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穴位检测的脉冲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6156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穴位检测的脉冲治疗仪,包括主控模块、输入模块、穴位探测模块和变压模块。主控模块包括主控芯片,输入模块与主控芯片的输入端连接,输入模块用于向主控芯片输入控制的高低电平。穴位探测模块通过探测棒与人体的表面皮肤接触而探测出人体的经穴,并将探测的信号传输到主控芯片。变压模块设置有至少一个,变压模块的输入端与主控模块对应的输出端口连接,每个变压模块的输出端设置均有供针灸线插入的插口J1。通过增设了一个穴位探测模块,能探测人体的经穴,并在检测到经穴时发出警报,并将信息传输到主控芯片。此时再通过变压模块,向插口J1处输送出脉冲电压,实现脉冲针灸。脉冲针灸。脉冲针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穴位检测的脉冲治疗仪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针灸治疗仪领域,尤其涉及带穴位检测的脉冲治疗仪。

技术介绍

[0002]针灸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电子针灸治疗仪是在传统的针灸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形成的通过电子技术实现传统针灸的仪器,具备了传统中医针灸技术的基本功能。脉冲针灸治疗仪是通过音频脉冲或电脉冲来刺激穴位,具有不刺破皮肤、无创伤的优点,保健效果好。
[0003]穴位检测是用于探测人体经络穴位或患者敏感穴位的,人体穴位检测的设计以人体电阻作为穴位探测电路的一部分,利用人体穴位处的电阻比非穴位处电阻的要小的原理进行工作。现有的治疗仪缺少穴位检测模块,不能很好让消费者找准穴位,即时有些治疗仪具有穴位检测功能,其实现电路也往往过于复杂,不能快速响应,提醒使用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穴位检测的脉冲治疗仪,能快速对经穴进行检测。
[0005]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穴位检测的脉冲治疗仪,包括主控模块,包括主控芯片;
[0006]输入模块,所述输入模块与主控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模块用于向主控芯片输入控制的高低电平;
[0007]穴位探测模块,所述穴位探测模块通过探测棒与人体的表面皮肤接触而探测出人体的经穴,并将探测的信号传输到主控芯片,所述穴位探测模块包括穴位检测电路和穴位反馈电路,所述穴位检测电路包括四路双向模拟开关IC3,所述四路双向模拟开关IC3的第一模拟开关的输入端连接有供探测棒插入的插口J7,所述第一模拟开关的输出端连接有报警电路,当所述探测棒靠近经穴时,所述报警电路报警;所述穴位反馈电路包括双运算放大器IC4,所述双运算放大器IC4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与所述四路双向模拟开关IC3的第二模拟开关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所述双运算放大器IC4的输出端连接主控芯片的输入端;
[0008]变压模块,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变压模块的输入端与主控模块对应的输出端口连接,每个所述变压模块的输出端设置均有供针灸线插入的插口J1。
[000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增设了一个穴位探测模块,能探测人体的经穴,并在检测到经穴时发出警报,并将信息传输到主控芯片。此时再通过变压模块,向插口J1处输送出脉冲电压,实现脉冲针灸。尤其是穴位探测模块采用四路双向模拟开关IC3和双运算放大器IC4,能快速控制报警电路进行报警,提醒经穴的探测情况。
[0010]进一步来说,所述报警电路包括可变电阻RT3、运放电路和蜂鸣器,所述第一模拟开关的输出端连接有可变电阻RT3的一个定位引脚和运放电路,所述运放电路与所述可变
电阻RT3的动片引脚和蜂鸣器连接,所述可变电阻RT3的电阻值调节时,可通过所述运放电路调节供给蜂鸣器的电压。可变电阻RT3模拟经穴的电阻,当检测到的人体电阻过小时会导致可变电阻RT3补偿电阻,此时通过运放电路产生振荡信号,控制蜂鸣器持续声响,提示找到经穴。
[0011]进一步来说,所述运放电路包括三极管Q7、三极管Q8、三极管Q9和三极管Q10;
[0012]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第一模拟开关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第一模拟开关的输出端之间还串联有电阻R49和电容C31,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和基极连接电源VDD,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和基极之间还连接有电阻R53,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和电源VDD之间串联有电阻R55和电阻R64;
[0013]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与第一模拟开关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与四路双向模拟开关IC3的第三模拟开关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还连接可变电阻RT3的动片引脚,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到电阻R55和电阻R64的公共端;
[0014]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与第三模拟开关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和基极分别连接蜂鸣器的正负接线,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和蜂鸣器之间还串联有电阻R66和二极管D11,所述二极管D11的正极与电阻R66连接,负极与蜂鸣器连接;
[0015]所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与第三模拟开关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集电极连接到电阻R66和二极管D11的公共端,所述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二极管D11的负极。
[0016]进一步来说,所述变压模块包括变压器T1和双运算放大器IC9,所述双运算放大器IC9的输入端与主控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双运算放大器IC9的输出端连接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连接插口J1。主控芯片向双运算放大器IC9发送高低电压,双运算放大器IC9放大后供给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通过变压器T1变压后,将变压后的脉冲电压供给插口J1。
[0017]进一步来说,所述变压模块还包括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连接在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正负极之间,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短路检测电路和断路检测电路,所述短路检测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PC2,所述光电耦合器PC2与控制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断路检测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PC5,所述光电耦合器PC5与与控制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控制芯片能够通过所述光电耦合器PC2和所述光电耦合器PC5的状态识别设备的异常状态,有效保护电路。
[0018]进一步来说,所述输入模块包括若干按键和通信接口,所述按键和通信接口均与主控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按键可手动向主控芯片输送控制信号,而通信接口可与上位机连接,用于上位机和主控芯片间的通信。
[0019]进一步来说,所述通信接口为RS485接口,所述RS485接口通过接口电路与主控芯片的输入端连接。
[0020]进一步来说,还包括显示屏模块,所述显示屏模块包括显示屏驱动芯片和显示屏本体,所述显示屏驱动芯片的输入端与主控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显示屏驱动芯片的输出端与显示屏本体连接。
[0021]进一步来说,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提供直流电压,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稳压芯片,所述稳压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有直流插口,所述稳压芯片的输出端连接主控芯片的输入端。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穴位探测模块的电路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主控芯片的接口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变压模块的电路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显示屏驱动芯片的接口示意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电源模块的电路图;
[0030]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接口电路的电路图。
[0031]图中:
[0032]1、主控模块;11、主控芯片;2、输入模块;21、按键;22、通信接口;3、穴位探测模块;31、穴位检测电路;3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穴位检测的脉冲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模块,包括主控芯片;输入模块,所述输入模块与主控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模块用于向主控芯片输入控制的高低电平;穴位探测模块,所述穴位探测模块通过探测棒与人体的表面皮肤接触而探测出人体的经穴,并将探测的信号传输到主控芯片,所述穴位探测模块包括穴位检测电路和穴位反馈电路,所述穴位检测电路包括四路双向模拟开关IC3,所述四路双向模拟开关IC3的第一模拟开关的输入端连接有供探测棒插入的插口J7,所述第一模拟开关的输出端连接有报警电路,当所述探测棒靠近经穴时,所述报警电路报警;所述穴位反馈电路包括双运算放大器IC4,所述双运算放大器IC4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与所述四路双向模拟开关IC3的第二模拟开关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所述双运算放大器IC4的输出端连接主控芯片的输入端;变压模块,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变压模块的输入端与主控模块对应的输出端口连接,每个所述变压模块的输出端设置均有供针灸线插入的插口J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穴位检测的脉冲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电路包括可变电阻RT3、运放电路和蜂鸣器,所述第一模拟开关的输出端连接有可变电阻RT3的一个定位引脚和运放电路,所述运放电路与所述可变电阻RT3的动片引脚和蜂鸣器连接,所述可变电阻RT3的电阻值调节时,可通过所述运放电路调节供给蜂鸣器的电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穴位检测的脉冲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运放电路包括三极管Q7、三极管Q8、三极管Q9和三极管Q10;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第一模拟开关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第一模拟开关的输出端之间还串联有电阻R49和电容C31,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和基极连接电源VDD,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和基极之间还连接有电阻R53,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和电源VDD之间串联有电阻R55和电阻R64;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与第一模拟开关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与四路双向模拟开关IC3的第三模拟开关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还连接可变电阻RT3的动片引脚,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到电阻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悦婷倪璋璋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云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