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段式填料结构的油品过滤及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4837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段式填料结构的油品过滤及净化装置,包括:进油阀(1)、进油端封头(2)、装置过滤段筒体(3)、装置过滤段填料层(4)、装置过滤段排污槽(5)、装置过滤段排污阀(6)、装置净化段筒体(7)、装置净化段填料层(8)、装置净化段排污槽(9)、装置净化段排污阀(10)、排油端封头(11)、排油阀(12),其特征在于:利用不同粒径亲水疏油的陶瓷球形成的装置过滤段填料层(4)进行一次过滤处理,再利用具有良好吸附性的粉煤灰形成的装置净化段填料层(8)进行二次净化处理,实现油品的过滤及净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同时实现油品的过滤及净化,可处理粒径范围分布广、杂质含量大的油品,优势明显。势明显。势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段式填料结构的油品过滤及净化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油品过滤及净化的
,是一种利用分段填料床结构对油品进行过滤及净化处理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煤化工、钢铁冶金、电力、石油化工等重工业领域的设备润滑油、液压油、原料油等油品,由于工作工况的原因,大都含有大量的杂质颗粒,如何脱除这类油品的杂质颗粒,保证油品性能的温度,一直是这类重工业领域关心的重要问题。
[0003]根据油品中杂质颗粒的粒径大小,目前常用的油品杂质颗粒脱除技术有以下几种:1) 针对杂质颗粒粒径大、数量多的油品,多采用滤网或滤芯过滤器的方式进行,优点是处理量较大、效率高,但对微小颗粒的处理效果较差。2) 针对滤网或滤芯过滤的不足,对于杂质颗粒粒径分布范围较大的油品,可采用离心分离的方式进行除杂,利用高速离心力使得杂质颗粒附着在离心机的内壁上,定期清除,离心分离的优点是处理杂质颗粒的粒径范围大、效率高,但对于油中细微粒径的杂质颗粒、水分、胶质杂质等处理效果较差。3) 针对油品中细微粒径的杂质颗粒,目前常用的是静电净油技术,利用电场力的作用,使得杂质颗粒在电极结构上形成附着聚集,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通过重力作用从排污阀排出。另外,为增强电场力的作用面积,可在电场中填充玻璃球、陶瓷球、钢球等颗粒,利用填充颗粒增加吸附面积,以提高微小颗粒杂质的去除效率。静电净油技术对于细微粒径的杂质颗粒、胶质、水分等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对于大粒径杂质、酸性组分等的脱除效果较差。
[0004]从上述分析可知,对于杂质颗粒粒径范围分布广、杂质含量大的油品,如何实现颗粒、胶质、水分、酸性组分等杂质的有效脱除,是目前油品过滤及净化处理关注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杂质颗粒粒径范围分布广、杂质含量大的油品,提出了一种分段式填料结构的油品过滤及净化装置,首先利用不同粒径混合均匀的亲水疏油的陶瓷球形成的迷宫结构填料层进行一次过滤处理,去除大粒径杂质颗粒和大部分水分,再利用具有极大比表面积和良好吸附性的粉煤灰填料层进行二次净化处理,去除油品中的细微颗粒、胶质、剩余微水和酸性组分等杂质,实现油品的过滤及净化。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分段式填料结构的油品过滤及净化装置,包括:进油阀(1)、进油端封头(2)、装置过滤段筒体(3)、装置过滤段填料层(4)、装置过滤段排污槽(5)、装置过滤段排污阀(6)、装置净化段筒体(7)、装置净化段填料层(8)、装置净化段排污槽(9)、装置净化段排污阀(10)、排油端封头(11)、排油阀(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油端封头(2)和排油端封头(11)均为带法兰结构的椭圆封头,并通过法兰、螺栓、螺母、垫片、O型圈分别与装置过滤段筒体(3)和装置净化段筒体(7)形成密封连接。同时,所述的进油阀(1)和排油阀(12)分别通过输油管道与进油端封头(2)和排油端封头(11)相连。另外,所述的装置过滤段筒体(3)与
装置净化段筒体(7)之间通过法兰、螺栓、螺母、垫片和O型圈形成密封连接。
[0008]进一步,所述的装置过滤段填料层(4)设于装置过滤段筒体(3)内,由过滤段填料层前挡板(4

1)、过滤段填料床(4

2)和过滤段填料层后挡板(4

3)组成。同时,所述的过滤段填料床(4

2)由粒径0.5mm~2.5mm、亲水疏油的陶瓷球混合均匀后填充而成,其中, 0.5mm~1mm的陶瓷球占比为35%~50%,1mm~1.5mm的陶瓷球占比为25%~30%、1.5mm~2mm的陶瓷球占比为20%~25%,2.5mm~2mm的陶瓷球占比为5%~10%。其次,所述的过滤段填料层前挡板(4

1)和过滤段填料层后挡板(4

3)开有大小相同、均匀遍布整个挡板的圆形小孔,其中圆形小孔的孔径为0.1mm~0.2mm。另外,所述的装置过滤段排污槽(5)设于装置过滤段筒体(3)下部,处于装置过滤段填料层(4)来油端之前,同时其下部通过输油管道与装置过滤段排污阀(6)相连。
[0009]进一步,所述的装置净化段填料层(8)设于装置净化段筒体(7)内,由净化段填料层前挡板(8

1)、净化段填料床(8

2)和净化段填料层后挡板(8

3)组成。同时,所述的净化段填料床(8

2)为粉煤灰填料床,其中,床层中粉煤灰的粒度范围为125微米~150微米。其次,所述的净化段填料层前挡板(8

1)和净化段填料层后挡板(8

3)开有大小相同、均匀遍布整个挡板的微孔,其中微孔的孔径为45微米~50微米。另外,所述的装置净化段排污槽(9)设于装置净化段筒体(7)下部,处于装置净化段填料层(8)来油端之前,同时其下部通过输油管道与装置净化段排污阀(10)相连。
[0010]进一步,所述的进油阀(1),进入其中的油品温度为60℃~70℃。
[0011]进一步,所述的进油阀(1),进入其中的油品压力为0.3MPa(G)~0.6MPa(G)。
[0012]进一步,所述的装置过滤段填料层(4)和装置净化段填料层(8),油品在其中的停留时间不少于30分钟。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以下方面。
[0014](1) 本技术装置利用不同粒径混合均匀的亲水疏油的陶瓷球形成的迷宫结构填料层进行一次过滤处理,填料床层可过滤和容纳不同粒径的杂质颗粒,过滤效率高,相对滤芯结构维护处理方便。同时,利用亲水疏油的陶瓷球形成填料床层,在过滤杂质颗粒的同时还可以实现油品中水分的聚结分离,这在油品含水量较大的时候尤其明显。
[0015](2) 本技术装置利用具有极大比表面积和良好吸附性的粉煤灰填料层进行二次净化处理,粉煤灰特具的良好吸附性能可有效地去除油品中剩余的细微颗粒、胶质、剩余微水和酸性组分等杂质,实现油品的净化。
[0016](3) 相对于传统的滤网或滤芯过滤、离心分离技术及静电净油技术来说,本技术装置可同时实现油品的过滤及净化,处理效率高、效果好,且可处理杂质颗粒粒径范围分布广、杂质含量大的油品,在油品过滤及净化处理上的优势明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装置示意图,包括:进油阀(1)、进油端封头(2)、装置过滤段筒体(3)、装置过滤段填料层(4)、装置过滤段排污槽(5)、装置过滤段排污阀(6)、装置净化段筒体(7)、装置净化段填料层(8)、装置净化段排污槽(9)、装置净化段排污阀(10)、排油端封头(11)、排油阀(12)。
[0018]图2为装置过滤段填料层(4)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过滤段填料层前挡板(4

1)、过
滤段填料床(4

2)和过滤段填料层后挡板(4

3)。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段式填料结构的油品过滤及净化装置,包括:进油阀(1)、进油端封头(2)、装置过滤段筒体(3)、装置过滤段填料层(4)、装置过滤段排污槽(5)、装置过滤段排污阀(6)、装置净化段筒体(7)、装置净化段填料层(8)、装置净化段排污槽(9)、装置净化段排污阀(10)、排油端封头(11)、排油阀(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油端封头(2)和排油端封头(11)均为带法兰结构的椭圆封头,并通过法兰、螺栓、螺母、垫片、O型圈分别与装置过滤段筒体(3)和装置净化段筒体(7)形成密封连接;所述的进油阀(1)和排油阀(12)分别通过输油管道与进油端封头(2)和排油端封头(11)相连;所述的装置过滤段筒体(3)与装置净化段筒体(7)之间通过法兰、螺栓、螺母、垫片和O型圈形成密封连接;所述的装置过滤段填料层(4)设于装置过滤段筒体(3)内,由过滤段填料层前挡板(4

1)、过滤段填料床(4

2)和过滤段填料层后挡板(4

3)组成;所述的过滤段填料床(4

2)由粒径0.5mm~2.5mm、亲水疏油的陶瓷球混合均匀后填充而成,其中,0.5mm~1mm的陶瓷球占比为35%~50%,1mm~1.5mm的陶瓷球占比为25%~30%、1.5mm~2mm的陶瓷球占比为20%~25%,2.5mm~2mm的陶瓷球占比为5%~10%;所述的过滤段填料层前挡板(4

1)和过滤段填料层后挡板(4

3)开有大小相同、均匀遍布整个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凌欧阳平贾艳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商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