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排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1588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后排座椅,包括座椅骨架、靠背骨架和解锁放倒机构,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的上端与靠背骨架的顶端旋转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在后排座椅的座椅骨架顶端设置可旋转的背板,提高了车内空间的利用率,满足用户露营、休息等需求,解决了目前后排座椅放倒后,后排座椅骨架与前排座椅骨架间隙太大,车内空间使用不充分的问题。车内空间使用不充分的问题。车内空间使用不充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排座椅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座椅
,具体涉及一种后排座椅。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汽车的使用上,现在除了出行功能以外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当用户在户外露营时希望汽车可以提供一个能够休息躺平的空间。目前现有技术虽然能够通过放倒后排座椅扩大车内的休息空间,但是由于后排座椅不能设置得太高以防遮挡住后视镜的视野,所以放倒后的后排座椅与前排座椅会存在很大的空隙,这样不仅浪费了很多车内空间,并且用户平躺休息时头部容易滑落不舒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后排座椅,用来解决汽车座椅放倒后使用空间不充分,用户平躺休息时头部容易滑落不舒服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后排座椅,包括座椅骨架、靠背骨架和解锁放倒机构,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的一端与靠背骨架旋转连接。
[0006]进一步,所述背板上设有连接轴;所述靠背骨架还包括两个底座,两个底座分别与靠背骨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与两个底座旋转连接。这样设置,提高了背板旋转时的流畅度。
[0007]进一步,所述底座中心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轴的一端铰接在连接孔内。这样设置,节约了空间,提高了车内空间的使用率。
[0008]进一步,所述背板上设有凸起部,所述靠背骨架对应设置有凹陷部。
[0009]进一步,所述背板还包括上板面和下板面,所述下板面的长度比上板面的长度超出1
>‑
2cm,这样设置,用户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0010]进一步,背板的铰接端与靠背骨架顶侧之间设有限位间距。
[0011]进一步,所述限位间距的长度为3

5cm。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3]通过在后排座椅的座椅骨架顶端设置可旋转的背板,提高了车内空间的利用率,满足用户露营、休息等需求,解决了目前后排座椅放倒后,后排座椅骨架与前排座椅骨架间隙太大,车内空间使用不充分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后排座椅使用时的侧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后排座椅使用时局部的侧视图;
[0017]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18]座椅骨架1;靠背骨架2;解锁放倒机构3;背板4;连接轴5;底座6;连接孔7;凸起部8;凹陷部9;上板面10;下板面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描述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都使用相同的图号,附图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为所属
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另外,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顶”、“底”、“左”、“右”、“前”、“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0]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后排座椅,包括座椅骨架1、靠背骨架2、解锁放倒机构3和背板4,背板4的上端与靠背骨架2的顶端旋转连接。解锁放倒机构3为现有技术,使用时先将靠背骨架2通过解锁放倒机构3放平,由于放平后的靠背骨架2与前排座椅靠背骨架2之前存在缝隙,此时再通过旋转背板4使其靠近前排座椅靠背骨架2起到填充缝隙的作用,此时解锁放倒机构3与背板4处于同一水平面,扩大使用空间的同时,方便使用,使用户使用起来更加舒适。
[0021]背板4的上端设有连接轴5,连接轴5与背板4固定连接。本实施例,所述靠背骨架2的顶端固定连接两个底座6,两个底座6左右对称,所述连接轴5与底座6旋转连接。当连接轴5围绕底座6转动时可以带动背板4绕连接轴5进行转动。
[0022]背板4上设有弧形状的凸起部8,在靠背骨架2相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凹陷部9,该凸起部8的半径小于底座6的半径,当背板4处于收起状态时,该凸起部8可以嵌入凹陷部9内,使背板4与靠背骨架2平行,当背板4处于旋转状态时,该凸起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
[0023]背板4具有上板面10和下板面11,下板面11比上板面10长1

2cm,本实施例中,下板面11长于上板面10的长度,优选为1.5cm。方便用户使用时能够快速将背板4旋转出来,避免背板4和靠背骨架2紧密贴合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旋转背板4,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0024]背板4的边缘到靠背骨架2的距离为3

5cm。本实施例中,背板4的边缘到靠背骨架2的距离优选4cm。
[0025]底座6成弧形,防止用户在使用时不小心刮伤。本实施例中,底座6的形状优选半圆形,提高使用时的安全性。底座6中心设有连接孔7,连接孔7的直径大小与连接轴5相适应,连接孔7与连接轴5铰接。用户使用时可以通过调整背板4和靠背骨架2的旋转程度,改变两者间的夹角满足个性化需求。
[0026]连接孔7距离靠背骨架2顶端边缘4cm

8cm,本实施例中,连接口到靠背骨架2顶端边缘的距离优选6cm,当背板4绕旋转轴旋转至与靠背骨架2持平时,自动起到了限位的作用,防止背板4继续往下旋转,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0027]以上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后排座椅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排座椅,包括座椅骨架(2)、靠背骨架(1)和解锁放倒机构(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背板(4),所述背板(4)的一端与靠背骨架(1)旋转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4)上设有连接轴(5);所述靠背骨架(1)还包括两个底座(6),两个底座(6)分别与靠背骨架(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5)与两个底座(6)旋转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中心设有连接孔(7),所述连接轴(5)的一端铰接在连接孔(7)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禹万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