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浓缩池进泥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92429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5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污泥浓缩池进泥控制装置,包括:第一阀门井、第二阀门井、第一污泥浓缩池、第二污泥浓缩池、深度处理段进泥管、生化处理段进泥管、预处理段进泥管、两根公共进泥管;深度处理段进泥管、生化处理段进泥管、预处理段进泥管分别与各公共进泥管相连通;深度处理段进泥管、生化处理段进泥管、预处理段进泥管与公共进泥管相连通处分别容纳设置于第一阀门井、第二阀门井内。该装置针对一般情况下工业废水过程中污泥需分开处置进泥方式难于控制的问题,通过切换三根进泥管上的阀门达到将不同性质的污泥均匀分配到两座污泥浓缩池进行处理的目的。进行处理的目的。进行处理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泥浓缩池进泥控制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是一种污泥浓缩池进泥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生化段产生的生化污泥为一般固体废物,深度处理段与预处理段产生的物化污泥为危险固体废物,物化污泥与生化污泥需分开处理。特殊情况下,如果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生化段产生的生化污泥经过检测后为危险固体废物,可将物化污泥与生化污泥可混合均匀之后统一处理。
[0003]由于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性质比较复杂,需要对生化段产生的生化污泥进行检测定性是否为危险固体废物,才能合理地对不同性质的污泥进行收集处理。
[0004]针对不同性质的污泥,需分流至不同的污泥浓缩池中处理,现有污泥浓缩池进料管路简单,无法对深度处理段、生化段、预处理段的污泥分别进入不同的浓缩池中进行有效控制,难以通过管路连通,根据需要将危险固体废物的污泥通入同一浓缩池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污泥浓缩池进泥控制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污泥浓缩池进泥管分别与深度处理段进泥管、生化处理段进泥管、预处理段进泥管相连通,导致当某一处理段污泥为一般固体污染物时,无法与危险污染物分开处理的技术问题。
[000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污泥浓缩池进泥控制装置,包括:第一阀门井、第二阀门井、第一污泥浓缩池、第二污泥浓缩池、深度处理段进泥管、生化处理段进泥管、预处理段进泥管、两根公共进泥管;
[0007]深度处理段进泥管、生化处理段进泥管、预处理段进泥管分别与各公共进泥管相连通
[0008]深度处理段进泥管、生化处理段进泥管、预处理段进泥管与公共进泥管相连通处分别容纳设置于第一阀门井、第二阀门井内;
[0009]公共进泥管包括:第一预混管、第二预混管;第一预混管的封闭端容纳设置于第一阀门井,并分别与深度处理段进泥管、生化处理段进泥管、预处理段进泥管的中部通过支管相连通;支管上分别设置阀门;
[0010]第二预混管的封闭端容纳设置于第二阀门井,并分别与深度处理段进泥管、生化处理段进泥管、预处理段进泥管的延伸端相连通;深度处理段进泥管、生化处理段进泥管、预处理段进泥管的延伸端上分别设置阀门;
[0011]第一预混管、第二预混管分别与第一污泥浓缩池、第二污泥浓缩池的进泥端相连通;
[0012]当生化处理段进泥管内为一般固体废物,深度处理段进泥管、预处理段进泥管内为危险固体废物时,生化处理段进泥管与第一污泥浓缩池相连通;深度处理段进泥管、预处理段进泥管与第二污泥浓缩池相连通;
[0013]当深度处理段进泥管、生化处理段进泥管、预处理段进泥管内均为危险固体废物时,深度处理段进泥管、生化处理段进泥管、预处理段进泥管均分别与第一污泥浓缩池、第二污泥浓缩池相连通。
[0014]优选地,支管包括:第一90
°
弯头、第二90
°
弯头、第三90
°
弯头,第一90
°
弯头的一端与深度处理段进泥管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预混管侧壁相连通;
[0015]第二90
°
弯头的一端与生化处理段进泥管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预混管侧壁相连通;
[0016]第三90
°
弯头的一端与预处理段进泥管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预混管侧壁相连通。
[0017]优选地,第一阀门井包括:支墩和撑杆;支墩对称夹设于第一阀门内深度处理段进泥管与第一阀门井底面间;支墩对称夹设于第一阀门内生化处理段进泥管与第一阀门井底面间;
[0018]支墩对称夹设于第一阀门内预处理段进泥管与第一阀门井底面间;
[0019]撑杆支撑设置于第一预混管与第一阀门井底面间。
[0020]优选地,第二阀门井包括:成对设置的支墩;支墩夹设于第二预混管与第二阀门井底面间。
[0021]优选地,包括:多个钢盖板;钢盖板分别盖设于第一阀门井和第二阀门井顶面敞口端上。
[0022]优选地,第二阀门井内各阀门标高均高于第一阀门井内阀门标高;
[0023]第一阀门井的深度不大于1.2m;第二阀门井的深度不大于1.2m。
[0024]优选地,深度处理段进泥管、生化处理段进泥管、预处理段进泥管、公共进泥管的管径不小于150mm。
[0025]优选地,包括:防水套管;第一阀门井、第二阀门井由墙体围成;各管体插设于墙体处,管体外侧壁上套设防水套管。
[0026]优选地,包括:法兰盲板;公共进泥管的封闭端上设置法兰盲板。
[0027]本申请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
[0028]1)本申请所提供的污泥浓缩池进泥控制装置,通过对称设置第一阀门井、第二阀门井,并在第一阀门井、第二阀门井内分别设置与公共进泥管相连通的深度处理段进泥管、生化处理段进泥管、预处理段进泥管,通过各管路上阀门的开启和关闭,可根据污泥危险性检测结果控制进入公共进泥管内的污泥来源,还可以在公共进泥管内实现同种危险性污泥的预混合,有效实现根据污泥危险性控制污泥向不同浓缩池的流动。
[0029]2)本申请所提供的污泥浓缩池进泥控制装置,针对一般情况下工业废水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需分开处理处置进泥方式难于控制的问题,通过切换三根进泥管上的阀门达到将不同性质的污泥均匀分配到两座污泥浓缩池进行处理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污泥浓缩池进泥控制装置状态一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污泥浓缩池进泥控制装置状态二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图2中A

A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图2中B

A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图2中C

C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5]图例说明:
[0036]1、第一阀门井1;2、第二阀门井;3、墙体;4、深度处理段进泥管;5、生化处理段进泥管;6、预处理段进泥管;7、防水套管;8、阀门;9、法兰盲板;10、公共进泥管;11、钢盖板;12、支墩;13、撑杆;101、第一预混管;102、第二预混管;103、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9]本申请中未详述的且并不用于解决本申请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浓缩池进泥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阀门井、第二阀门井、第一污泥浓缩池、第二污泥浓缩池、深度处理段进泥管、生化处理段进泥管、预处理段进泥管、两根公共进泥管;深度处理段进泥管、生化处理段进泥管、预处理段进泥管分别与各公共进泥管相连通;深度处理段进泥管、生化处理段进泥管、预处理段进泥管与公共进泥管相连通处分别容纳设置于第一阀门井、第二阀门井内;公共进泥管包括:第一预混管、第二预混管;第一预混管的封闭端容纳设置于第一阀门井,并分别与深度处理段进泥管、生化处理段进泥管、预处理段进泥管的中部通过支管相连通;支管上分别设置阀门;第二预混管的封闭端容纳设置于第二阀门井,并分别与深度处理段进泥管、生化处理段进泥管、预处理段进泥管的延伸端相连通;深度处理段进泥管、生化处理段进泥管、预处理段进泥管的延伸端上分别设置阀门;第一预混管、第二预混管分别与第一污泥浓缩池、第二污泥浓缩池的进泥端相连通;当生化处理段进泥管内为一般固体废物,深度处理段进泥管、预处理段进泥管内为危险固体废物时,生化处理段进泥管与第一污泥浓缩池相连通;深度处理段进泥管、预处理段进泥管与第二污泥浓缩池相连通;当深度处理段进泥管、生化处理段进泥管、预处理段进泥管内均为危险固体废物时,深度处理段进泥管、生化处理段进泥管、预处理段进泥管均分别与第一污泥浓缩池、第二污泥浓缩池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池进泥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支管包括:第一90
°
弯头、第二90
°
弯头、第三90
°
弯头,第一90
°
弯头的一端与深度处理段进泥管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航年正毕雄陈涛高升李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