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源脊柱内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54097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源脊柱内镜系统。所述无源脊柱内镜系统包括:脊柱内镜本体和与所述脊柱内镜本体相适配用于收纳的收纳盒;所述脊柱内镜本体包括操作主体以及与所述操作主体一体构成的内镜杆部,所述操作主体内设置有电池一、LED冷光源、微型摄像机、电池二和W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源脊柱内镜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无源脊柱内镜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常见严重疾病之一,常引起慢性腰腿痛及功能障碍,长期困扰患者身心健康,对社会生产及社会经济造成严重负担。既往临床治疗方法常采用开放式手术,即腰椎后路手术,切开皮肤,剥离肌肉,切除腰椎椎板,将压迫神经的突出椎间盘组织及增生肥厚至狭窄的骨性结构切除(手术减压),其手术创伤大,患者恢复时间长。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脊柱内镜应运而生,经皮脊柱内镜手术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其手术定位精确目的性强,微创安全性高,创伤小不易出血,恢复快速不易复发,费用较开放手术低,取得了巨大社会及经济效益,使广大患者受益。
[0003]目前的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操作流程多为:以病变位为例,病人取左/右侧卧位,消毒铺巾。C形臂X光机透视下确定病变间隙体表投影,取椎间盘水平线上、脊柱后正中线旁开10cm为进针点,1%利多卡因逐层浸润麻醉,穿刺针与躯干矢状面呈35
°
水平面10
°
,经侧后方肌群缓慢刺入上关节突根部,于椎间孔内注射1%利多卡因约3ml,病人症状明显缓解,明确责任节段。用尖刀切开皮肤小口约7mm,沿穿刺针由细到粗逐级插入套管,遇到骨性组织用环钻扩孔打开椎间管和椎管,工作套管置于椎管内、纤维环外,接着在工作通道内置入脊柱内镜,视频监视下开展突出椎间盘的摘除和增生的骨赘的切除及椎管扩大减压。
[0004]内镜手术过程需要专有的内镜设备实施,通过外接冷光源经光导纤维传输到术野以显示局部解剖结构与位置,通过内镜摄像系统经数据线将实时图像传输到显示器,将手术术野放大充分显示手术过程。
[0005]但是,由于现阶段所使用的脊柱内镜系统,手术者需通过光导纤维将光源与内镜相连接,同时借助通讯数据线把镜下摄像传输到显示器,过程繁琐,操作复杂,且存污染风险,同时配套设备多,价格昂贵,极大地增加了医疗负担。
[0006]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无源脊柱内镜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可集成电池、LED冷光源、高清摄像及Wi

Fi高性能模块芯片,可极大简化手术操作工作,增加术者操作灵活性,减少无菌区污染风险,显著提高教学演示及手术直播的可行性的无源脊柱内镜系统。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源脊柱内镜系统包括:脊柱内镜本体和与所述脊柱内镜本体相适配用于收纳的收纳盒;所述脊柱内镜本体包括操作主体以及与所述操作主体一体构成的内镜杆部,所述操作主体内设置有电池一、LED冷光源、微型摄像机、电池二和Wi

Fi高性能模块芯片芯片,所述电池一与所述LED冷光源电性导通连接,所述微型摄像机、电池二和Wi

Fi高性能模块芯片芯片电性导通连接,所述操作主体的一侧设有开
关,所述开关与两电路控制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内镜杆部内形成有操作通道,所述内镜杆部的操作端为工作通道接口,所述内镜杆部的插入端为工作通道排出口,所述工作通道接口和所述工作通道排出口均与所述操作通道相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操作主体的两侧均一体固定安装有灌流及回流通道,所述内镜杆部的插入端开设有清洗液孔和摄像机孔,所述清洗液孔与所述灌流及回流通道相连通,所述摄像机孔与所述微型摄像机的摄像端相对应。
[0011]优选的,所述收纳盒包括盒体和与所述盒体相铰接的盖体,所述盖体可扣合在所述盒体上,所述盒体上开设有供所述脊柱内镜本体放置的收纳槽。
[0012]优选的,所述收纳槽内置有充电座,所述电池一和电池二均内置有无线充电接收组件,所述充电座内置有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组件相适配的无线充电线圈。
[0013]优选的,所述充电座上开设有与所述灌流及回流通道相对应的避让口。
[0014]优选的,所述盒体的任一侧通过线卡扣合有与所述充电座内无线充电线圈相连接的导线,所述导线的端部设有插头。
[0015]优选的,所述盒体内开设有位于所述收纳槽任一侧的指槽。
[0016]优选的,所述盖体的扣合侧开设有卡槽,所述盒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卡槽相对应的滑槽和按压槽,所述按压槽位于所述盒体的一侧,所述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块,所述按压槽内滑动安装有按压片,所述滑块和所述按压片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滑动贯穿所述滑槽和按压槽相互靠近的一侧,所述滑块上固定安装有可挂设在所述卡槽内的挂钩,所述滑槽内设有顶推所述滑块的保持弹簧。
[0017]优选的,所述盖体上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盒体和所述盖体通过铰链连接。
[0018]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源脊柱内镜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源脊柱内镜系统:
[0020]通过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无源脊柱内镜系统极大地简化了传统脊柱内镜的多设备连接,将电池一、LED冷光源、微型摄像机、电池二以及Wi

Fi高性能模块芯片芯片进行资源整合,使内镜系统更利于携带与存放,同时也可减少内镜配套设备购置的费用;LED冷光源与内镜结合为一体,使内镜不再需要连接光源而是靠其自身内部的光源,以便于手术者的操作;同时电池一和电池二内部嵌有线圈及电极等组件,可实现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内置了Wi

Fi高性能模块芯片,可用于无线信号的传输,可将微型摄像机拍摄的画面实时传输至显示屏,并可同时传输到多个其他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及电脑等),使图像传输方便、快捷及低延迟,减少了设备之间的传输线,外接装置仅保留了用于冲洗的清洗装置,扩大手术场地空间,增加术者操作的灵活性,减少手术干扰及污染风险,便于手术操作与教学演示。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源脊柱内镜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专利技术中脊柱内镜本体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专利技术中脊柱内镜本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3中所示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专利技术中脊柱内镜本体的仰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收纳盒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图6中所示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收纳盒的主视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图8中所示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标号:1、脊柱内镜本体;101、操作主体;102、内镜杆部;103、工作通道接口;104、灌流及回流通道;105、电池一;106、LED冷光源;107、微型摄像机;108、电池二;109、Wi

Fi高性能模块芯片芯片;110、开关;111、操作通道;112、工作通道排出口;113、清洗液孔;114、摄像机孔;...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源脊柱内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脊柱内镜本体和与所述脊柱内镜本体相适配用于收纳的收纳盒;所述脊柱内镜本体包括操作主体以及与所述操作主体一体构成的内镜杆部,所述操作主体内设置有电池一、LED冷光源、微型摄像机、电池二和Wi

Fi高性能模块芯片芯片,所述电池一与所述LED冷光源电性导通连接,所述微型摄像机、电池二和Wi

Fi高性能模块芯片芯片电性导通连接,所述操作主体的一侧设有开关,所述开关与两电路控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脊柱内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镜杆部内形成有操作通道,所述内镜杆部的操作端为工作通道接口,所述内镜杆部的插入端为工作通道排出口,所述工作通道接口和所述工作通道排出口均与所述操作通道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脊柱内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主体的两侧均一体固定安装有灌流及回流通道,所述内镜杆部的插入端开设有清洗液孔和摄像机孔,所述清洗液孔与所述灌流及回流通道相连通,所述摄像机孔与所述微型摄像机的摄像端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源脊柱内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盒包括盒体和与所述盒体相铰接的盖体,所述盖体可扣合在所述盒体上,所述盒体上开设有供所述脊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达颖章勇张学学王志剑张瑾瑾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