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酸痤疮杆菌在制备治疗鼻息肉的药品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5149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丙酸痤疮杆菌在制备治疗鼻息肉的药品中的应用,治疗鼻息肉的药物制剂由有效量的丙酸痤疮杆菌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组成。所述药物制剂中,丙酸痤疮杆菌含量为10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丙酸痤疮杆菌在制备治疗鼻息肉的药品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丙酸痤疮杆菌在制备治疗鼻息肉的药品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是主要发生于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并伴有息肉的形成。其患病率在全球居高不下,在我国也高达2%

4%;CRSwNP不仅显著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消耗了大量的医疗卫生资源,也影响着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病的发生和预后,给国家和患者造成了极大的负担。但迄今,CRSwNP仍是一个被严重低估、治疗不充分和治疗效果不佳的疾病。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CRSwNP内在型具有高度的异质性,不同的种族、国家乃至地区的CRSwNP具有不同的免疫病理学特征。但是国内外研究均显示鼻息肉嗜酸粒细胞性炎症是CRSwNP患者预后不良的关键危险因素。针对于鼻息肉中2型细胞因子以及嗜酸粒细胞性炎症,近年来,多个II期或III期临床研究显示阻断2型细胞因子,包括anti

IL

5R、anti

IL

4Rα和anti

IgE治疗,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不佳的、2型炎症占优势的嗜酸粒细胞性CRSwNP有着令人鼓舞的临床疗效;这些靶向生物制剂可以显著缩小息肉体积、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再次手术的机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给予这些靶向2型细胞因子的生物制剂,仍有40%

60%的患者鼻息肉体积或鼻塞症状不能得到明显改善。这提示,需要进一步研发针对于鼻息肉嗜酸粒细胞性炎症的形成的作用靶点或者药物。
[0003]细菌在宿主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训练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细菌组构成的失衡参与了多种免疫介导疾病的发生,比如:炎症性肠病、风湿性关节炎和恶性肿瘤等。鼻黏膜是呼吸道接触外界的第一道防线,表面定殖有相当数量的细菌。而既往基于传统细菌培养技术的研究一直未能对细菌在CRSwNP发病中的作用得到一个明确和统一的结论。
[0004]目前,还没有一款药品利用细菌治疗鼻息肉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丙酸痤疮杆菌在制备治疗鼻息肉的药品中的应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设计一种丙酸痤疮杆菌在制备治疗鼻息肉的药品中的应用。
[000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治疗鼻息肉的药物制剂,由有效量的丙酸痤疮杆菌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组成。
[0008]进一步地,所述辅料为生理盐水、葡萄糖、维生素C和氨基酸中任意一种。
[0009]再进一步地,所述药物制剂为滴鼻剂或喷雾制剂或冲洗剂。
[0010]再进一步地,所述喷雾制剂为雾化剂、喷剂和混悬剂中任意一种。
[0011]再进一步地,所述药物制剂中,丙酸痤疮杆菌的含量为106‑
108CFU/mL。
[0012]再进一步地,所述药物制剂中,丙酸痤疮杆菌的含量为107CFU/mL。
[0013]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14]1.本专利技术前期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了嗜酸粒细胞性CRSwNP患者、非嗜酸粒细胞性CRSwNP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中鼻道黏膜/鼻息肉表面细菌组的差别。我们发现相对于正常对照组,放线菌门中丙酸痤疮杆菌的丰度在嗜酸粒细胞性CRSwNP中显著减少,但在非嗜酸粒细胞性CRSwNP中没有明显改变。丙酸痤疮杆菌是革兰氏阳性厌氧球菌,常定殖于皮肤、口腔、胃肠道以及泌尿生殖道。既往研究表明丙酸痤疮杆菌是皮肤重要的共生菌,同时也是条件致病菌,与痤疮的发病密切相关。发现90%鼻腔标本中可以检测到丙酸痤疮杆菌,并且近40%鼻腔标本中其相对丰度均大于1%,提示丙酸痤疮杆菌也是鼻腔细菌组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地发现丙酸痤疮杆菌的相对丰度与鼻息肉中嗜酸粒细胞性炎症具有相关性,而在体外细胞实验以及体内动物实验证实了丙酸痤疮杆菌对能够抑制嗜酸粒细胞炎症,故为进一步研究丙酸痤疮杆菌治疗鼻息肉起了重大指导意义。
[0015]2.本专利技术在前期组织病理学、高通量测序、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以及光谱鉴定技术结合体外细胞培养和体内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丙酸痤疮杆菌及其主要活性成分对CRSwNP嗜酸粒细胞炎症的潜在的治疗作用,故从而证明丙酸痤疮杆菌能够制备治疗鼻息肉的药品。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的丙酸痤疮杆菌为共生菌,其获得相对安全且容易,因而可以极大地减少鼻息肉患者的治疗费用,为鼻息肉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0018]2.本专利技术的治疗鼻息肉的药物制剂,其为鼻喷剂/滴鼻剂/冲洗剂,它们给药途径简便,易操作,便于患者使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正常对照和鼻息肉患者的中鼻道黏膜/鼻息肉表面细菌群体构成及丙酸痤疮杆菌丰度水平图;
[0020]图中,A:16sRNA测序数据;B:另一独立队列验证的q

PCR数据;
[0021]图2为CRSwNP患者丙酸痤疮杆菌丰度与鼻息肉组织IL

5和CCL11(eotaxin

1)水平以及嗜酸粒细胞计数负相关性图
[0022]图3为活的丙酸痤疮杆菌(图A,B)以及灭活的丙酸痤疮杆菌(图C,D)均能够抑制基础状态以及IL

13刺激状态先鼻黏膜上皮细胞CCL11和CCL24的表达图
[0023]图4为丙酸痤疮杆菌培养上清不能抑制鼻黏膜上皮细胞CCL11以及CCL24的产生图。
[0024]图5为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不能调控鼻黏膜上皮细胞CCL11及CCL24 mRNA的表达图;
[0025]图6为用丙酸痤疮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治疗和IL

13滴鼻的BALB/c小鼠造模方案图;
[0026]图7为丙酸痤疮杆菌可以减轻动物模型中IL

13介导的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图
[0027]图中,A:A

PAS染色显示经P.acnes治疗的小鼠杯状细胞数量减少图;
[0028]B:MBP染色显示IL

13处理的小鼠经P.acnes后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图;
[0029]C:对鼻腔粘膜总RNA进行RT

PCR检测TH2细胞因子(IL

4、IL

5和IL

13)和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和CCL24)的mRNA图;
[0030]D:ELISA法测定鼻灌洗液中IL

4、IL

5、IL

13、CCL11、CCL24的浓度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丙酸痤疮杆菌在制备治疗鼻息肉的药品中的应用。2.一种治疗鼻息肉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由有效量的丙酸痤疮杆菌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鼻息肉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为生理盐水、葡萄糖、维生素C和氨基酸中任意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鼻息肉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制剂为滴鼻剂或喷雾制剂或冲洗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争曾明王海王恒陆翔刘亦博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