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水池和隔油沉淀池基坑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2095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水池和隔油沉淀池基坑支护结构,包含循环水池、连接于循环水池一侧的隔油沉淀池、连接于循环水池内的导流墙、分别连接于循环水池和隔油沉淀池内的水池钢支撑和沉淀池支撑以及连接于循环水池和隔油沉淀池外侧的拉森钢板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循环水池和隔油沉淀池的联合设置,即保证了水池间近距离连接便于使用,又保证了池间支护和支撑的整体性,利于整体受力均匀和稳固性;通过水池钢支撑和沉淀池支撑的设置,利于保证池间的水平支撑保证侧向刚度,且支撑还与拉森钢板桩连接,更进一步保证了整体的侧向受力;通过筏板桩组件和拉森钢板桩的联合应用,更进一步的利用了已建筏板及筏板桩进行池体外围侧向的加固和支护。向的加固和支护。向的加固和支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水池和隔油沉淀池基坑支护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基坑支护
,特别涉及一种循环水池和隔油沉淀池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基坑施工中,施工工序或器械中常会涉及到用水,为了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在基坑附近设置有循环水池和沉淀池等。但是当遇到地基已经部分施工,可开挖面积小,尤其当筏板基础已经实施,如何在水池施工的过程中与已经施工的筏板基础进行联合作用,保证池体的建设和加固等是需要进行针对性性设计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循环水池和隔油沉淀池基坑支护结构,用以解决已建筏板基础后循环水池和沉淀池的支护、加固以及筏板与支护结构的联合设计等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循环水池和隔油沉淀池基坑支护结构,包含循环水池、连接于循环水池一侧的隔油沉淀池、连接于循环水池内的导流墙、分别连接于循环水池和隔油沉淀池内的水池钢支撑和沉淀池支撑以及连接于循环水池和隔油沉淀池外侧的拉森钢板桩;
[0006]所述拉森钢板桩外侧还间隔设置有筏板桩组件,所述拉森钢板桩内侧分别与循环水池和隔油沉淀池之间还设置有隔离油毡。
[0007]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水池包含进水池和导水池,所述进水池底部标高低于导水池标高;所述导水池内间隔设置有导墙,所述导墙上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呈多级U形分布。
[0008]进一步的,所述水池钢支撑包含水池下支撑和水池上支撑,所述水池下支撑和水池上支撑为钢支撑,水池下支撑和水池上支撑与拉森钢板桩可拆卸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拉森钢板桩底部伸入持力层,持力层为黏土层或卵石层;所述拉森钢板桩在转角处设置为圆弧状。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进水池顶部转角处设置有水池斜撑和水池钢角板,水池斜撑两端可拆卸连接于拉森钢板桩上;所述水池钢角板为直角三角形,所述水池钢角板的阳角对应拉森钢板桩阴角可拆卸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筏板桩组件包含筏板主体和筏板桩体,所述筏板主体顶部高度小于拉森钢板桩顶部且通过加强杆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筏板桩体为管桩,所述管桩底部高于拉森钢板桩底部;且二者空隙处回填密实土层。
[0013]进一步的,所处循环水池竖墙与拉森钢板桩之间设置有水池内回填土,隔油沉淀池与拉森钢板桩之间设置沉淀池内回填土。
[0014]进一步的,所述水池内回填土和沉淀池内回填土为现浇泡沫轻质土,泡沫轻质土密度等级不低于D1100,强度等级不低于F0.4。
[0015]进一步的,所述隔离油毡在循环水池和隔油沉淀池竖向上通长设置,且隔离油毡分别穿接水池钢支撑和沉淀池支撑处设置有防水密封垫。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7]1)本技术通过循环水池和隔油沉淀池的联合设置,即保证了水池间近距离连接便于使用,又保证了池间支护和支撑的整体性,利于整体受力均匀和稳固性;
[0018]2)本技术通过水池钢支撑和沉淀池支撑的设置,利于保证池间的水平支撑保证侧向刚度,且支撑还与拉森钢板桩连接,更进一步保证了整体的侧向受力;
[0019]3)本技术通过筏板桩组件和拉森钢板桩的联合应用,更进一步的利用了已建筏板及筏板桩进行池体外围侧向的加固和支护。
[0020]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循环水池和隔油沉淀池基坑支护结构平面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中1

1截面示意图;
[0023]图3是图1中2

2截面示意图;
[0024]图4是图1中3

3截面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1

循环水池、101

进水池、102

导水池、2

隔油沉淀池、3

导流墙、4

水池钢支撑、401

水池下支撑、402

水池上支撑、5

沉淀池支撑、6

拉森钢板桩、7

水池斜撑、8

水池钢角板、9

筏板桩组件、901

筏板主体、902

筏板桩体、10

隔离油毡、11

水池内回填土、12

沉淀池内回填土。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某极限测试道路为例,其中道路中含有极端环境测试区、城市交通场景测试区、乡村交通场景测试区、自动泊车测试区和山路模拟测试区等诸多场景。在现场施工时,需要设置循环水池和沉淀池,但是其周边的筏板及筏板桩,已经施工完成了,对于循环水池和沉淀池的施工则会造成施工场地小的影响。
[0027]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循环水池和隔油沉淀池基坑支护结构,包含循环水池1、连接于循环水池1一侧的隔油沉淀池2、连接于循环水池1内的导流墙3、分别连接于循环水池1和隔油沉淀池2内的水池钢支撑4和沉淀池支撑5以及连接于循环水池1和隔油沉淀池2外侧的拉森钢板桩6。
[0028]本实施例中,拉森钢板桩6外侧还间隔设置有筏板桩组件9,拉森钢板桩6内侧分别与循环水池1和隔油沉淀池2之间还设置有隔离油毡10。隔离油毡10在循环水池1和隔油沉淀池2竖向上通长设置,且隔离油毡10分别穿接水池钢支撑4和沉淀池支撑5处设置有防水密封垫。隔离油毡10的设置,方便拉森钢板桩6后期的拔除。
[0029]本实施例中,循环水池1包含进水池101和导水池102,进水池101底部标高低于导水池102标高;导水池102内间隔设置有导墙,导墙上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呈多级U形分布。
[0030]本实施例中,水池钢支撑4包含水池下支撑401和水池上支撑402,水池下支撑401
和水池上支撑402为钢支撑,水池下支撑401和水池上支撑402与拉森钢板桩6可拆卸连接。其中拉森钢板桩6底部伸入持力层,持力层为黏土层或卵石层;拉森钢板桩6在转角处设置为圆弧状。
[0031]本实施例中,进水池101顶部转角处设置有水池斜撑7和水池钢角板8,水池斜撑7两端可拆卸连接于拉森钢板桩6上;水池钢角板8为直角三角形,水池钢角板8的阳角对应拉森钢板桩6阴角螺栓连接。
[0032]本实施例中,筏板桩组件9包含筏板主体901和筏板桩体902,筏板主体901顶部高度小于拉森钢板桩6顶部且通过加强杆连接。筏板桩体902为混凝土管桩,管桩底部高于拉森钢板桩6底部;且二者空隙处回填密实土层。
[0033]循环水池1竖墙与拉森钢板桩6之间设置有水池内回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水池和隔油沉淀池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循环水池(1)、连接于循环水池(1)一侧的隔油沉淀池(2)、连接于循环水池(1)内的导流墙(3)、分别连接于循环水池(1)和隔油沉淀池(2)内的水池钢支撑(4)和沉淀池支撑(5)以及连接于循环水池(1)和隔油沉淀池(2)外侧的拉森钢板桩(6);所述拉森钢板桩(6)外侧还间隔设置有筏板桩组件(9),所述拉森钢板桩(6)内侧分别与循环水池(1)和隔油沉淀池(2)之间还设置有隔离油毡(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池和隔油沉淀池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池(1)包含进水池(101)和导水池(102),所述进水池(101)底部标高低于导水池(102)标高;所述导水池(102)内间隔设置有导墙,所述导墙上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呈多级U形分布。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池和隔油沉淀池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钢支撑(4)包含水池下支撑(401)和水池上支撑(402),所述水池下支撑(401)和水池上支撑(402)为钢支撑,水池下支撑(401)和水池上支撑(402)与拉森钢板桩(6)可拆卸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池和隔油沉淀池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森钢板桩(6)底部伸入持力层,持力层为黏土层或卵石层;所述拉森钢板桩(6)在转角处设置为圆弧状。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循环水池和隔油沉淀池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龙帆胡琛於程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