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竖向泵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1659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竖向泵管固定装置,其包括底层框架、至少一层中间框架和顶层框架,底层框架、中间框架和顶层框架的四个角位置处均通过竖向支撑固定,底层框架的四个边边沿分别固定有折边,顶层框架上可拆卸地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用于夹设竖向泵管的两侧的第一泵管固定件,中间框架上可拆卸地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用于夹设竖向泵管的两侧的第二泵管固定件,第一和第二泵管固定件相垂直,在装置置于楼板预留泵管孔洞时,各折边置于楼板上,底层框架的四个边与楼板预留泵管孔洞的相应内壁可调节连接。本装置降低了施工难度,避免了预埋件的埋设及后续固定件焊接工作,减少泵管固定所需的时间及人工,泵管的竖向稳定性得到有效保障。性得到有效保障。性得到有效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竖向泵管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竖向泵管固定装置,用于固定竖向混凝土泵管。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高。因汽车泵浇捣混凝土的高度有限,大部分建筑施工时混凝土均采用固定泵进行浇捣。目前大部分竖向泵管均采用钢管脚手架进行固定或通过墙体与竖向泵管进行拉结。若通过钢管脚手架进行固定,其安装及拆卸均需要花费较多人工,且脚手架搭设质量不高,竖向泵管固定效果有限。若通过墙体与泵管进行拉结,需要提前在墙体内部放置预埋件,后续再通过固定件与预埋件进行连接,工序较为繁琐,且墙体内预埋件均不能回收再利用,不经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目前建筑施工领域混凝土的垂直运输大部分通过竖向泵管进行传输,而本申请通过设计一种定型化工具解决竖向泵管的固定问题。
[0004]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竖向泵管固定装置,其特点在于,其包括底层框架、至少一层中间框架和顶层框架,所述底层框架、中间框架和顶层框架的四个角位置处均通过竖向支撑固定,所述底层框架的四个边边沿分别固定有折边,所述顶层框架上可拆卸地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用于夹设竖向泵管的两侧的第一泵管固定件,所述中间框架上可拆卸地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用于夹设竖向泵管的两侧的第二泵管固定件,所述第一泵管固定件和第二泵管固定件相垂直,在所述装置置于楼板预留泵管孔洞时,各所述折边置于楼板上,所述底层框架的四个边与楼板预留泵管孔洞的相应内壁可调节连接。
[0006]较佳地,所述底层框架、中间框架、顶层框架和竖向支撑构成一体式架体。
[0007]较佳地,每一所述第一泵管固定件为横向泵管固定件,每一所述横向泵管固定件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顶层框架上。
[0008]较佳地,每一所述第二泵管固定件为纵向泵管固定件,每一所述纵向泵管固定件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中间框架上。
[0009]较佳地,所述第一泵管固定件和第二泵管固定件均采用角钢或者方钢。
[0010]较佳地,两个所述第一泵管固定件夹设竖向泵管上套设的第一橡皮圈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泵管固定件夹设竖向泵管上套设的第二橡皮圈的两侧,橡皮圈作为缓冲带,减小竖向泵管振动影响。
[0011]较佳地,所述底层框架的四个边与楼板预留泵管孔洞的相应内壁通过穿设的调节螺栓可调节连接,当楼板预留洞口尺寸有偏差时,利用调节螺栓进行调节。
[0012]较佳地,所述底层框架的四个边均采用角钢、每一角钢的横边构成折边。
[0013]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
佳实例。
[0014]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采用上述新型竖向泵管固定装置,降低了施工难度,避免了预埋件的埋设以及后续的固定件焊接工作,减少泵管固定所需的时间以及人工,工具式定型化设计减少了人为因素产生的安装质量问题,泵管的竖向稳定性得到有效保障。同时该装置仅涉及螺栓连接,拆装方便,可重复循环使用,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新型竖向泵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装置与楼板固定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楼层间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如图1

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竖向泵管固定装置,其包括底层框架1、中间框架2和顶层框架3,底层框架1、中间框架2和顶层框架3的四个角位置处均通过竖向支撑4固定,底层框架1、中间框架2、顶层框架3和竖向支撑4构成一体式架体,中间框架2、顶层框架3和竖向支撑4采用角钢或方钢拼接而成,底层框架1的四个边均采用角钢、每一角钢的横边构成折边5,顶层框架1上可拆卸地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横向泵管固定件6,两个横向泵管固定件6夹设竖向泵管10上套设的第一橡皮圈的两侧,第一橡皮圈作为缓冲带减小竖向泵管振动影响,每一横向泵管固定件6通过固定螺栓7固定在顶层框架1上,中间框架2上可拆卸地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纵向泵管固定件8,两个纵向泵管固定件8夹设竖向泵管10上套设的第二橡皮圈9的两侧,第二橡皮圈9作为缓冲带减小竖向泵管振动影响,每一纵向泵管固定件8通过固定螺栓7固定在中间框架2上,横向泵管固定件6和纵向泵管固定件8相垂直,每个横向泵管固定件6和纵向泵管固定件8均采用角钢或者方钢。
[0020]在所述装置置于楼板预留泵管孔洞11时,各个折边5置于楼板12的顶部,底层框架1的四个边与楼板预留泵管孔洞11的相应内壁通过穿设的调节螺栓13可调节连接,当楼板预留洞口尺寸有偏差时,利用调节螺栓13进行调节。
[0021]该装置由角钢或方钢拼接而成,通过装置底部外翻的角钢作为折边5,将装置与楼板预留泵管孔洞11进行初步固定,再通过底部的调节螺栓13将装置与楼板12稳定连接。待竖向泵管10穿过楼板预留泵管孔洞11后,利用装置上可拆卸的角钢或方钢从两个垂直方向将竖向泵管10进行有效固定,此外在角钢与竖向泵管10间增设一道橡皮圈作为缓冲带,保证竖向泵管10在施工时保持稳定。该装置可以有效固定竖向泵管10,且该装置工具式定型化,不用埋件,安装方便,适应性好,且拆卸方便,可回收再利用,推广前景较为广阔。
[0022]下面具体介绍该装置的使用过程:
[0023]1、根据拟采用的竖向泵管的直径以及洞口预留尺寸设计加工由角钢或方钢组成
的一体式架体。
[0024]2、利用一体式架体最下层开口朝外的角钢,将底层框架1卡在楼板预留泵管孔洞11上,再通过调节螺栓13,将底层框架1与楼板12牢牢固定。
[0025]3、待竖向泵管10放入一体式架体后,在竖向泵管10上套两道橡皮圈,作为缓冲带,减小振动。
[0026]4、安装上下两层,两个横向泵管固定件6和两个纵向泵管固定件8固定竖向泵管10,并通过固定螺栓7分别与顶层框架3和中间框架2进行连接,构件2与泵管之间为橡胶圈。
[0027]5、每层均设置一个新型竖向泵管固定装置,保证每层的竖向泵管均能够有效固定(见图3)。
[0028]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竖向泵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层框架、至少一层中间框架和顶层框架,所述底层框架、中间框架和顶层框架的四个角位置处均通过竖向支撑固定,所述底层框架的四个边边沿分别固定有折边,所述顶层框架上可拆卸地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用于夹设竖向泵管的两侧的第一泵管固定件,所述中间框架上可拆卸地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用于夹设竖向泵管的两侧的第二泵管固定件,所述第一泵管固定件和第二泵管固定件相垂直,在所述装置置于楼板预留泵管孔洞时,各所述折边置于楼板上,所述底层框架的四个边与楼板预留泵管孔洞的相应内壁可调节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竖向泵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框架、中间框架、顶层框架和竖向支撑构成一体式架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竖向泵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泵管固定件为横向泵管固定件,每一所述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青峰王永恒侯键国黄洪灿朱凯孙朝阳韩蕾陈钿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