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管气密性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56147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流体管气密性检测系统;包括控制器、气密检测仪、夹具工装、气源机构、主气路以及若干个与分别与主气路连通的子气路;在主气路上设有总电磁阀,在子气路上分别设有子电磁阀;夹具工装包括若干个气动夹具、若干个密封接头以及气密检测接头;气源机构与主气路连通;子气路分别与气密检测接头连接;还包括有废料箱,废料箱的开口处设有感应装置;控制器分别与气密检测仪、气源机构、气动夹具、总电磁阀、子电磁阀、感应装置电连接;多方位防错设置,能够及时的对检测工件进行区别分类,避免人员疏忽导致不合格品流入合格品内的情况发生。致不合格品流入合格品内的情况发生。致不合格品流入合格品内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体管气密性检测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气密性检测
,具体为一种流体管气密性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流体管路气密性检测主要用于以下零部件的出厂检测:汽车软管类:转向管、刹车管、空调管、燃油管、冷却水管、散热软管、暖风软管、空气滤芯器软管、涡轮增压系统软管、工程液压软管,航空软管等,气密检漏仪就是一种检测流体管路的仪器。在检测流体管路的气密性时,往往都是向待测管路内充入设定的压力的气体或将待测管路抽成负压,然后进行保压,若待测管路在保压时间内出现允许的泄漏压力,在保压时间结束后,就判定此工件为合格,反之则不合格。
[0003]现有技术对采用气密检测仪进行流体管气密性检测时,可单个进行检测,单个检测操作方便,工作人员在对待测管从检测台上拆下后也容易区别分类放置。但是检测效率相对较低。为了提高检测效率也可以对多个流体管同时进行检测,但检测的过程毕竟需要人工在夹具上拆装流体管,检测数量增多,拆装次数也就越多,不注意之下就有可能产生疏失,即若不能及时的对检测工件(检测合格以及不合格的工件)进行区别分类,容易导致不合格品流入合格品中。
[0004]因此,如何帮助工作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及时对检测工件进行区别分类,避免人员疏忽导致不合格品流入合格品内的情况发生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对多个流体管检测的过程中,由于人员疏忽导致未能及时对检测工件进行区别分类导致不合格品流入合格品中的问题,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流体管气密性检测系统,包括控制器、气密检测仪、夹具工装、气源机构、主气路以及若干个与分别与主气路连通的子气路;在主气路上设有总电磁阀,在子气路上分别设有子电磁阀;气密检测仪与主气路连通;夹具工装包括若干个对流体管进行夹紧或松开的气动夹具、若干个用于密封流体管一端的密封接头以及用于连通流体管另一端的气密检测接头;气源机构与主气路连通;子气路分别与气密检测接头连接;还包括有废料箱,废料箱的开口处设有感应装置;控制器分别与气密检测仪、气源机构、气动夹具、总电磁阀、子电磁阀、感应装置电连接。
[0007]较优的,气源机构包括正压或负压的气源、气源电磁阀、常压泄压阀和气动三联件;气动三联件的进气端与气源连通,出气端通过常压泄压阀与主气路连通,常压泄压阀、气源电磁阀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0008]较优的,还包括有指纹识别模块,指纹识别模块与控制器电连接。
[0009]较优的,气动三联件包括空气过滤器、减压阀和油雾器。
[0010]较优的,还包括有双手启动开关,双手启动开关与控制器电连接。
[0011]较优的,还包括与子电磁阀数量相匹配的声光报警装置,声光报警装置与控制器
电连接。
[0012]较优的,感应装置为光栅或红外传感器。
[0013]本技术的使用和工作原理在于:
[0014]将若干个待测管分别放置在夹具工装上,夹具工装上设有与各待测管匹配的密封接头和气密性检测接头。使待测管的一端与密封接头连接,此端密封,待测管的另一端与气密检测接头连接,然后气动夹具将各待测管夹紧固定。
[0015]系统启动后,根据同批次待测管的类型,选择正压或负压(检测负压管)启动,气密检测仪则进入相应的模式。控制器控制总电磁阀和各子电磁阀打开通路,常压泄压阀关闭,气源机构启动,向主气路和各子气路充气或抽气,对各待测管内同时加压或抽成负压,然后进行保压,气密检测仪开始进行测试。若待测管在保压时间内出现允许的泄漏压力,在保压时间结束后,就判定该批次所有待测管均为合格;控制器控制气动夹具对所有待测管进行解除锁紧。若超出允许的泄漏压力,控制器通过控制总电磁阀和相应的子电磁阀的方式,关闭其它子气路,只保留一个子气路与主气路连通,然后依次对各待测管进行测试,检测完毕后,控制器控制气密检测仪、气源机构停止工作,常压泄压阀打开,使主气路和各子气路内的气压恢复至常压状态。控制器根据气密检测仪的检测结果,控制气动夹具将未超出允许泄漏压力的子气路上的流体管解除锁紧,方便工作人员将合格品取下放置;而不合格流体管则仍被气动夹具夹紧,此时,只有工作人员通过手动操作才能解除该夹具锁紧,并且工作人员此时还需要将不合格管放入废料箱内,废料箱内的感应装置感应到不合格管已入舱,将信号反馈到控制器,控制器才能控制系统复位,准备进行下一个产品测试。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1、通过控制器控制夹具锁紧不合格品,同时需要工作人员手动解除锁紧状态,并且还需要将不合格品放入废料箱后,才能进行下一次产品检测,多方位防错设置,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及时的对检测工件进行区别分类,避免人员疏忽导致不合格品流入合格品内的情况发生。
[0018]2、先对多个流体管进行同时检测气密性,若压力泄漏超过规定值再逐个对多个流体管进行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中检测系统的一种使用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中夹具工装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中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0023]图5本技术中主控制的信号输入、输出的示意图;
[0024]图6本技术中系统的总电路示意图;
[0025]图7本技术中系统主电路的供电图。
[0026]图中:1、控制器;2、气密检测仪;3、气动夹具;4、密封接头;5、气密检测接头;6、总电磁阀;7、子电磁阀;8、废料箱;9、感应装置;10、负压罐;11、双手启动开关;12、声光报警装置;13、常压泄压阀;14、指纹识别模块;15、气动三联件;16、检测台;17、仪器台;18、置物柜;19、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一种流体管气密性检测系统作进一步说明书。
[0028]如图4所示,一种流体管气密性检测系统,包括控制器1、气密检测仪2、夹具工装、气源机构、主气路以及若干个与分别与主气路连通的子气路;在主气路上设有总电磁阀6,在子气路上分别设有子电磁阀7;气密检测仪2与主气路连通;夹具工装包括若干个对流体管进行夹紧或松开的气动夹具3、若干个用于密封流体管一端的密封接头4以及用于连通流体管另一端的气密检测接头5;气源机构与主气路连通;子气路分别与气密检测接头5连接;还包括有废料箱8,废料箱8的开口处设有感应装置9;控制器1分别与气密检测仪2、气源机构、气动夹具3、总电磁阀6、子电磁阀7、感应装置9电连接。
[0029]将若干个待测管分别放置在夹具工装上,夹具工装上设有与各待测管匹配的密封接头4和气密性检测接头。使待测管的一端与密封接头4连接,此端密封,待测管的另一端与气密检测接头5连接,然后气动夹具3将各待测管夹紧固定。
[0030]系统启动后,根据同批次待测管的类型,选择正压或负压(检测负压管)启动,气密检测仪2则进入相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管气密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1)、气密检测仪(2)、夹具工装、气源机构、主气路以及若干个与分别与主气路连通的子气路;在主气路上设有总电磁阀(6),在子气路上分别设有子电磁阀(7);气密检测仪(2)与主气路连通;夹具工装包括若干个对流体管进行夹紧或松开的气动夹具(3)、若干个用于密封流体管一端的密封接头(4)以及用于连通流体管另一端的气密检测接头(5);气源机构与主气路连通;子气路分别与气密检测接头(5)连接;还包括有废料箱(8),废料箱(8)的开口处设有感应装置(9);控制器(1)分别与气密检测仪(2)、气源机构、气动夹具(3)、总电磁阀(6)、子电磁阀(7)、感应装置(9)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管气密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指纹识别模块(14),指纹识别模块(14)与控制器(1)电连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管气密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气源机构包括正压或负压的气源、气源电磁阀和气动三联件(15);气源电磁阀与控制器(1)电连接;气动三联件(15)的进气端与气源连通,出气端与主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磊兰杰王知银左秀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激光快速原形及模具制造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