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输管网分段蓄热调节装置与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1683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长输管网分段蓄热调节方法,包括:机组装置,以及与机组装置连接的中继泵站装置,与中继泵站装置连接的城市网循环装置;机组装置包括机组和热网加热器,机组通过管道与热网加热器连接;中继泵站装置包括隔压换热器、第一混水阀、第二混水阀和隔压站旁通阀,第一混水阀设置于第一支路上,第二混水阀设置于第二支路上,隔压站旁通阀设置于第三支路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多种分段流量调节和蓄热调节改变热负荷,实现了供热精准调节要求;减小量调节的周期,可在多种时刻灵活调节实现负荷侧快速响应;降低了长输网的局部供水流量,实现长输管网多级泵站的节能运行及机组侧电负荷和用户侧热负荷的解耦,有利于实现以小时为尺度的调峰要求。尺度的调峰要求。尺度的调峰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输管网分段蓄热调节装置与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网供热调节
,尤其涉及一种长输管网分段蓄热调节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分散锅炉房供热难以满足碳排放的要求,并且造成能源浪费和大气污染。而目前我国北方大量城市集中供热热源供热能力有限,不能满足城市供热需求,供热缺口较大。因此,相关大型电厂必须采用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提高机组供热能力,满足更大供热区域内的供热需求。
[0003]长输供热作为一种集中式供热方法,具有降低城市环境污染,兼顾能源综合利用的节能效果,能够以大型热电厂为中心,覆盖周边较大面积的供热区域。部分大型火电机组由于厂址距离市区较远,需要通过长输供热方式实现集中供热。长输供热同样面临传统热电联产机组中的热负荷、电负荷联调情况。目前,长输供热技术在国内刚刚起步,热负荷调节方式一般采用分阶段的量调节和质调节,而量调节一般是在长输供热管网整体流量一致的基础上,对流量进行分阶段的调节;质调节则在流量一定的基础上,通过改变电厂首站的供水温度,实现隔压站侧的负荷调节。
[0004]目前分阶段的量调节方法保证长输供热管网整体流量一致。在特定阶段内,只能通过质调节方式改变热负荷,对电厂侧的供热精准调节要求较高;分阶段量调节方法一般将整个供暖季分为3~4个阶段,每个阶段内,通过电厂侧调整进行质调节的方式难以响应准确的负荷需求;由于保证长输供热管网整体流量一致,存在循环水流量过高、多级泵能耗较高的浪费情况;同时该方法热电耦合较强,难以配合机组实现以小时为尺度的调峰要求。
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6]鉴于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7]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长输管网分段蓄热调节方法,解决目前难以响应准确的负荷需求;循环水流量过高、多级泵能耗较高的浪费情况;热电耦合较强,难以配合机组实现以小时为尺度的调峰要求的问题。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长输管网分段蓄热调节装置包括机组装置,以及,与所述机组装置连接的中继泵站装置,与所述中继泵站装置连接的城市网循环装置;所述机组装置包括机组和热网加热器,机组通过管道与热网加热器连接;
[0009]所述中继泵站装置包括隔压换热器、第一混水阀、第二混水阀和隔压站旁通阀,所述第一混水阀设置于第一支路上,所述第二混水阀设置于第二支路上,隔压站旁通阀设置于第三支路上。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长输管网分段蓄热调节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中继
泵站装置还包括第一供水泵和第一回水泵,所述第一供水泵和第一回水泵设置于第一混水阀与第二混水阀之间的管道上。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长输管网分段蓄热调节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中继泵站装置还包括第二供水泵和第二回水泵,所述第二供水泵和第二回水泵设置于第二混水阀与隔压换热器之间的管道上。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长输管网分段蓄热调节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与隔压换热器并联。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长输管网分段蓄热调节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中继泵站装置还包括隔压站回水泵设置于隔压换热器出口管道处。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长输管网分段蓄热调节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述城市网循环装置包括城市网管道和城市网回水泵,所述城市网回水泵一端连接城市网管道出口处,另一端连接隔压换热器进口处。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长输管网分段蓄热调节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隔压换热器出口端还通过管道连接于城市网管道。
[0016]长输管网分段蓄热调节方法包括,运行时,当机组电负荷需要升高150MW 时,将第一混水阀开度打开至20%,将30%的高温供水在流经第一供水泵之前流入混合至第一回水泵后的长输网低温回水中。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长输管网分段蓄热调节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运行时,当机组电负荷需要升高150MW时,将第二混水阀开度打开至30%,将 30%的高温供水在流经第二供水泵之前流入混合至第二回水泵后的长输网低温回水中。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长输管网分段蓄热调节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运行时,当机组电负荷需要升高150MW时,将隔压站旁通阀开度打开至40%,将30%的高温供水在流经隔压换热器之前流入混合至隔压站回水泵后的长输网低温回水中。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装置与方法在原有分阶段的量调节方法上,打破了长输供热管网整体流量一致的要求,可以通过多种分段流量调节和蓄热调节改变热负荷,降低了电厂侧的供热精准调节要求;进一步减小了量调节的周期,可以在多种时刻通过灵活的量调节方式实现负荷侧的快速响应;降低了长输网的局部供水流量,有利于实现长输管网多级泵站的节能运行;实现了机组侧电负荷和用户侧热负荷的解耦,有利于配合机组实现以小时为尺度的调峰要求。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长输管网分段蓄热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长输管网分段蓄热调节方法的中传统调节运行方式下循环水温度及流量分布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长输管网分段蓄热调节方法中利用第一混水阀的
蓄热调节循环水温度及流量分布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长输管网分段蓄热调节方法中利用第二混水阀的蓄热调节循环水温度及流量分布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长输管网分段蓄热调节方法中利用隔压站旁通阀的蓄热调节循环水温度及流量分布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长输管网分段蓄热调节方法不同调节方式下各泵站功耗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的范围。
[002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输管网分段蓄热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组装置(100),以及,与所述机组装置(100)连接的中继泵站装置(200),与所述中继泵站装置(200)连接的城市网循环装置(300);所述机组装置(100)包括机组(101)和热网加热器(102),机组(101)通过管道与热网加热器(102)连接;所述中继泵站装置(200)包括隔压换热器(201)、第一混水阀(202)、第二混水阀(203)和隔压站旁通阀(204),所述第一混水阀(202)设置于第一支路(S1)上,所述第二混水阀(203)设置于第二支路(S2)上,隔压站旁通阀(204)设置于第三支路(S3)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输管网分段蓄热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泵站装置(200)还包括第一供水泵(205)和第一回水泵(207),所述第一供水泵(205)和第一回水泵(207)设置于第一混水阀(202)与第二混水阀(203)之间的管道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长输管网分段蓄热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泵站装置(200)还包括第二供水泵(206)和第二回水泵(208),所述第二供水泵(206)和第二回水泵(208)设置于第二混水阀(203)与隔压换热器(201)之间的管道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输管网分段蓄热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S1)、第二支路(S2)和第三支路(S3)与隔压换热器(201)并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长输管网分段蓄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佰明杨立勇李广山李刚罗树林包永胜贾莉姜楠孙国辉王强姚国鹏蔡浩飞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