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心梁柱节点的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4861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加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偏心梁柱节点的加固结构,包含竖向加强板;所述竖向加强板一面连接于偏心的梁结构更靠近柱结构中心线的侧壁;所述竖向加强板另一面连接于所述柱结构的侧壁;所述竖向加强板分别与梁结构和柱结构的接触面设置有粘结剂。应用该偏心梁柱节点加固结构,解决了现有混凝土加腋需要破坏节点区域的板面并对其防水功能产生影响的问题。产生影响的问题。产生影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偏心梁柱节点的加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物加固
,特别是一种偏心梁柱节点的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梁柱节点区域,有时会出现梁的中心线与柱的中心线产生较大偏离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节点核心区有效受剪面积减小、剪应力增大,从而使节点核心区受剪有效范围内、外的剪切变形产生差异;且过大的偏心还会导致梁端弯矩作用在节点上时出现额外扭矩;上述不利因素容易导致柱身出现纵向裂缝。
[0003]目前现有加固方法是增加斜向分布的混凝土加腋,但这种做法需要凿除节点区的部分混凝土结构以露出节点区的钢筋,从而进行混凝土加腋的钢筋捆扎;且为了从上方浇筑新的混凝土结构还须凿除节点上方板面的混凝土,从而会破坏上方板面如地下室屋顶的整体性并影响防水,且现场植筋工作量大,对用户的心理影响也较大;对于已经施工完毕或投入使用的场所,需要现浇混凝土的现有加固方法难以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加固偏心梁柱节点的方案需要破坏节点区域上方板面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偏心梁柱节点的加固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偏心梁柱节点的加固结构,包含竖向加强板;所述竖向加强板包含板结构一和板结构二;所述板结构一连接于偏心的梁结构更靠近柱结构中心线的侧壁;所述板结构二连接于所述柱结构的侧壁;所述竖向加强板分别与梁结构和柱结构的接触面均设置有粘结剂。
[0007]竖向加强板包含的板结构一与板结构二,其形状配合不同的梁结构和柱结构可以是不同形状;如对于常规的方形截面的梁结构和柱结构,板结构一与板结构二均是平面板材并组合为“L”形竖向加强板;对于方形截面的梁结构和圆形截面的柱结构,板结构一为平面板材,板结构二为贴合柱结构表面的弧形板材。
[0008]包含板结构一与板结构二的竖向加强板,可以是一体化成型,也可以是分布制造两块板后将两块板连接。
[0009]当竖向加强板对于竖向加强板连接于梁结构的部分沿所述梁结构的长度l
x
,以及竖向加强板连接于柱结构的部分沿偏心方向的长度b
x
;可以结合梁结构和柱结构的具体情况计算,或参考现有混凝土结构建筑标准进行计算,如以下公式:
[0010][0011]式中b
b
为梁结构的宽度;b
c
为柱结构横截面沿偏心方向的长度;x为梁结构偏心方向的侧壁与柱结构侧壁的距离。
[0012]本方案通过粘结剂将竖向加强板连接于梁结构和柱结构并将他们连接为一个整
体,竖向加强板分别与梁结构和柱结构的整个接触面均可传递载荷,即为原偏心梁柱节点区域的载荷提供了额外的载荷传递路径,增大了总传力面积,能相对减小梁结构和柱结构所受应力;且即使梁结构相对柱结构有较大偏心,其载荷通过贴合于柱结构的竖向加强板转接后能被更均匀的传递于柱结构各处,从而增加梁柱节点的有效受剪面积,减小偏心载荷产生的额外扭矩。
[0013]相比于现有技术方案,本方案不需要现浇混凝土,因此无需破坏梁柱节点上方板面,从而不会对梁柱节点上方板面的防水功能造成影响;且无需现浇混凝土的本方案对施工设备和现场配合要求低,即使是已经施工完毕或已投入使用的场所也可以加装本加固结构;同时本方案施工时产生的建渣少,更符合绿色建筑要求。
[001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还包含连接于所述梁结构的梁箍板;所述梁箍板从所述梁结构两侧将所述竖向加强板夹紧于所述梁结构。
[0015]本方案设置的梁箍板能通过其与竖向加强板的接触面向竖向加强板施加压力,从而保证粘结的可靠性。
[0016]梁箍板可以通过是利用自身形状将竖向加强板夹紧于梁结构,如将梁箍板制作为“凹”形,且槽宽对应梁结构的宽度和其两侧竖向加强板的宽度之和;梁箍板也可以做成带活动部件的结构,通过其上活动部件执行夹紧动作;梁箍板也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于梁结构,并将竖向加强板压紧于所述梁结构。
[0017]由于梁箍板主要负责将竖向加强板压紧于梁结构和柱结构表面,因此其连接件不需要承担过多剪切载荷,能保证梁箍板与梁结构和柱结构的连接可靠即可;可以直接以铆钉固定于梁结构和柱结构,无需钻额外的通孔,减少对梁结构和柱结构的破坏。
[0018]梁箍板可以沿梁的方向布置多个以增加对竖向加强板的压紧力和竖向加强板被压紧部分的面积,以进一步增强粘结的可靠性;当设置多个梁箍板,可增加箍板压板将多个梁箍板一起压紧于梁结构,在进一步增强粘结的可靠性的同时,还能增加整个加固结构的整体性。
[001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梁箍板与所述梁结构侧壁重合部分的高度大于或等于一百二十毫米;所述梁箍板与所述梁结构侧壁重合部分的宽度大于或等于一百毫米;所述梁箍板与所述竖向加强板接触部分的高度大于或等于一百毫米;所述梁箍板与所述竖向加强板接触部分的宽度大于或等于一百毫米。
[0020]梁箍板分别与梁结构、竖向加强板重合部分的具体尺寸应根据规定的安全系数、紧固件尺寸以及布置决定。
[0021]本方案规定了梁箍板分别与梁结构侧壁、竖向加强板重合部分的最小尺寸,能确保梁箍板可靠地将竖向加强板压紧于梁结构。
[002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每根所述梁结构至少连接有两个所述竖向加强板;连接于同一根所述梁结构的各所述竖向加强板沿所述柱结构的高度间隔或连续布置。
[0023]由于竖向加强板的加固效果和竖向加强板的面积正相关,本方案通过多个竖向加强板对梁柱节点进行加固,可通过增加或减少竖向加强板的数量改变竖向加强板面积总和,从而改变加固效果以应对不同的载荷情景;
[0024]本方案能够实现竖向加强板的标准化,有益于大批量生产,从而节约成本,缩短设计周期。
[002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柱结构连接有至少两条所述梁结构;所述梁结构之间相邻的所述竖向加强板焊接连接。
[0026]当同时有两条及以上的梁结构连接于柱结构时,各梁结构将他们轴线所形成的平面分割为若干象限,会出现两个竖向加强板分布于同一个象限中的情形;这种情况下可将分布于同一象限,即相邻的两个竖向加强板焊接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如对于连接两条梁结构的梁柱节点,将两块“L”形截面的竖向加强板焊接连接,形成“W”形截面的整体结构。
[0027]本方案可以进一步提高梁柱节点的整体性。
[002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粘结剂为环氧树脂。
[0029]环氧树脂粘附力强,力学性能好,化学性能稳定,能保证竖向加强板与梁结构和柱结构之间的连接可靠,使用寿命长;且环氧树脂固化温度范围大,能降低本方案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要求。
[003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竖向加强板还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于对应的所述梁结构和所述柱结构。
[0031]螺纹连接可以作为粘结剂连接的辅助,将一部分载荷传递到柱结构的内部,并通过旋紧螺纹连接的各紧固件将竖向加强板压紧于梁结构和柱结构,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偏心梁柱节点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竖向加强板(3);所述竖向加强板(3)包含板结构一(32)和板结构二(33);所述板结构一(32)连接于梁结构(1)更靠近柱结构(2)中心线的侧壁;所述板结构二(33)连接于所述柱结构(2)的侧壁;所述竖向加强板(3)分别与梁结构(1)和柱结构(2)的接触面均设置有粘结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偏心梁柱节点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连接于所述梁结构(1)的梁箍板(5);所述梁箍板(5)从所述梁结构(1)两侧将所述竖向加强板(3)夹紧于所述梁结构(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偏心梁柱节点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梁箍板(5)与所述梁结构(1)侧壁重合部分的高度大于或等于一百二十毫米;所述梁箍板(5)与所述梁结构(1)侧壁重合部分的宽度大于或等于一百毫米;所述梁箍板(5)与所述竖向加强板(3)接触部分的高度大于或等于一百毫米;所述梁箍板(5)与所述竖向加强板(3)接触部分的宽度大于或等于一百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偏心梁柱节点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梁结构(1)至少连接有两个所述竖向加强板(3);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雪琳张成龙齐拥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成都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