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5345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输送装置,包括罐体,用于运输物料;落料接头,设置在罐体的下方并与罐体连通,落料接头内设置有下料通道;沿物料的下料方向,下料通道的流通截面的截面积逐渐减小;第一吹气组件,第一吹气组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罐体内,第一吹气组件包括气流吹嘴,气流吹嘴的吹出口朝向罐体的内壁面,通过气流吹嘴向罐体内吹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原料粉体在输送过程中容易残留在发送罐出口处的问题。送罐出口处的问题。送罐出口处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粉状物料输送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玻璃纤维生产发送罐的出料口,都是采用异径冲压弯头输送粉体,在异径冲压弯头内,折弯角度较大的大弯部分的内壁切角逐渐减小,当发送罐中粉体下落至异径冲压弯头底部,原料粉体的坍塌角减小至小于原料粉体的自然堆积角,原料粉体呈现一个约等于自然堆积角的坡度,唯一的吹送气管深入异径冲压弯头,在异径冲压弯头底部正对输料管道,吹送管道的出气口和异径冲压弯头大弯内壁原料粉体很难获压缩空气初始加速度输送至日料仓,因此在异径冲压弯头底部容易堆积粉料,需要定期进行人工清理。
[0003]此外,原料粉体含水量较高,长时间上料输送过程中,容易粘连在异径冲压弯头底部,粘连原料不易清理,更换发送不同品种的粉体原料时,容易造成不同品种粉体原料混合,引发质量事故,影响后续熔炼拉丝工艺作业,进而降低产品良品率,最终影响企业盈利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原料粉体在输送过程中容易残留在发送罐出口处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输送装置,包括:罐体,用于运输物料;落料接头,设置在罐体的下方并与罐体连通,落料接头内设置有下料通道;沿物料的下料方向,下料通道的流通截面的截面积逐渐减小;第一吹气组件,第一吹气组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罐体内,第一吹气组件包括气流吹嘴,气流吹嘴的吹出口朝向罐体的内壁面,通过气流吹嘴向罐体内吹气。
[0006]进一步地,第一吹气组件还包括:储气管件,设置在罐体上并沿罐体的周向方向延伸;输气管,输气管的两端分别与储气管件和气流吹嘴连通;输气管为多个,多个输气管沿储气管件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气流吹嘴为多个,多个气流吹嘴与多个输气管一一对应地设置。
[0007]进一步地,输送装置还包括:敲击部件,设置在罐体的外壁面上,敲击部件的至少部分可伸缩地设置,通过敲击部件对罐体进行敲击。
[0008]进一步地,输送装置还包括:输送管件,设置在罐体的下方,落料接头的出料口与输送管件连通;第二吹气组件,第二吹气组件包括吹气管件,吹气管件与输送管件连通,通过吹气管件向输送管件内吹气。
[0009]进一步地,吹气管件包括第一吹气管件,第二吹气组件还包括:过渡管件,与输送管件之间通过连接部件连接,连接部件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通气孔,第一通气孔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吹气管件的至少部分穿过过渡管件后,插设在第一通气孔内,第一吹气管件内的气流通过第一通气孔吹入至输送管件内。
[0010]进一步地,连接部件上还设置有第二通气孔,第二通气孔的出气口朝向输送管件的内壁面设置,过渡管件通过第二通气孔与输送管件连通;吹气管件还包括:第二吹气管件,与过渡管件连通,第二吹气管件内的气流依次流经过渡管件和第二通气孔后吹入至输送管件内。
[0011]进一步地,第二通气孔的孔心线与连接部件的中心线之间具有预定夹角;第二通气孔为多个,多个第二通气孔间隔设置在连接部件上。
[0012]进一步地,输送装置还包括敲击部件,敲击部件具有活塞杆,输送装置还包括:气源管道,气源管道上并联设置有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第一支路的出气口设置在罐体的顶部并与罐体连通,第二支路与第一吹气组件连通,第三支路与敲击部件连通,第四支路与第二吹气组件连通。
[0013]进一步地,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控制阀组、第二控制阀组、第三控制阀组和第四控制阀组,第一控制阀组设置在第一支路上并与第一支路连通;第二控制阀组设置在第二支路上并与第二支路连通;第三控制阀组设置在第三支路上并与第三支路连通;第四控制阀组设置在第四支路上并与第四支路连通。
[0014]进一步地,输送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第一控制阀组、第二控制阀组、第三控制阀组和第四控制阀组分别连接,通过控制模块向第一控制阀组、第二控制阀组、第三控制阀组和第四控制阀组发送控制指令。
[0015]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输送装置包括罐体、落料接头和第一吹气组件,罐体用于运输物料;落料接头设置在罐体的下方并与罐体连通,落料接头内设置有下料通道;沿物料的下料方向,下料通道的流通截面的截面积逐渐减小;第一吹气组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罐体内,第一吹气组件包括气流吹嘴,气流吹嘴的吹出口朝向罐体的内壁面,通过气流吹嘴向罐体内吹气。这样通过在罐体的内部设置气流吹嘴,将附着在罐体内壁面上的物料吹落到落料接头内下料,下料通道的内壁面为平滑的曲形面,避免罐体内以及下料通道内有物料残留,避免了罐体输送不同种类物料时容易造成的物料混合的问题,提高了后续产品的成品质量。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输送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输送装置的落料接头与输送管件的配合示意图;
[0019]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输送装置的第二吹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输送装置的连接部件的侧视图;
[0021]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输送装置中输送管件与落料接头配合的侧视图;
[0022]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输送装置中输送管件与落料接头配合的俯视图;
[0023]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输送装置中控制模块的示意图。
[0024]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5]1、罐体;2、落料接头;20、下料通道;3、第一吹气组件;30、气流吹嘴;31、储气管件;
32、输气管;
[0026]4、敲击部件;5、输送管件;6、第二吹气组件;60、吹气管件;61、过渡管件;62、连接部件;620、第一通气孔;63、第一吹气管件;621、第二通气孔;64、第二吹气管件;50、压力变送器;
[0027]7、气源管道;71、第一支路;72、第二支路;73、第三支路;74、第四支路;100、第一控制阀组;101、第一手动球阀;102、第一角座阀;200、第二控制阀组;201、第一止回阀;202、第二手动球阀;203、第二角座阀;300、第三控制阀组;301、电磁阀;302、调压阀;303、第三手动球阀;400、第四控制阀组;401、第二止回阀;402、第三止回阀;403、电动调节阀;404、第四手动球阀;405、第三角座阀;500、控制模块;600、控制阀模组;700、光纤收发器;800、交换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9]请参考图1至图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输送装置,包括:罐体1,用于运输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用于运输物料;落料接头(2),设置在所述罐体(1)的下方并与所述罐体(1)连通,所述落料接头(2)内设置有下料通道(20);沿所述物料的下料方向,所述下料通道(20)的流通截面的截面积逐渐减小;第一吹气组件(3),所述第一吹气组件(3)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罐体(1)内,所述第一吹气组件(3)包括气流吹嘴(30),所述气流吹嘴(30)的吹出口朝向所述罐体(1)的内壁面,通过所述气流吹嘴(30)向所述罐体(1)内吹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吹气组件(3)还包括:储气管件(31),设置在所述罐体(1)上并沿所述罐体(1)的周向方向延伸;输气管(32),所述输气管(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储气管件(31)和所述气流吹嘴(30)连通;所述输气管(32)为多个,多个所述输气管(32)沿所述储气管件(3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气流吹嘴(30)为多个,多个所述气流吹嘴(30)与多个所述输气管(32)一一对应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敲击部件(4),设置在所述罐体(1)的外壁面上,所述敲击部件(4)的至少部分可伸缩地设置,通过所述敲击部件(4)对所述罐体(1)进行敲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输送管件(5),设置在所述罐体(1)的下方,所述落料接头(2)的出料口与所述输送管件(5)连通;第二吹气组件(6),所述第二吹气组件(6)包括吹气管件(60),所述吹气管件(60)与所述输送管件(5)连通,通过所述吹气管件(60)向所述输送管件(5)内吹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管件(60)包括第一吹气管件(63),所述第二吹气组件(6)还包括:过渡管件(61),与所述输送管件(5)之间通过连接部件(62)连接,所述连接部件(62)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通气孔(620),所述第一通气孔(620)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吹气管件(63)的至少部分穿过所述过渡管件(61)后,插设在所述第一通气孔(620)内,所述第一吹气管件(63)内的气流通过所述第一通气孔(620)吹入至所述输送管件(5)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智刚张前峰罗田利颜国正吴刚陈诗亮
申请(专利权)人:桐乡磊石微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