驱动转轮带动丝杆挤压触动板,触动板带动触动块逐渐挤压滑动板侧面的第一斜面,触动板同时挤
压第二弹簧,滑动板向后侧移动并带动挤压板对防水层进行挤压,受到挤压的防水层将和混凝土层接触的更加紧实、紧密,此步骤起到了第二层的防水作用,通过上述过程,使得防水层和混凝土层及预制防漏板三者之间接触的更加紧密,防水效果好,长时间的使用仍然不会松动,避免了随着时间推移,防水层将出现松动,导致防水效果不佳,引发漏水的严重后果的问题。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滑板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板,所述触动板和限位板滑动连接;工作时,为了防止触动板在滑动的过程中出现左右移位,导致出行结构配合的不好,装置无法正常工作,通过设置限位板使得触动板被限位在限位板的中间位置,不会出现左右移动的问题。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预制防漏板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底部螺纹连接有内六角顶丝,所述丝杆端部表面开设有多个环形阵列分布的顶槽;工作时,为了防止丝杆的反转,通过设置内六角顶丝及顶槽,使得在驱动转轮转动到位后,拧紧内六角顶丝到顶槽中,使得丝杆被固定住,不会发生反转。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预制防漏板顶部呈弧形面,所述混凝土层顶部开设有两个框型槽;工作时,通过设置弧形面使得水被引导至框型槽中,避免了水在预制防漏板顶部的堆积,保证防水的效果。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混凝土层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长板,所述预制防漏板底部开设有长槽,所述长板和长槽相适配;工作时,为了避免出现预制防漏板移动的问题,通过设置长板和长槽,使得两者相配合,进而固定住预制防漏板。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长板两端均开设有第二斜面;工作时,通过设置第二斜面,使得长板更容易进入到长槽中。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预制防漏板和防水层等结构,在混凝土层及后浇带层的上方铺设的防水层起到了第一步的防水的作用,同时由于混凝土层、后浇带层及固定板形成的交替梯形结构,起到结构上的防水作用,利用挤压板对防水层进行挤压,受到挤压的防水层将和混凝土层接触的更加紧实、紧密,此步骤起到了第二层的防水作用,通过上述过程,使得防水层和混凝土层及预制防漏板三者之间接触的更加紧密,防水效果好,长时间的使用仍然不会松动,避免了随着时间推移,防水层将出现松动,导致防水效果不佳,引发漏水的严重后果的问题。
[0015]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限位板,为了防止触动板在滑动的过程中出现左右移位,导致出行结构配合的不好,装置无法正常工作,通过设置限位板使得触动板被限位在限位板的中间位置,不会出现左右移动的问题。
[0016]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弧形面的预制防漏板,起到了使得水被引导至框型槽中,避免了水在预制防漏板顶部的堆积,保证防水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
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总体结构第一立体图;
[0019]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总体结构横向剖切后的立体图;
[0022]图5为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6为图4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7为本技术总体结构竖向剖切后的立体图;
[0025]图8为图7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9为本技术去除预制防漏板等结构后的立体图;
[0027]图10为本技术预制防漏板的结构立体图。
[0028]图中标记:
[0029]混凝土层1、预制防漏板2、后浇带层3、固定板4、防水层5、贯穿槽6、挤压板7、滑动板8、空心腔9、第一斜面10、第一块11、第一弹簧12、第一滑板13、第二弹簧14、第三块15、触动板16、触动块17、丝杆18、驱动转轮19、限位板20、支撑块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后浇带混凝土浇筑预防渗漏结构,包括混凝土层(1)和预制防漏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1)中间设置有后浇带层(3),所述混凝土层(1)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4),所述混凝土层(1)、后浇带层(3)及固定板(4)顶部共同固定连接有防水层(5),所述防水层(5)和预制防漏板(2)底部相接触,所述预制防漏板(2)底部开设有两个贯穿槽(6),所述防水层(5)和贯穿槽(6)内壁相接触,所述贯穿槽(6)内壁滑动连接有挤压板(7),所述挤压板(7)侧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滑动板(8),所述预制防漏板(2)内部开设有空心腔(9),所述滑动板(8)贯穿空心腔(9),所述滑动板(8)端部呈第一斜面(10),所述滑动板(8)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块(11),所述第一块(11)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2),所述第一弹簧(12)另一端和空心腔(9)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空心腔(9)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板(13),所述第一滑板(13)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块,所述第二块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4),所述第二弹簧(14)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块(15),所述第三块(15)侧面固定连接有触动板(16),所述触动板(16)与第一滑板(13)滑动连接,所述触动板(16)两侧面固定连接有多个触动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旺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