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型钢管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2897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异型钢管工装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异型钢管工装,包括底盘框架组件,底盘框架组件的四角上均设置有转动轮;工作台框架组件,其设置于底盘框架组件的上方,底盘框架组件和工作台框架组件之间通过多个第一立柱连接;第二立柱,工作台框架组件的四角上均设置有一个第二立柱,第二立柱与工作台框架组件连接并能够折叠;至少两组台阶支撑框架,其并列设置于工作台框架组件上,台阶支撑框架与工作台框架组件连接并能够折叠;每组台阶支撑框架自上而下设置有至少两个放置台,同一高度放置台上被配置为放置一组异型钢管;工作台框架组件上设置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设置于台阶支撑框架的前侧,支撑组件被配置为放置储物盒。盒。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异型钢管工装


[0001]本技术属于异型钢管工装
,尤其涉及一种异型钢管工装。

技术介绍

[0002]汽车总装时,必有钢管零件,因此,需要设计专用工装承载,此类零件为一体化钢管,长约600

2000mm不等,因异型结构只能单做专用工装,而此类零件的结构又长又细,占用线面积大。
[0003]因上述异型钢管零件的尺寸各有不同,且每100

150根包装成一包,不同尺寸的异型钢管零件放置在一个器具内,在使用该零件后,器具无法被再次有效利用,造成器具浪费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型钢管工装,用于存放上述不同尺寸的异型钢管零件,以减少器具的投入数量,节省成本。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异型钢管工装,包括:
[0007]底盘框架组件,所述底盘框架组件的四角上均设置有转动轮;
[0008]工作台框架组件,其设置于所述底盘框架组件的上方,所述底盘框架组件和所述工作台框架组件之间通过多个第一立柱连接;
[0009]第二立柱,所述工作台框架组件的四角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工作台框架组件连接并能够折叠;
[0010]至少两组台阶支撑框架,其并列设置于所述工作台框架组件上,所述台阶支撑框架与所述工作台框架组件连接并能够折叠;
[0011]每组所述台阶支撑框架自上而下设置有至少两个放置台,同一高度所述放置台上被配置为放置一组异型钢管;
[0012]所述工作台框架组件上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台阶支撑框架的前侧,所述支撑组件被配置为放置储物盒。
[0013]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二立柱的侧壁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所述工作台框架组件上对应设置有第一条形槽,所述第一转动轴位于所述第一条形槽内;
[0014]所述第二立柱的底部的侧壁的底部上还设置有卡滞件,所述工作台框架组件上对应设置有卡滞槽,所述卡滞件能够卡设于所述卡滞槽内。
[0015]作为优选地,所述底盘框架组件包括若干个并列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杆和若干个平行设置的第一竖杆,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一横杆相互连接形成第一正四边形框架,所述第一正四边形框架的前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开口。
[0016]作为优选地,所述工作台框架组件包括若干个第二横杆和若干个第二竖杆,所述第二横杆与所述第二竖杆相互连接形成第二正四边形框架,所述第二正四边形框架设置有
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的正上方。
[0017]作为优选地,所述台阶支撑框架包括第三Z向竖杆、第四Z向竖杆、第三Y向横杆和第四Y向横杆,第三Z向竖杆和第四Z向竖杆平行并列设置,且两者之间沿Y向间隔第一预设距离,所述第三Z向竖杆的高度大于所述第四Z向竖杆,所述第三Z向竖杆和所述第四Z向竖杆的下端均与所述工作台框架组件转动连接;
[0018]所述第三Y向横杆和所述第四Y向横杆平行并列设置,所述第三Y向横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四Y向横杆的长度,所述第三Y向横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Z向竖杆的顶端,所述第四Y向横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Z向竖杆,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Z向竖杆的顶端。
[0019]作为优选地,所述放置台上还设置有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能够打开或关闭,以固定放置在放置台上的所述异型钢管。
[0020]作为优选地,所述紧固组件包括硅胶垫、魔术贴和第一紧固件,所述硅胶垫将魔术贴压紧在所述放置台上,所述第一紧固件固定所述硅胶垫和所述魔术贴。
[0021]作为优选地,所述工作台框架组件上设置有转动件,所述台阶支撑框架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转动件包括转动件本体,所述转动件本体上设置有转动卡槽,所述第二转动轴能够卡设于所述转动卡槽内;
[0022]所述台阶支撑框架的底部还设置有多边形孔,所述转动件上对应开设有多边形卡槽,通过横截面为多边形紧固件插入所述多边形卡槽和多边形孔内。
[0023]作为优选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在工作台框架组件上设置凸起件,所述凸起件与所述台阶支撑框架沿Y向间隔第三预设距离,所述台阶支撑框架和所述凸起件之间放置储物盒;
[0024]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在工作台框架组件上设置承托件,所述承托件位于所述凸起件的外侧,所述储物盒放置于所述承托件。
[0025]作为优选地,所述异型钢管工装还包括所述底盘框架组件的两侧均设置有牵引件,所述牵引件与外部牵引设备连接。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在底盘框架组件的四角上均设置有转动轮,以带动整个异型钢管工装能够移动。
[0027]通过第一立柱支撑工作台框架至一定的高度,从而便于将异型钢管放置在工作台框架组件上,便于工人的取放。
[0028]设置第二立柱以保护位于工作台框架组件上的异型钢管,防止异型钢管与外部结构接触产生碰撞而损坏。
[0029]通过在工作台框架组件上设置的台阶支撑框架,台阶支撑框架沿竖直方向上设置有呈台阶设置的至少两个放置台,多组台阶支撑框架的同一高度的放置台放置有一组异型钢管。
[0030]在工作台框架组件上还设置有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能够支撑储存盒,储存盒内被配置放置长度短的异型钢管。
[0031]本实施例中的异型钢管工装,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放置多种不同尺寸的异型钢管,从而减少盛放异型钢管的器具的使用,节省成本。此外,该异型钢管工装在不使用时,能够折叠放置,以减少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技术中的异型钢管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技术中的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0034]图3为本技术中的异型钢管工装的结构示意图(不包括部分储物盒);
[0035]图4为本技术中的异型钢管工装的结构示意图(不包括储物盒);
[0036]图5为本技术中的图4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0037]其中,100、异型钢管;
[0038]1、底盘框架组件;11、第一横杆;12、第一竖杆;13、第一开口;14、支撑件;15、防撞垫;16、转动轮;
[0039]2、工作台框架组件;21、第二横杆;22、第二竖杆;23、第二开口;
[0040]3、第二立柱;31、卡滞件;32、卡滞槽;33、第一条形槽;34、第一转动轴;
[0041]4、台阶支撑框架;40、放置台;41、第三Z向竖杆;42、第四Z向竖杆;43、第三Y向横杆;44、第四Y向横杆;45、第五Z向竖杆;46、第五Y向横杆;47、紧固组件;471、硅胶垫;472、魔术贴;48、转动件;481、转动件本体;482、转动卡槽;49、第二转动轴;
[0042]6、支撑组件;61、凸起件;62、承托件;
[0043]7、储物盒;8、第一立柱;9、牵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型钢管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框架组件(1),所述底盘框架组件(1)的四角上均设置有转动轮(16);工作台框架组件(2),其设置于所述底盘框架组件(1)的上方,所述底盘框架组件(1)和所述工作台框架组件(2)之间通过多个第一立柱(8)连接;第二立柱(3),所述工作台框架组件(2)的四角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立柱(3),所述第二立柱(3)与所述工作台框架组件(2)连接并能够折叠;至少两组台阶支撑框架(4),其并列设置于所述工作台框架组件(2)上,所述台阶支撑框架(4)与所述工作台框架组件(2)连接并能够折叠;每组所述台阶支撑框架(4)自上而下设置有至少两个放置台(40),同一高度所述放置台(40)上被配置为放置一组异型钢管(100);所述工作台框架组件(2)上设置有支撑组件(6),所述支撑组件(6)设置于所述台阶支撑框架(4)的前侧,所述支撑组件(6)被配置为放置储物盒(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型钢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柱(3)的侧壁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转动轴(34),所述工作台框架组件(2)上对应设置有第一条形槽(33),所述第一转动轴(34)位于所述第一条形槽(33)内;所述第二立柱(3)的底部的侧壁的底部上还设置有卡滞件(31),所述工作台框架组件(2)上对应设置有卡滞槽(32),所述卡滞件(31)能够卡设于所述卡滞槽(32)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异型钢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框架组件(1)包括若干个并列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杆(11)和若干个平行设置的第一竖杆(12),所述第一竖杆(12)和所述第一横杆(11)相互连接形成第一正四边形框架,所述第一正四边形框架的前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开口(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异型钢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框架组件(2)包括若干个第二横杆(21)和若干个第二竖杆(22),所述第二横杆(21)与所述第二竖杆(22)相互连接形成第二正四边形框架,所述第二正四边形框架设置有第二开口(23),第二开口(23)位于所述第一开口(13)的正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型钢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支撑框架(4)包括第三Z向竖杆(41)、第四Z向竖杆(42)、第三Y向横杆(43)和第四Y向横杆(44),第三Z向竖杆(41)和第四Z向竖杆(42)平行并列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建
申请(专利权)人:中都物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