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高山峡谷区边坡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91522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高山峡谷区边坡工程设计,包括:边坡主体、框架机构、防护机构和加装组件;边坡主体上开凿有凹槽,边坡主体内设有收集框,收集框上连接有连接管;框架机构设于凹槽内,框架机构包括主框体,主框体上安装有支撑框架,主框体和支撑框架上均设有若干分隔立板;防护机构设于主框体上,防护机构包括左支撑立柱和右支撑立柱,左支撑立柱与右支撑立柱之间设有加装组件,加装组件用于阻挡石子,防止石子滚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相应机构的设置,提高对边坡的管理效果,使石子不会向下滚落,从而不会影响车辆的通行,更加不会出现山体滑坡的情况,从而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避免造成人员的伤亡。避免造成人员的伤亡。避免造成人员的伤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高山峡谷区边坡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边坡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的高山峡谷区边坡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BIM建筑信息模型,是国际建筑师协会力推的技术层面。BIM作为建设项目的一个完整的信息承载体,它是一种创新的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方法。其主要的特点是可以持续即时的提供高质、一致、可靠的项目设计规模、进程和成本信息。在一些高山峡谷区边坡工程中常会使用BIM,提高边坡的管理效果。但现有技术中边坡工程设计较差,使得边坡仍然会出现石子掉落或山体滑坡的现象,从而影响车辆的通过,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进而引发人员的伤亡。
[0003]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BIM的高山峡谷区边坡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高山峡谷区边坡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边坡管理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基于BIM的高山峡谷区边坡工程设计,包括:边坡主体、框架机构、防护机构和加装组件;
[0007]所述边坡主体上开凿有凹槽;
[0008]所述框架机构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框架机构包括主框体,所述主框体上安装有支撑框架,所述主框体和支撑框架上均设有若干分隔立板;
[0009]所述防护机构设于所述主框体上,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左支撑立柱和右支撑立柱,所述左支撑立柱与右支撑立柱之间设有加装组件,所述加装组件用于阻挡石子,防止石子滚落。
[0010]进一步地,所述边坡主体内设有收集框,用于将多余的水流收集起来,从而方便进行存储,有利于资源的利用,所述收集框上连接有连接管,用于将收集框和存储槽连通起来,从而方便水流动;
[0011]所述连接管内设有过滤件,用于过滤掉杂质,使杂草或石子不会进入到存储槽内,从而使输送管不会发生堵塞的情况。
[0012]进一步地,所述边坡主体内开凿有存储槽,用于存储水流,从而当边坡主体干旱时,能够提供水源,方便对边坡主体进行浇灌,所述连接管远离收集框的一端插设于所述存储槽内。
[0013]进一步地,所述边坡主体上安装有水泵,用于将存储槽内的水流抽出,所述水泵上连接有输送管和抽水管,均用于输送水流;
[0014]所述抽水管插设于所述存储槽内,方便将存储槽内的存储水抽出,所述输送管与主框体相连通设置,使抽出的水流能够输送到主框体内。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主框体和支撑框架上均安装有多个灌溉管,用于将水流引导到边坡主体的内部,从而提高灌溉效果,降低边坡主体出现滑坡的概率,所述主框体与收集框之间连接有多个下漏管,用于引导多余水流进入到收集框内,方便进行收集。
[0016]进一步地,所述加装组件包括防护网,用于防止石子滑落,保障通行车辆的安全,所述防护网的一侧安装有一对支撑弯杆,用于卡合在下固定套和上固定套内,从而实现防护网的安装,一对所述支撑弯杆方向相反设置。
[0017]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网远离支撑弯杆的一侧设有固定块,用于支撑固定下固定套,防止下固定套晃动或脱落,所述固定块上连接有与支撑弯杆相匹配的下固定套,用于卡住其中一个支撑弯杆,从而达到支撑固定的作用,进而将防护网固定住。
[0018]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网上开凿有滑槽,为升降支撑滑块的升降移动提供空间,所述滑槽内设有升降支撑滑块,用于支撑固定上固定套,防止上固定套脱落;
[0019]所述升降支撑滑块的一端连接有与支撑弯杆相匹配的上固定套,用于卡住另外一个支撑弯杆,从而配合下固定套将一对支撑弯杆均固定住,进而实现固定防护网的作用;
[0020]所述上固定套上安装有拉环,用于拉动上固定套移动,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
[0021]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支撑滑块上插设有固定杆,对升降支撑滑块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升降支撑滑块不会出现倾斜的情况,所述固定杆固定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固定杆上套设有压紧弹簧,用于压紧升降支撑滑块,从而避免上固定套出现晃动,提高固定效果,增加装置的稳定性。
[0022]一种基于BIM的高山峡谷区边坡工程设计的施工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3]S1、在框架机构使用时,通过支撑框架和分隔立板会将边坡主体分为多个块状,从而降低泥土出现滑坡的概率,并且主框体也能起到阻挡石子滑落的作用,进而能够保证来往通行的车辆的安全;
[0024]S2、当外界下雨时,雨水会顺着主框体向下流动,然后通过灌溉管流入到土壤内部,从而提高土壤内部的湿润度,而多余的雨水会通过下漏管流入到收集框,然后通过过滤件的过滤排入到存储槽内存储;
[0025]S3、而当外界干旱时,工作人员可以启动水泵,通过抽水管将存储槽内的存储水抽出,然后通过输送管输送到主框体内,最后通过灌溉管输送到土壤内;
[0026]S4、并且工作人员可以对加装组件随意进行拆卸和安装,方便进行清理,当需要安装加装组件时;
[0027]S5、工作人员拉动拉环,使拉环带动上固定套上升,从而使升降支撑滑块向上移动,进而使下固定套和上固定套的距离增大;
[0028]S6、然后将防护网下端的支撑弯杆先插入到下固定套内,然后松开拉环,使上固定套也将上端的支撑弯杆卡住,从而达到固定防护网的作用。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30]本专利技术通过相应机构的设置,提高对边坡的管理效果,使石子不会向下滚落,从而不会影响车辆的通行,更加不会出现山体滑坡的情况,从而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避免造成人员伤亡。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基于BIM的高山峡谷区边坡工程设计的立体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基于BIM的高山峡谷区边坡工程设计的剖面图;
[0034]图3为图2中A处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图2中B处结构示意图;
[0036]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框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6为图5中C处结构示意图。
[0038]图中:1.边坡主体、101.收集框、102.连接管、103.过滤件、104.存储槽、105.水泵、106.输送管、2.框架机构、201.主框体、202.支撑框架、203.分隔立板、204.灌溉管、205.下漏管、3.防护机构、301.左支撑立柱、302.右支撑立柱、303.加装组件、304.防护网、305.支撑弯杆、306.固定块、307.下固定套、308.升降支撑滑块、309.上固定套、310.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高山峡谷区边坡工程设计,其特征在于,包括:边坡主体(1),所述边坡主体(1)上开凿有凹槽;框架机构(2),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框架机构(2)包括主框体(201),所述主框体(201)上安装有支撑框架(202),所述主框体(201)和支撑框架(202)上均设有若干分隔立板(203);防护机构(3),设于所述主框体(201)上,所述防护机构(3)包括左支撑立柱(301)和右支撑立柱(302),所述左支撑立柱(301)与右支撑立柱(302)之间设有加装组件(303),所述加装组件(303)用于阻挡石子,防止石子滚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高山峡谷区边坡工程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主体(1)内设有收集框(101),所述收集框(101)上连接有连接管(102),所述连接管(102)内设有过滤件(1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高山峡谷区边坡工程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主体(1)内开凿有存储槽(104),所述连接管(102)远离收集框(101)的一端插设于所述存储槽(104)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高山峡谷区边坡工程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主体(1)上安装有水泵(105),所述水泵(105)上连接有输送管(106)和抽水管,所述抽水管插设于所述存储槽(104)内,所述输送管(106)与主框体(201)相连通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高山峡谷区边坡工程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体(201)和支撑框架(202)上均安装有多个灌溉管(204),所述主框体(201)与收集框(101)之间连接有多个下漏管(20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高山峡谷区边坡工程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装组件(303)包括防护网(304),所述防护网(304)的一侧安装有一对支撑弯杆(305),一对所述支撑弯杆(305)方向相反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高山峡谷区边坡工程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304)远离支撑弯杆(305)的一侧设有固定块(306),所述固定块(306)上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应华王崇鉴孔锐景磊幸可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成都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