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学生用数学立体模型组合教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1102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学生用数学立体模型组合教具,包括:教具本体、托架、圆锥模型、圆柱模型、多棱柱模型;所述教具本体上设置有托架;所述托架的上部设置有圆锥模型,且圆锥模型与托架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圆锥模型的上部设置有圆柱模型,且圆柱模型与圆锥模型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圆柱模型的上侧设置有多棱柱模型,且多棱柱模型与圆柱模型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多棱柱模型的上侧设置有下正方体模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学生用数学立体模型组合教具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组合式结构,便于携带,便于调节角度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现有装置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现有装置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学生用数学立体模型组合教具


[0001]本技术涉及教学用具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学生用数学立体模型组合教具。

技术介绍

[0002]在进行数学立体几何图形的学习时,教师总是在黑板上绘制三维示意图,但是太抽象,并不能让学生们理解。
[0003]为了更形象的讲解,需要用到各种立体模型,但是模型太多,结构各异,不方便携带至课堂上,不能满足教学的使用要求。
[0004]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学生用数学立体模型组合教具,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组合式结构,便于携带,便于调节角度的优点,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学生用数学立体模型组合教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学生用数学立体模型组合教具,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学生用数学立体模型组合教具,包括:教具本体、托架、圆锥模型、圆柱模型、多棱柱模型、下正方体模型、上正方体模型、吸盘、底盘、支撑柱、万向球节、支板、支杆;所述教具本体上设置有托架;所述托架的上部设置有圆锥模型,且圆锥模型与托架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圆锥模型的上部设置有圆柱模型,且圆柱模型与圆锥模型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圆柱模型的上侧设置有多棱柱模型,且多棱柱模型与圆柱模型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多棱柱模型的上侧设置有下正方体模型,且下正方体模型与多棱柱模型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下正方体模型的上侧设置有上正方体模型,且上正方体模型与下正方体模型通过磁吸方式相连接;所述托架的底部设置有底盘;所述底盘的下侧设置有吸盘,且吸盘与底盘通过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底盘的上部设置有支撑柱,且支撑柱与底盘通过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支撑柱的上方设置有万向球节;所述万向球节的上部设置有支板;所述支板的上侧设置有支杆,且支杆与支板通过固定方式相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学生用数学立体模型组合教具所述圆锥模型的底部中心设置有沉孔,且所述沉孔与支杆相配合。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学生用数学立体模型组合教具所述圆柱模型的下侧中心为空腔体,且所述空腔体与圆锥模型的外壁相配合。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学生用数学立体模型组合教具所述多棱柱模型下侧中心为空腔体,且所述空腔体与圆柱模型的外壁相配
合。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学生用数学立体模型组合教具所述支板的俯视外形特征为与上正方体模型边长一致的正方形,且支板的上侧设置有正方形台阶,并且所述正方形台阶与下正方体模型的内壁相配合。
[00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学生用数学立体模型组合教具所述下正方体模型与支板卡合后构成正方体,且所述正方体与上正方体模型的边长一致,并且下正方体模型的顶面及上正方体模型的其中一面具有磁性。
[001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4]1、本技术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学生用数学立体模型组合教具通过支撑柱与支板之间设置有万向球节,便于调节角度。
[0015]2、本技术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学生用数学立体模型组合教具通过下正方体模型、多棱柱模型、圆柱模型及圆锥模型为依次套合方式相连接,便于下正方体模型、多棱柱模型、圆柱模型及圆锥模型之间的组合。
[0016]3、本技术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学生用数学立体模型组合教具通过下正方体模型与支板卡合后构成正方体,且所述正方体与上正方体模型的边长一致,并且下正方体模型的顶面及上正方体模型的其中一面具有磁性,便于将上正方体模型与下正方体模型组合构成长方体。
[0017]4、本技术通过对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学生用数学立体模型组合教具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组合式结构,便于携带,便于调节角度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图轴测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图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托架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教具本体1、托架2、圆锥模型3、圆柱模型4、多棱柱模型5、下正方体模型6、上正方体模型7、吸盘201、底盘202、支撑柱203、万向球节204、支板205、支杆206。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
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7]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请参见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学生用数学立体模型组合教具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0029]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学生用数学立体模型组合教具,包括:教具本体1、托架2、圆锥模型3、圆柱模型4、多棱柱模型5、下正方体模型6、上正方体模型7、吸盘201、底盘202、支撑柱203、万向球节204、支板205、支杆206;教具本体1上设置有托架2;托架2的上部设置有圆锥模型3,且圆锥模型3与托架2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圆锥模型3的上部设置有圆柱模型4,且圆柱模型4与圆锥模型3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圆柱模型4的上侧设置有多棱柱模型5,且多棱柱模型5与圆柱模型4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多棱柱模型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学生用数学立体模型组合教具,包括:教具本体(1)、托架(2)、圆锥模型(3)、圆柱模型(4)、多棱柱模型(5)、下正方体模型(6)、上正方体模型(7)、吸盘(201)、底盘(202)、支撑柱(203)、万向球节(204)、支板(205)、支杆(206);其特征在于:所述教具本体(1)上设置有托架(2);所述托架(2)的上部设置有圆锥模型(3),且圆锥模型(3)与托架(2)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圆锥模型(3)的上部设置有圆柱模型(4),且圆柱模型(4)与圆锥模型(3)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圆柱模型(4)的上侧设置有多棱柱模型(5),且多棱柱模型(5)与圆柱模型(4)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多棱柱模型(5)的上侧设置有下正方体模型(6),且下正方体模型(6)与多棱柱模型(5)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下正方体模型(6)的上侧设置有上正方体模型(7),且上正方体模型(7)与下正方体模型(6)通过磁吸方式相连接;所述托架(2)的底部设置有底盘(202);所述底盘(202)的下侧设置有吸盘(201),且吸盘(201)与底盘(202)通过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底盘(202)的上部设置有支撑柱(203),且支撑柱(203)与底盘(202)通过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支撑柱(203)的上方设置有万向球节(20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丽霞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艾斯模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