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使用的叠螺污泥脱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1086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污水处理使用的叠螺污泥脱水机,属于污泥脱水机领域。解决了现有叠螺污泥脱水机在运行中常存在因絮凝剂加药量、污泥浓度、背压板等原因出泥口发生窜泥现象,给污泥下一步处理处置带来较大困难的问题。该叠螺污泥脱水机的絮凝混合槽与挤压脱水装置连接,絮凝混合槽的底部安装有污泥排空阀,挤压脱水装置的前端底部为出泥口,出泥口底部连接安装有污泥排泥板,污泥排泥板上安装有二号挡板,污泥排泥板上,且位于二号挡板下方依次设置有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导向板安装在污泥排泥板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红外传感器与电气控制箱联合作用,可及时发现叠螺污泥脱水机是否发生窜泥故障,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施加以解决。施加以解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使用的叠螺污泥脱水机


[0001]本技术属于污泥脱水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使用的叠螺污泥脱水机。

技术介绍

[0002]叠螺污泥脱水机广泛用于食品、饮料、化工、皮革、造纸、印染、制药等行业污水处理的污泥脱水工序,可全自动实现污泥絮凝、浓缩、压榨脱水工作,最终将收集的滤液回流。
[0003]现有叠螺污泥脱水机在运行中常存在因絮凝剂加药量、污泥浓度、背压板等原因出泥口发生窜泥现象,出泥口喷出的均是稀污泥,给污泥下一步处理处置带来较大困难,同时也浪费大量人力清理叠螺污泥脱水机及周围环境卫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污水处理使用的叠螺污泥脱水机,以解决现有叠螺污泥脱水机在运行中常存在因絮凝剂加药量、污泥浓度、背压板等原因出泥口发生窜泥现象,给污泥下一步处理处置带来较大困难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使用的叠螺污泥脱水机,包括电气控制箱、出泥口、第一红外传感器、第二红外传感器、一号挡板、污泥排空阀、导向板、絮凝混合槽、二号挡板、污泥排泥板和挤压脱水装置;
[0006]所述絮凝混合槽与挤压脱水装置连接,所述絮凝混合槽的底部安装有污泥排空阀,所述挤压脱水装置的前端底部为出泥口,所述出泥口底部连接安装有污泥排泥板,所述污泥排泥板上安装有二号挡板,所述污泥排泥板上,且位于二号挡板下方依次设置有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所述导向板安装在污泥排泥板下端;
[0007]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的信号反馈给电气控制箱,所述电气控制箱控制污泥排空阀的启闭,所述一号挡板安装在出泥口顶端下部。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均垂直安装在污泥排出板上。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伸出污泥排出板25cm。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伸出污泥排出板20cm。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位于出泥口下端45cm。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在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下端10cm处。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均设有声光报警机构。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声光报警机构安装在电气控制箱上。
[0015]更进一步的,所述挤压脱水装置安装在底座上。
[0016]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通过支架进行固定,支架、一号挡板、二号挡板、导向板和污泥排泥板均采用防腐材料。
[0017]更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板长50cm,宽72cm,厚度与污泥排泥板相同,导向板与污泥
排泥板呈30度角。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使用的叠螺污泥脱水机的有益效果是:
[0019]本技术通过红外传感器与电气控制箱联合作用,可及时发现叠螺污泥脱水机是否发生窜泥故障,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有效保障叠螺污泥脱水机出泥口排出的污泥呈泥饼状,利用污泥进一步处理处置,如干化或掺烧。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使用的叠螺污泥脱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红外传感器安装位置局部示意图。
[0023]图中:1

底座;2

电气控制箱;3

污泥排空阀;4

进料波纹软管;5

搅拌器;6

驱动电机;7

出泥口;8

一号挡板;9

导向板;11

支架;12

絮凝混合槽,101

第一红外传感器,102

第二红外传感器,13

二号挡板;14

污泥排泥板;15

喷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阐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一、具体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

2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污水处理使用的叠螺污泥脱水机,包括电气控制箱2、出泥口7、第一红外传感器101、第二红外传感器102、一号挡板8、污泥排空阀3、导向板9、絮凝混合槽12、二号挡板13、污泥排泥板14和挤压脱水装置16;
[0026]所述絮凝混合槽12与挤压脱水装置16连接,所述絮凝混合槽12的底部安装有污泥排空阀3,所述挤压脱水装置16的前端底部安装有污泥排泥板14,所述污泥排泥板14上安装有二号挡板13,所述污泥排泥板14上,且位于二号挡板13下方依次设置有第一红外传感器101和第二红外传感器102,所述导向板9安装在污泥排泥板14下端;
[0027]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101和第二红外传感器102的信号反馈给电气控制箱2,所述电气控制箱2控制污泥排空阀3的启闭,所述挡板8安装在出泥口7下端,所述导向板9安装在污泥排泥板14下端。
[0028]一号挡板8在出泥口7顶端下部,宽72cm,长50cm。
[0029]所述导向板9长50cm,宽72cm,厚度与污泥排泥板14相同,导向板9与污泥排泥板14呈30度角。
[0030]二号挡板13距离出泥口7有20cm,长2cm,宽72cm,厚4cm。当窜泥严重时,因喷出泥量、重力及速度综合原因无法落到红外感应区,而落到二号挡板13上,通过二号挡板13的反弹弹到红外监控区。
[0031]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101和第二红外传感器102均垂直安装在污泥排出板14上。
[0032]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101伸出污泥排出板14有25cm。
[0033]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102伸出污泥排出板14有20cm。
[0034]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101位于出泥口7下端45cm。
[0035]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在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下端10cm处。
[0036]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101和第二红外传感器102均设有声光报警机构。所述声光报警机构安装在电气控制箱2上。
[0037]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101和第二红外传感器102通过支架11进行固定。所述支架11、一号挡板8、二号挡板13、导向板9和污泥排泥板14采用防腐材料,叠螺污泥脱水机处理的污泥中含有化学除磷污泥,其中铁盐除磷剂含有较强的腐蚀性,因此对应与其接触的结构需要采用防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使用的叠螺污泥脱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气控制箱(2)、出泥口(7)、第一红外传感器(101)、第二红外传感器(102)、一号挡板(8)、污泥排空阀(3)、导向板(9)、絮凝混合槽(12)、二号挡板(13)、污泥排泥板(14)和挤压脱水装置(16);所述絮凝混合槽(12)与挤压脱水装置(16)连接,所述絮凝混合槽(12)的底部安装有污泥排空阀(3),所述挤压脱水装置(16)的前端底部为出泥口(7),所述出泥口(7)底部连接安装有污泥排泥板(14),所述污泥排泥板(14)上安装有二号挡板(13),所述污泥排泥板(14)上,且位于二号挡板(13)下方依次设置有第一红外传感器(101)和第二红外传感器(102),所述导向板(9)安装在污泥排泥板(14)下端;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101)和第二红外传感器(102)的信号反馈给电气控制箱(2),所述电气控制箱(2)控制污泥排空阀(3)的启闭,所述一号挡板(8)安装在出泥口(7)顶端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使用的叠螺污泥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101)和第二红外传感器(102)均垂直安装在污泥排泥板(14)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使用的叠螺污泥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101)伸出污泥排泥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煜刘志龙张小雷曹国强孙伟东郝天一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金象生化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