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OLED支撑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3090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13
一种OLED支撑膜,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贴合连接的第一基材层、抗静电聚氨酯压敏胶保护层.聚氨酯弹性体层.第二基材层、水氧阻隔层、改性丙烯酸胶层和PET双面抗静电离型膜层,所述第一基材层的厚度为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OLED支撑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薄膜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OLED支撑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OLED显示技术与传统的LCD显示方式不同,无需背光灯,具有自发光的特性,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而且OLED显示屏幕可以做得更轻更薄,可视角度更大,并且能够显著节省电能。柔性OLED显示器是采用柔性基板制备而成,需要在刚性基板(如玻璃)上先制备柔性基板(如PI基材),再在柔性基板上制作电极及发光结构,最后将柔性基板从刚性基板上剥离。柔性衬底基板柔软,在后工序的生产、运输、组装过程中,易产生形变,影响整个显示屏的使用。特别是在要依据终端电子裁切成产品形状时无法进行。
[0003]现有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柔性衬底基板贴合保护膜起固定支撑作用,但是现有的OLED下支撑膜普遍存在高温下粘性不足、发雾、模切换膜过程容易产生胶印和多次弯折后出现皱痕增加弯折处的雾度,造成弯折处一条有明显的亮度暗条,等其它不足。尽管现在各厂家采用的是耐弯折PET,可持续折弯10万次,而经市场调研,大部分机主使用不到3个月就会出现弯折处的那一条亮度明显变暗形成一条明显的分隔线,严重影响视觉效果。而且现有的OLED下支撑膜的水氧的水氧渗透率很高,都是采用额外贴合水氧阻隔膜来解决水氧渗透率高的问题,大大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OLED支撑膜。
[0005]一种OLED支撑膜,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贴合连接的第一基材层、抗静电聚氨酯压敏胶保护层、聚氨酯弹性体层.第二基材层、水氧阻隔层、改性丙烯酸胶层和PET双面抗静电离型膜层,所述第一基材层的厚度为25

75 μm,所述抗静电聚氨酯压敏胶保护层的厚度为8

20μm,所述聚氨酯弹性体层的厚度为5

15μm,所述水氧阻隔层的厚度为1

3μm,所述第二基材层的厚度为50

100μm,所述改性丙烯酸胶层的厚度为8

25μm,所述PET 双面抗静电离型膜层的厚度为25

75μm。
[0006]所述抗静电聚氨酯压敏胶保护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聚氨酯胶黏剂80

100份,固化剂2.0

12.0份,抗静电剂2.0

5.0份,有机溶剂20

50份。
[0007]所述聚氨酯胶黏剂为高分子量聚氨酯;所述固化剂为二异氰酸酯、多异氰酸酯和改性多异氰酸酯中的任一种或多种;所述抗静电剂为1

乙基
‑3‑
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盐类、四羟甲基硫酸磷离子、脂肪酸盐类和高级醇硫酸脂盐类中的任一种或多种;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和甲苯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0008]所述聚氨酯弹性体层包括A组分和B组分,其中A组分和B组分由以下按照重量份数计的组分构成:A组分:二甲苯25份,丁酯32份,二丙酮醇28份,环已酮15份,饱和聚氨酯树酯35

42份,流平剂1

3份,弹性剂1

8份,催干剂0.3

0.8份,1

2份的弹性粉5070D;B组分:60

80 份的拜耳3390,乙酸乙酯和乙酸正丁酯20

40份。使用时A组分与B组分以100:2的配比混合使用。所述聚氨酯弹性体层有着600%拉伸率,同时具有弯折无痕的特点。此功能结合背面的改性丙烯酸胶粘层,利用两面柔性保护中间PET硬体,最大程度的提高了第二基材在使用时的弯折次数,不会出现弯折多次后因破坏PET分子结构而增加雾度导致产生弯折的那一条出现亮度偏暗的情况。
[0009]所述水氧阻隔层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数计的组分:丙烯酸单体80

100 份,改性纳米无机颗粒5

30份,光引发剂0.3

1.2份,所述水氧阻隔层的水渗透率<106g/m2/day,所述水氧阻隔层的氧渗透率<103g/m2/day。
[0010]所述丙烯酸单体为PHEA、PEGMA、PPGMA、MMA和PMA中的任一种或多种;所述改性纳米无机颗粒为二氧化镁、二氧化硅、三氧化铝、二氧化钛、二氧化锆和白石墨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光引发剂为1

羟基环氧基苯甲基甲酮、安息香双甲醚、4

甲基二苯甲酮和2,4,6(三甲基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1]所述水氧阻隔层采用以下方式制备得到:
[0012]先采用硅烷偶联剂对改性纳米无机颗粒进行处理,然后用UV光聚合作用将丙烯酸单体嫁接到改性纳米无机颗粒表面,最后挤出涂布到单面抗静电PET上,涂布厚度1

3μm。
[0013]所述第一基材为双面预涂的抗静电PET膜,透过率≥90%,雾度< 2%,表面阻值为104~106Ω。
[0014]所述改性丙烯酸胶层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数计的组分:高粘硅改性丙烯酸亚敏胶80

100份,异氰酸酯固化剂1.0

2.5份,抗静电基0.8

1.3 份,溶剂45

65份;
[0015]制备时,将上述各组分混合均匀后,挤出涂布到单面抗静电PET。
[0016]所述高粘硅改性丙烯酸亚敏胶包括硅改性带羟基和羧基的丙烯酸酯共聚物,由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异辛酯和有机硅改性丙烯酸单体聚合而成;所述异氰酸酯类固化剂为 N,N,N',N'

四(环氧乙烷基甲基)

1,3

苯二甲胺、二甲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中的任一种或多种;所述抗静电剂为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四羟甲基硫酸磷离子、脂肪酸盐类或高级醇硫酸脂盐类;所述溶剂为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甲苯中的任一种或多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高导光性高分子材料,在本专利技术中能高速低损耗导光,能快速使弯折处的阴影得到光亮补偿,从而降低局部的光暗线。
[0017]所述第二基材为抗静电的双面预涂的PET膜,透过率≥91%,雾度< 1.5%,表面阻值为104~107Ω。
[0018]本专利技术通过特定的层次顺序限制,以及采用相对应的组分材料制备,能够在高温下保持较高的粘性,具备较好的水氧阻隔率,减少OLED封装过程需要额外贴合水氧阻隔膜的工序,大大提高了OLED封装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制备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OLED支撑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贴合连接的第一基材层、抗静电聚氨酯压敏胶保护层、聚氨酯弹性体层.第二基材层、水氧阻隔层、改性丙烯酸胶层和PET双面抗静电离型膜层,所述第一基材层的厚度为25

75μm,所述抗静电聚氨酯压敏胶保护层的厚度为8

20μm,所述聚氨酯弹性体层的厚度为5

15μm,所述水氧阻隔层的厚度为1

3μm,所述第二基材层的厚度为50

100μm,所述改性丙烯酸胶层的厚度为8

25μm,所述PET双面抗静电离型膜层的厚度为25

75μ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支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聚氨酯压敏胶保护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聚氨酯胶黏剂80

100份,固化剂2.0

12.0份,抗静电剂2.0

5.0份,有机溶剂20

50份;其中,所述聚氨酯胶黏剂为高分子量聚氨酯;所述固化剂为二异氰酸酯、多异氰酸酯和改性多异氰酸酯中的任一种或多种;所述抗静电剂为1

乙基
‑3‑
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盐类、四羟甲基硫酸磷离子、脂肪酸盐类和高级醇硫酸脂盐类中的任一种或多种;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和甲苯中的任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LED支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弹性体层包括A组分和B组分,其中A组分和B组分由以下按照重量份数计的组分构成:A组分:二甲苯25份,丁酯32份,二丙酮醇28份,环已酮15份,饱和聚氨酯树酯35

42份,流平剂1

3份,弹性剂1

8份,催干剂0.3

0.8份,1

2份的弹性粉5070D;B组分:60

80份的拜耳3390,乙酸乙酯和乙酸正丁酯20

40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OLED支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氧阻隔层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数计的组分:丙烯酸单体80

100份,改性纳米无机颗粒5

30份,光引发剂0.3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山陈业明华路
申请(专利权)人:河源轩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