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筒智能分选设备及具有其的自动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2391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竹筒智能分选设备及具有其的自动化装置,包括:第一轨道、托板、竹筒测量组件、上升组件、旋转夹紧装置、推杆装置、第二轨道、第一滚轮组件,托板和链条固定于第一轨道内,竹筒测量组件、推杆装置分别安装于第一轨道的始端和末端上侧,上升组件和旋转夹紧装置、第一滚轮组件安装于第一轨道的下侧和外侧,第二轨道设于第一滚轮组件下侧连接,竹筒测量组件的上端安装有定周长探头,旋转夹紧装置上固定有定厚夹,竹筒被运输至第一轨道的托板上方,通过定周长探头、定厚夹对竹筒端部进行周长、壁厚信息采集并计算,判断出竹筒小头并获得其尺寸规格,对竹筒进行分选得到分选竹筒,将分选竹筒通过推杆装置和第一滚轮组件推送至第二轨道。送至第二轨道。送至第二轨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筒智能分选设备及具有其的自动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竹材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筒智能分选设备及具有其的自动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竹子,又名竹,种类繁多,有单竹,四季竹,斑竹等。多年生禾本科亚科植物,茎为木质,是禾本科的一个分支,其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种类许多,有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大如树,最矮小的竹种,其杆高10至15厘米,最大的竹种,其杆高达40米以上;竹的地上茎木质而中空,是从竹的底下茎成簇状生出来,生长速度较快,是世界上生长速度最快的植物,目前,竹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求越来越大。
[0003]竹制品是指以竹子为加工原材料制造的产品,大多作为日常用品,如竹凉席,竹筷,竹纸杯,竹吸管,竹篮等,而现有的竹筒分选/储存是人工进行分选,人工根据肉眼测量判断竹子的周长和厚度,并根据人工判断将竹筒放在不同的储存区,等待竹筒开条,因此存在人工测量数据不精确,产生误差,工作量大,且,需要大量人工操作而导致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0004]现有技术中,CN109605511公开了一种“竹条生产方法”,其中在竹条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人工采集竹筒直径和厚度的尺寸信息、竹筒分类以及上料等操作,同时竹筒开片所需刀具,也许根据上料竹筒的规格进行定期人工更换,加工工序机械化程度较低,增加了劳动量,影响竹条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竹筒智能分选设备及具有其的自动化装置,操作简单且生成效率高。
[0006]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竹筒智能分选设备,其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
[0007]该竹筒智能分选设备,其包括:第一轨道、托板、竹筒测量组件、链条、上升组件、旋转夹紧装置、推杆装置、第二轨道、第一滚轮组件,所述托板和所述链条固定于所述第一轨道内,所述竹筒测量组件、所述推杆装置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轨道的始端和末端上侧,所述上升组件和所述旋转夹紧装置分别安装于第一轨道的下侧,所述第一滚轮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一轨道的外侧,所述第二轨道设于所述第一滚轮组件下侧连接,所述竹筒测量组件的上端安装有对所述竹筒端部的周长数据进行采集的定周长探头,所述旋转夹紧装置上固定有对所述竹筒端部的壁部数据进行采集的定厚夹,竹筒逐个被运输至所述第一轨道的托板上方,并通过所述定周长探头、定厚夹依次对竹筒端部进行周长、壁厚信息采集并计算,以判断出所述竹筒小头并获得所述竹筒小头的尺寸规格,根据所述竹筒小头的尺寸规格对所述竹筒进行分选得到分选竹筒,将分选竹筒通过所述推杆装置和第一滚轮组件推送至所述第二轨道。
[0008]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定厚夹包括第一定厚夹组件和第二定厚夹组件,所述第一
定厚夹组件分别设于所述竹筒两端的顶部的内外两侧,所述第二定厚夹组件分别设于所述竹筒两端的底部的内外两侧,采集获取所述竹筒端部的位置信息,以计算出所述竹筒两端的厚度信息。
[0009]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竹筒智能分选设备还包括第二滚轮组件、运输车、运输车轨道和储存库,所述第二滚轮组件与所述第二轨道的末端连接,所述运输车轨道与所述第二滚轮组件的下侧连接,所述运输车固定于所述运输车轨道,所述储存库与所述运输车轨道的末端连接,以将所述第一滚轮组件推送至第二轨道的分选竹筒经由所述第一滚轮组件运送至所述运输车,所述运输车循环运输分选竹筒至对应的储存库。
[0010]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轮组件和所述第二滚轮组件上分别安装有上下两排滚轮,该滚轮可上下浮动以推动所述竹筒。
[0011]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轨道自上而下成第一坡度,所述运输车轨道自上而下成第二坡度。
[0012]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储存库包括若干区域,该储存库区域与所述竹筒规格相对应。
[0013]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托板等间距固定在所述链条上,且所述托板为若干个,所述竹筒测量组件对准所述托板的中心,所述推杆装置与所述托板平行布设。
[0014]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升组件安装在所述竹筒测量组件的下端,所述旋转夹紧装置设于所述竹筒测量组件的上端。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自动化装置,其包括以上所述的竹筒智能分选设备。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专利技术专利中,设置有竹筒分选组件,通过电脑识别,对竹筒的厚度、直径(周长)等尺寸信息进行采集。并对竹筒进行同规格分类,该组件测量精准度高,可有效避免人工测量所产生的误差。
[0018]2、本专利技术专利中,设置有竹筒分选/储存库,对竹筒进行不同周长规格或不同厚度、周长规格的竹筒分类,等间距摆放,便于识别。当对进竹筒进行后续加工如开片等操作时,可从竹筒分选/储存库调取相同规格的竹筒,进行开片等操作,避免因规格不同,造成频繁更换换、调试竹筒开片所用刀具等组件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为能更清楚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点和优点,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竹筒智能分选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竹筒测量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竹筒测量组件对竹筒的周长、壁厚进行测量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该图中附图标记包括:第一轨道1、托板2、竹筒测量组件3、链条4、上升组件5、旋转夹紧装置6、推杆装置7、第二轨道8、第一滚轮组件9、第二滚轮组件10、运输车11、运输车轨道12、储存库13、定周长探头14、定厚夹15、第一定厚夹组件151、第二定厚夹组件152。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5]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了提供一种竹筒智能分选设备,其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26]该竹筒智能分选设备,其包括:第一轨道1、托板2、竹筒测量组件3、链条4、上升组件5、旋转夹紧装置6、推杆装置7、第二轨道8、第一滚轮组件9,托板2和链条4固定于第一轨道1内,竹筒测量组件3、推杆装置7分别安装于第一轨道1的始端和末端上侧,上升组件5和旋转夹紧装置6分别安装于第一轨道1的下侧,第一滚轮组件9固定于第一轨道1的外侧,第二轨道8连接于第一滚轮组件9下侧,竹筒测量组件3的上端安装有对竹筒端部的周长数据进行采集的定周长探头14,旋转夹紧装置6上固定有对竹筒端部的壁部数据进行采集的定厚夹15,竹筒逐个被运输至第一轨道1的托板2上方,并通过定周长探头14、定厚夹15依次对竹筒端部进行周长、壁厚信息采集并计算,以判断出所述竹筒小头并获得所述竹筒小头的尺寸规格,根据所述竹筒小头的尺寸规格对竹筒进行分选得到分选竹筒,并将分选竹筒通过推杆装置7和第一滚轮组件9推送至第二轨道8。
[002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竹筒分选方法通过设置竹筒分选/储存装置,可实现同时对若干竹筒的自动化、连续化分选与储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筒智能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轨道(1)、托板(2)、竹筒测量组件(3)、链条(4)、上升组件(5)、旋转夹紧装置(6)、推杆装置(7)、第二轨道(8)、第一滚轮组件(9),所述托板(2)和所述链条(4)固定于所述第一轨道(1)内,所述竹筒测量组件(3)、所述推杆装置(7)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轨道(1)的始端和末端上侧,所述上升组件(5)和所述旋转夹紧装置(6)分别安装于第一轨道(1)的下侧,所述第一滚轮组件(9)固定于所述第一轨道(1)的外侧,所述第二轨道(8)连接于所述第一滚轮组件(9)下侧,所述竹筒测量组件(3)的上端安装有对所述竹筒端部的周长数据进行采集的定周长探头(14),所述旋转夹紧装置(6)上固定有对所述竹筒端部的壁部数据进行采集的定厚夹(15),竹筒逐个被运输至所述第一轨道(1)的托板(2)上方,并通过所述定周长探头(14)、定厚夹(15)依次对竹筒端部进行周长、壁厚信息采集并计算,以判断出所述竹筒小头并获得所述竹筒小头的尺寸规格,根据所述竹筒小头的尺寸规格对所述竹筒进行分选得到分选竹筒,将分选竹筒通过所述推杆装置(7)和第一滚轮组件(9)推送至所述第二轨道(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筒智能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厚夹(15)包括第一定厚夹组件(151)和第二定厚夹组件(152),所述第一定厚夹组件(151)分别设于所述竹筒两端的顶部的内外两侧,所述第二定厚夹组件(152)分别设于所述竹筒两端的底部的内外两侧,采集获取所述竹筒端部的位置信息,以计算出所述竹筒两端的厚度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筒智能分选设备,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贺李延军娄志超王新洲张双钱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