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物联网自控门地弹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5052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物联网自控门的地弹簧装置,所述的地弹簧装置包括外层壳体结构,壳体的底部内壁上安装有第一轴承座、电机、电池、电路板等部件,电机的输出轴端安装有第一齿轮,第一轴承座内安装有蜗杆,蜗杆的两端延伸至第一轴承座外,蜗杆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壳体内转动安装有蜗轮,蜗杆位于蜗轮和电机之间,蜗杆与蜗轮相互啮合,蜗轮的上顶部设计有门轴安装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具有新颖性、自动智能化程度高、实用性强等专利技术特征,能够实现门的自动开关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范围广,适合推广使用。适合推广使用。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物联网自控门地弹簧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弹簧
,具体为一种可物联网自控门地弹簧。

技术介绍

[0002]地弹簧是一种液压式闭门器,其压紧弹簧的装置是蜗轮,而不是齿轮齿条,因为蜗轮可以正反向旋转,所以地弹簧可以用于双向开启的门,而传统的闭门器则只能用于单向开启的门;地弹簧的技术关键是主轴下部的承重座,它决定着地弹簧的承重等级;所述的地弹簧可应用在家庭的防盗门、卧室门等场景,也可应用在建筑物内的消防门和安全门上,以及办公室、机场、铁路站、酒店、学校等区域的钢化玻璃门上,使用上这种可物联网自控门地弹簧可以实现门的智能自动化,可以对门进行远程和语音控制。
[0003]但是传统地弹簧存在技术不足、无智能功能的缺陷,实现不了对门的自动和智能控制,开门和关门都需要依靠人力推或者拉才能完成,十分不便利;传统地弹簧体积较大,维护成本也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物联网自控门地弹簧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物联网自控门地弹簧装置,包括外部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座、电机、电池、电路板等组件,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有第一齿轮,第一轴承座内转动安装有蜗杆,蜗杆的两端均延伸至第一轴承座外,蜗杆的一端固定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壳体内转动安装有蜗轮,蜗杆位于蜗轮和电机之间,蜗杆与蜗轮相互啮合,蜗轮的顶部设计有门轴安装位置,壳体的一侧内壁上固定有第二轴承座,蜗杆远离第二齿轮的一端转动安装在第二轴承座上,壳体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扬声器。
[0005]优选的,所述电路板的顶部依次固定安装有电机驱动模块、电源模块、主控模块和通信模块。
[0006]优选的,所述电机驱动模块分别与电机和主控模块电性连接,主控模块分别与电源模块和通信模块电性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门轴安装位的顶部开设有六棱卡槽。
[0008]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型号为GA12

N20减速马达。
[0009]优选的,所述通信模块是由型号为CN18S的芯片和CC2640Ble的无线模块构成,通信模块采用小体积的E104

BT10蓝牙mesh自组网模块,遵循SIG mesh V1.0标准,空旷最大传输距离50米,嵌入地弹簧主控模块,实现与其它具备mesh自组网功能的家电设备实现本地组网,再通过mesh组网网关代理上网,实现数据远程交互;手机通过蓝牙方式也可直接与本地mesh网络组网,直接与本地mesh组网设备通信,本地mesh自组网通过网关代理上网后,将数据传输到云数据中心;其他终端或移动终端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该数据中心的数据,手机终端连接APP就可以实现地弹簧的远程监控与控制;配套的网关也采用E104

BT10实现与本地mesh节点自组网,再由网关的DM9000网络适配器连接外网,支持TCP/UDP协议,或网
关内嵌上行速率不低于30Mbps下行速率不低于100Mbps的4G移动通信模块E840

TTL

4G04代理上网,同样支持TCP/UDP实现远程数据交互。
[0010]优选的,所述通信模块连接有具备网关密码开门功能的摄像头控制模块,摄像头控制模块包括有摄像头单元、麦克风单元、扩音器单元、人脸识别单元、无线通信单元等;无线通信单元与通信模块、手机终端APP联接;摄像头控制模块的型号为ov7670 OV7725摄像头模块模,连接AD828麦克风和扩音器一体化模块单元,并通过一颗STM32芯片处理图像信息,通过人脸识别单元实行人脸识别读取,将获得的人脸信息发送到通讯模块,通讯模块将信息发送至主控模块后再发送指令给电机单元,从而地弹簧装置实行自动开启门,合法人员核准自动进出。
[0011]优选的,所述地弹簧装置要实现开锁功能的结构组件包括有磁感线圈模块和插销杆,磁感线圈模块为中空形状,插销杆通过磁感线圈的中空部位插入磁感线圈内部,插销杆为磁化铸铁材质,接通电以后主控模块对磁感线圈模块可实现正负极供电的切换,使插销杆在磁感线圈内实现前后的运动,插销杆插入传动齿轮齿槽内,从而完成门锁的开启与关闭功能;在紧急情况下,室内的人可通过该模块机构的设置,实现地弹簧门的手动操作,手动控制开锁结构组件为插销式门锁机构,当地弹簧处于非电控状态时,手动控制可将蜗杆脱离蜗轮结构,这样就可实现手动开门。
[0012]所述的一种可物联网自控门地弹簧装置,技术基本原理如下:所述可物联网自控门地弹簧装置,通过主控模块实现对电机驱动模块的驱动、管理和转动控制,电机转动时,电机带动第一齿轮开始旋转,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进行旋转,第二齿轮带动蜗杆进行转动,蜗杆带动蜗轮和门轴安装位进行转动,进一步带动门轴安装位上的六棱卡槽卡住的门转轴进行转动,同样道理,电机转动的方向决定了门是做开启动作还是关闭动作;地弹簧装置也可以当作门锁使用,也可与其他智能门锁配合使用实现自动控制开门,也可实现用户语音远程控制打开门和关闭门功能。
[0013]所述地弹簧装置的有益效果还在于进行智能化的升级后,可以应用到不同场景下的门上,而且升级方式对地弹簧原本的结构和安装办法不会发生任何改变,也就是说,在不更换原来的门前提下即可完成更新改造,衍生性强,通过主控模块的升级可以实现更多的安全保护功能,其实地弹簧装置完全可以普及使用,甚至取代一般门锁。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摄像头控制模块爆炸图;图3为电路板模块构成图;图4为手动控制开锁结构组件构成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系统运行框图;图6为组网拓扑图示意。
[0015]图中:6电机;7电池;8电路板;9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蜗杆;12门轴安装位;13蜗轮;14第一轴承座;15第二轴承座;16电机驱动模块;17电源模块;18主控模块;19通信模块;20壳体;21摄像头控制模块;22摄像头单元;23麦克风单元;24扩音器单元;25人脸识别单元;26无线通信单元;27磁感线圈模块;28插销杆;35手动控制开锁结构组件;38扬声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7]如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物联网自控门地弹簧装置,包括壳体20,壳体20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座14、电机6、电池7、电路板8等部件;电机6的输出轴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9,第一轴承座14内转动安装有蜗杆11,蜗杆11的两端均延伸至第一轴承座14外,蜗杆1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10,第二齿轮10与第一齿轮9相互啮合,壳体20内转动安装有蜗轮13,蜗杆11位于蜗轮13和电机6之间,蜗杆11与蜗轮13相互啮合,蜗轮13的上顶部固定安装有门轴安装位12,壳体20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座15,蜗杆11远离第二齿轮10的一端转动安装在第二轴承座15上,壳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物联网自控门地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结构(20),所述壳体的底部内壁上安装有第一轴承座(14)、电机(6)、电池(7)、电路板(8)等组成部件;所述电机(6)的输出轴端安装有第一齿轮(9),第一轴承座(14)内安装有蜗杆(11),蜗杆(11)的两端均延伸至第一轴承座(14)外,蜗杆(11)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齿轮(10),第二齿轮(10)与第一齿轮(9)相互啮合,壳体(20)内转动安装有蜗轮(13),蜗杆(11)位于蜗轮(13)和电机(6)之间,蜗杆(11)与蜗轮(13)相互啮合,蜗轮(13)的上顶部预留安装有门轴的安装位置(12),壳体(20)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座(15),蜗杆(11)远离第二齿轮(10)的一端转动安装在第二轴承座(15)上,壳体(20)的一侧内壁上还安装有扬声器(3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物联网自控门地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8)的顶部依次固定安装有电机驱动模块(16)、电源模块(17)、主控模块(18)和通信模块(1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物联网自控门地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驱动模块(16)分别与电机(6)和主控模块(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祖越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中建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