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大学专利>正文

用于肿瘤切除术后创面修复的热敏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3151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14
一种用于肿瘤切除术后创面修复的热敏凝胶敷料,包括CuO2纳米颗粒、BSO和壳聚糖基热敏凝胶,CuO2纳米颗粒系PVP修饰的CuO2,其与壳聚糖热敏凝胶混合比例为体积比1∶10~1∶1。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敷料,多种治疗方式协同,集抗肿瘤和促进伤口愈合一体,且安全性有保证的多功能热敏凝胶,可应用于肿瘤治疗、杀菌和促进伤口愈合。合。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肿瘤切除术后创面修复的热敏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材料,尤其涉及一种凝胶敷料,具有热敏特性,用于肿瘤切除手术后的创面修复。

技术介绍

[0002]恶性肿瘤组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且易复发和转移,手术切除是治疗早期肿瘤的首选和最佳方法,这种治疗方式也具有缺点。切除后若创面过大会造成感染并留下疤痕影响美感,切除不干净又会使肿瘤复发的几率会增大。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同时具有抑制肿瘤和促进创面愈合的多功能材料。BSO(L

Buthionine

(S,R)

sulfoximine)是一种G

谷氨酸半胱氨酸合成酶(γ

glutamylcysteine synthetase)抑制剂,可降低细胞内谷胱甘肽的水平,从而降低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0003]有研究者发现CuO2纳米颗粒在肿瘤微酸性环境下具有化学动力学(CDT)效果(J Am Chem Soc 141,9937

9945),它释放的Cu
2+
具有抗菌(Kannan,S,Mary,et al.2017,95:928

937.)和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ACS Nano.2017,11,(11):11337

11349)。
[0004]除多模结合提高治疗效率以外,提高药物在肿瘤部位的浓度也是另一种蹊径。为此研究工作者也设计了多种多样的药物载体,有研究工作者将包裹BaTiO3的可注射热凝胶用于肿瘤治疗,在体温下,热凝胶变为凝胶态,达到将材料在肿瘤内缓慢释放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Adv Mater.2020;32(29):e2001976),证实热凝胶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和缓释功能。此外水凝胶具有的湿润透气特性和可塑性使其可以用做皮肤表面敷料,完全覆盖伤口起到“皮肤”的保护作用。
[0005]目前还没有用热凝胶包裹CuO2纳米颗粒和BSO同时用于肿瘤治疗和创面愈合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肿瘤切除术后创面修复的热敏凝胶敷料,系基于壳聚糖基热敏凝胶,用于肿瘤切除术后的创面修复。
[0007]一种用于肿瘤切除术后创面修复的热敏凝胶敷料,其包括:CuO2纳米颗粒、BSO和壳聚糖基热敏凝胶。
[0008]CuO2纳米颗粒,其粒径为3nm~25nm,尤其是7nm~20nm。
[0009]CuO2纳米颗粒和BSO可以与热凝胶均匀混合。
[0010]CuO2纳米颗粒与壳聚糖热敏凝胶混合比例为体积比1∶10~1∶1,最佳体积比为1∶5,可以具有较好的湿润透气、温敏(当过氧化酮与热凝胶体积比大于1∶1时,凝胶的热敏性下降)和肿瘤治疗效果。
[0011]CuO2纳米颗粒系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修饰的CuO2,制备方法如下:将CuCl2·
2H2O和PVP(分子量如:40000Da)溶解在水中混合搅拌均匀(CuCl2·
2H2O和PVP重量比为0.013),然后加入NaOH(CuCl2·
2H2O和NaOH的摩尔比为2∶1)和H2O2(用量为每5mL 0.01M的CuCl2·
2H2O加入100μl)。搅拌后(如:30分钟),用超滤收集PVP包覆的CP纳米点,并用水多次洗涤。得到的PVP修饰的CuO2纳米颗粒。
[0012]醋酸溶液与壳聚糖(每100mg壳聚糖加入4ml 0.1M乙酸)混合后加入β

GP(浓度至600mg/ml)得到本专利技术的壳聚糖基热敏凝胶。
[0013]将制得CuO2纳米颗粒和BSO加入壳聚糖基热敏凝胶中,即得本专利技术的敷料。
[001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实现的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肿瘤切除术后创面修复的热敏凝胶敷料,多种治疗方式协同,集抗肿瘤和促进伤口愈合一体,且安全性有保证的多功能热敏凝胶,可应用于肿瘤治疗、杀菌和促进伤口愈合。一方面,热凝胶可在肿瘤部位原位注射使药物滞留达到较好的杀死肿瘤细胞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作为皮肤表面敷料,防止手术未完全切除肿瘤后的再复发,同时其成分和结构提供了利于创面愈合的无菌透气湿润的环境。
[0016]本专利技术的敷料制备方法,简单易行,且环境友好,制得的颗粒粒径可控。
[0017]经验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敷料可以达到较好的化学动力、声动力及药物治疗肿瘤氧化死亡的协同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制备纳米药物载体材料的流程图。
[0019]图2为CuO2纳米颗粒的TEM图;
[0020]图3为CuO2纳米颗粒与热凝胶不同混合比例图;
[0021]图4A为CuO2@Gel细胞毒性结果图;
[0022]图4B为BSO@Gel细胞毒性结果图;
[0023]图4C为CuO2/BSO@Gel细胞毒性结果图;
[0024]图4D为CuO2@Gel、BSO@Gel和CuO2/BSO@Gel各组在超声(US)作用下的细胞毒性结果图对照结果图;
[0025]图5为CuO2纳米颗粒在PBS溶液中电子自旋共振(ESR)测试结果图;
[0026]图6为超声CuO2纳米颗粒的电子自旋共振(ESR)测试结果图;
[0027]图7为CuO2纳米颗粒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的测试结果图;
[0028]图8为CuO2纳米颗粒抗菌效应的电镜图;
[0029]图9为CuO2纳米颗粒抗菌效应的结果统计图;
[0030]图10为含有CuO2纳米颗粒的敷料对大肠杆菌杀伤效果统计图;
[0031]图11为含有CuO2纳米颗粒的敷料对金球菌的杀伤效果统计图;
[0032]图12为CuO2纳米颗粒促进创面愈合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0034]本实施例中抗肿瘤、抗菌和促愈合的实验和检测方法如下:
[0035]抗肿瘤:将1
×
106个B16F10细胞接种到四周龄BALB/c小鼠,待肿瘤生长至100mm2左右时,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五只,第1、3、5和7天对每组小鼠做如图7所示的处理,记录第1、3、5、7和9天肿瘤的长和宽,并根据公式:肿瘤体积等于(长
×
宽^2)/2计算每组小鼠肿瘤体积相对第一天的变化数值并作图。
[0036]抗菌:将细菌通过不同的处理后(对照组、BSO@Gel、CuO2@Gel、CuO2+BSO@Gel;2个超声(US)处理组:CuO2@Gel+US和CuO2+BSO@Gel+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肿瘤切除术后创面修复的热敏凝胶敷料,其特征在于包括CuO2纳米颗粒、BSO和壳聚糖基热敏凝胶,所述CuO2纳米颗粒系PVP修饰的CuO2,其与所述壳聚糖热敏凝胶混合比例为体积比1∶10~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肿瘤切除术后创面修复的热敏凝胶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uO2纳米颗粒,其粒径为3nm~25n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肿瘤切除术后创面修复的热敏凝胶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uO2纳米颗粒,其粒径为7nm~20n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肿瘤切除术后创面修复的热敏凝胶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CuO2纳米颗粒与所述壳聚糖热敏凝胶混合比例为体积比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肿瘤切除术后创面修复的热敏凝胶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uO2纳米颗粒制备方法如下:将CuCl2·
2H2O和PVP溶解在水中混合搅拌均匀,加入NaOH和H2O2,搅拌后超滤收集得到的PVP修饰的CuO2纳米颗粒;然后,将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依次加入上述混合物中。搅拌后,用超滤收集PVP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亚玲于罗丹高尧向慧静陈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