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倪小丽专利>正文

一次性无损伤吸痰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4447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次性无损伤吸痰管,包括吸痰管本体,所述吸痰管本体包括管体和设在管体一端的管头,所述管头呈半球形,半球形管头的顶端设有孔径小于管体内径的端吸孔,管头的外壁上间隔设有若干微吸孔;管体与管头相接侧的外壁上间隔设有若干侧吸孔,管体远离管头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吸引连接装置的连接椎头,与连接椎头相接侧的管体上还设有用于控制吸痰负压压力的控制开关。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一次性无损伤吸痰管,能有效解决现有吸痰管吸痰时容易造成患者鼻腔、咽部或气管内粘膜机械性损伤的问题。械性损伤的问题。械性损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无损伤吸痰管


[0001]本技术涉及吸痰管
,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无损伤吸痰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临床上吸痰时,是把吸痰管连接负压吸引器,将吸痰管插入患者鼻腔、口腔或气管导管,利用负压的原理清除患者咽部或气管内的痰液或其他分泌物。目前普遍应用的吸痰管为一次性的、头端直通开口、侧壁开有小孔的管。使用过程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头端直通环形开口,在插入鼻腔、口腔、气管导管达咽部或气管管腔时,很容易因为吸痰管头端开口的“锋利”,造成部分患者鼻腔、咽部或气管内粘膜的机械性损伤而出血,特别对于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甚至会引发大出血。因此,急需一种避免因吸痰管插入患者鼻腔、咽部或气管内而造成粘膜损伤的一次性无损伤吸痰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次性无损伤吸痰管,能有效解决现有吸痰管吸痰时容易造成患者鼻腔、咽部或气管内粘膜机械性损伤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一次性无损伤吸痰管,包括吸痰管本体,所述吸痰管本体包括管体和设在管体一端的管头,所述管头呈半球形,半球形管头的顶端设有孔径小于管体内径的端吸孔,管头的外壁上间隔设有若干微吸孔;管体与管头相接侧的外壁上间隔设有若干侧吸孔,管体远离管头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吸引连接装置的连接椎头,与连接椎头相接侧的管体上还设有用于控制吸痰负压压力的控制开关。
[0006]优选地,所述端吸孔为圆形孔,且端吸孔的圆心位于管体中轴线的延长线上;所述微吸孔为圆形孔,且微吸孔绕管头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侧吸孔为椭圆形孔,且至少设有两个,椭圆形侧吸孔的长轴方向与管体的轴向一致。
[0007]优选地,所述管体上设有刻度线,且管体与管头的相接处为刻度线的起始端,管体的控制开关处为终止端。
[0008]优选地,所述管头的外壁设有遇水润滑的亲水润滑涂层。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一次性无损伤吸痰管,采用半球形、且端吸孔小于管内径的“钝头”结构,可有效避免吸痰管头端进入鼻腔、咽部及气管时对粘膜造成切割样机械性损伤,同时利用端吸孔、微吸孔以及管体上的侧吸孔,可有效实现痰液的快速吸引,减少患者的不适时间;同时利用控制开关对吸痰压力进行调节控制,以满足不同的使用条件。
[0010]另外为了明确吸痰管插入深度,在吸痰管的管体上设置刻度线,这样即可清楚知晓吸痰的确切部位,提高吸痰效率。同时在管头设置的亲水润滑涂层在湿水后能够大大降低管头摩擦力,减小吸痰管插入时与粘膜的摩擦从而减少损伤。
[0011]本技术的一次性无损伤吸痰管在使用时,先将吸痰管的连接椎头与吸引连接装置连接,之后将控制开关打开,将吸痰管管头浸湿无菌生理盐水后,顺着患者鼻腔、口腔
或气管导管插到咽部或气管内,吸痰时关闭控制开关,痰液即从吸痰管的端吸孔、微吸孔和侧吸孔进入吸痰管管体内。该吸痰管置入速度快、摩擦小,在端吸孔、微吸孔和侧吸孔的配合下能够快速全方位实现吸痰,有效提高吸痰效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次性无损伤吸痰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0014]图中:1.管体;11.控制开关;12.侧吸孔;13.刻度线;2.管头;21.端吸孔;22.微吸孔;3.连接椎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技术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技术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0016]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图1和2所示,一种一次性无损伤吸痰管,包括吸痰管本体,吸痰管本体包括管体1和设在管体1一端的管头2,其中管头2设置为半球形,半球形开口端与管体无缝连接,半球形管头2的顶端设有孔径小于管体1内径的端吸孔21,端吸孔21为圆形孔,且端吸孔21的圆心位于管体1中轴线的延长线上;管头2的外壁上间隔设有多个微吸孔22,微吸孔22为圆形孔孔径较小,参考图1或图2,微吸孔22绕管头2的周向均匀分布;管体1与管头2相接侧的外壁上间隔设有若干侧吸孔12,侧吸孔12为椭圆形孔,且设置有两个以上,椭圆形侧吸孔12的长轴方向与管体1的轴向一致;管体1远离管头2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吸引连接装置的连接椎头3,与连接椎头3相接侧的管体1上还设有用于控制吸痰负压压力的控制开关11。
[0017]另外,管体1上设有刻度线13,且管体1与管头2的相接处为刻度线的0端,管体的控制开关处为终止端,且刻度线的分度值为1mm;除此之外,本实施例在管头外壁还设有遇水润滑的BR型亲水润滑涂层,润滑表面可有效减轻介入力度,使吸痰管更加容易贯通鼻腔、口腔、气管导管和自然腔道,避免了可能的穿刺及摩擦损伤。
[0018]本技术的一次性无损伤吸痰管的使用方法如下:使用时,先将吸痰管的连接椎头与吸引连接装置连接,之后打开控制开关,将吸痰管管头采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湿,再将管头端顺着鼻腔、口腔或气管导管插到咽部或气管内,具体插入长度取决于当前吸痰环境,插到适当位置后,关闭控制开关,打开吸引连接装置,痰液从端吸孔、微吸孔和侧吸孔进入吸痰管的管体内,即完成吸痰操作。
[0019]本技术的吸痰管管头呈半球形,且端吸孔孔径小于管内径,该钝头结构可有效避免吸痰管管头端进入鼻腔、咽部及气管时对粘膜造成的切割样机械性损伤,同时不影响痰液的吸引效果;另外吸痰管管头端的亲水润滑涂层,在湿水后润滑可减少插入时吸痰管与粘膜的摩擦而减少损伤;管体上标有的刻度值,可明确吸痰管插入的深度从而知晓吸痰的确切部位。
[0020]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获知本技术中记载内容后,在
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其作出若干同等变换和替代,这些同等变换和替代也应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无损伤吸痰管,包括吸痰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管本体包括管体和设在管体一端的管头,所述管头呈半球形,半球形管头的顶端设有孔径小于管体内径的端吸孔,管头的外壁上间隔设有若干微吸孔;管体与管头相接侧的外壁上间隔设有若干侧吸孔,管体远离管头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吸引连接装置的连接椎头,与连接椎头相接侧的管体上还设有用于控制吸痰负压压力的控制开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无损伤吸痰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吸孔为圆形孔,且端吸孔的圆心位于管体中轴线的延长线上。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小丽
申请(专利权)人:倪小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