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廊中隔板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0331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26
一种管廊中隔板的施工方法,其步骤为:S1.中墙施工中预埋中隔板钢筋;S2.提高钢筋套筒的预埋精度;S3.中隔板预制;S4.中隔板通过套筒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常规钢筋套筒进行中隔板的装配式施工,解决了钢筋较密集无法精准对接的问题,减少了工序交叉,提高了施工工效,同时可有效的控制施工质量。有效的控制施工质量。有效的控制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廊中隔板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廊装配式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管廊中隔板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强风化地质区域帷幕灌浆止水施工较少,帷幕灌浆施工通常采用的自下而上的灌浆工艺,中隔板进行装配式施工时,钢筋密集区的钢筋间距15cm,每根钢筋与套筒之间无法精准对接,而常规装配式建筑的钢筋对接套筒较大,在此结构中无法正常使用,需要用专用的装配式套筒完成钢筋对接,且常规工艺施工工序交叉,施工工效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以用常规钢筋套筒替换装配式钢筋套筒但可以钢筋精准定位的管廊中隔板的施工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管廊中隔板的施工方法,其步骤为:S1.中墙施工中预埋中隔板钢筋:在中墙施工时在中隔板位置将中隔板钢筋进行预埋,同时将正丝的钢筋套筒全部拧进钢筋中,并采用透明胶带进行包裹;S2.提高钢筋套筒的预埋精度:在中墙预埋中隔板钢筋位置处设置钢筋限位架,钢筋限位架对预埋的中隔板钢筋间距进行定位;S3.中隔板预制:中隔板分段进行预制,每段中隔板两侧的钢筋对接位置处预留后浇部分,待后续连接后进行预留后浇部分的浇筑,在中隔板两侧设置钢筋限位架,钢筋限位架对中隔板钢筋进行定位;S4.中隔板通过套筒连接:管廊完成后对中墙中中隔板位置进行放样,采用脚手架搭设移动平台,进行该区域混凝土的凿除,并将预埋的钢筋套筒进行凿出,凿出后将预制的中隔板放置在移动平台上,利用钢筋限位架的精准对接,将预埋在中墙中的中隔板钢筋与预制的中隔板中的中隔板钢筋通过钢筋套筒连接。
[0005]所述的S1步骤中所述的中隔板钢筋通过正丝的钢筋丝扣与钢筋套筒连接。
[0006]所述的钢筋限位架为角钢,钢筋限位架的一侧面上根据钢筋间距的尺寸开设有钢筋定位孔。
[0007]所述的钢筋限位架的角钢为∠5*5角钢。
[0008]所述的中隔板每段5m长。
[0009]所述的中墙中通过钢筋限位架定位的预埋中隔板钢筋定位的间距与中隔板中的中隔板钢筋定位的间距相同。
[0010]所述的S4步骤中中隔板中的中隔板钢筋连接端为反丝的钢筋丝扣,反丝的钢筋丝扣连接在正丝的钢筋套筒中。
[0011]所述的预留的后浇部分宽10c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常规钢筋套筒进行中隔板的装配式施工,解决了
钢筋较密集无法精准对接的问题,减少了工序交叉,提高了施工工效,同时可有效的控制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中隔板及中墙对接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预制中隔板示意图。
[001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钢筋限位架示意图。
[0016]其中:1

中墙;2

中隔板;3

钢筋套筒;4

钢筋限位架;5

钢筋定位孔;6

后浇部分;7

钢筋丝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一种管廊中隔板的施工方法,其步骤为:S1.中墙施工中预埋中隔板钢筋:在中墙1施工时在中隔板2位置将中隔板钢筋进行预埋,同时将正丝的钢筋套筒3全部拧进钢筋中,中隔板钢筋通过正丝的钢筋丝扣7与钢筋套筒3连接,并采用透明胶带进行包裹;S2.提高钢筋套筒的预埋精度:在中墙1预埋中隔板钢筋位置处设置钢筋限位架4,钢筋限位架4为角钢,角钢为∠5*5角钢,钢筋限位架4的一侧面上根据钢筋间距的尺寸开设有钢筋定位孔5,钢筋限位架4对预埋的中隔板钢筋间距进行定位;S3.中隔板2预制:中管廊标准断面为25m,中隔板2分段进行预制,每段5m,中隔板2两侧的钢筋对接位置处预留10cm混凝土后浇部分6,待后续连接后进行预留后浇部分6的浇筑,在中隔板2两侧设置钢筋限位架4,钢筋限位架4对中隔板钢筋进行定位,中墙1中通过钢筋限位架4定位的预埋中隔板钢筋定位的间距与中隔板2中的中隔板钢筋定位的间距相同;S4.中隔板通过套筒连接:管廊完成后对中墙1中中隔板2位置进行放样,采用脚手架搭设移动平台,进行该区域混凝土的凿除,并将预埋的钢筋套筒3进行凿出,凿出后将预制的中隔板2放置在移动平台上,利用钢筋限位架4的精准对接,将预埋在中墙1中的中隔板钢筋与预制的中隔板2中的中隔板钢筋通过钢筋套筒3连接,中隔板2中的中隔板钢筋连接端为反丝的钢筋丝扣7,反丝的钢筋丝扣7连接在正丝的钢筋套筒3中。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0]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
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1]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廊中隔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S1.中墙施工中预埋中隔板钢筋:在中墙(1)施工时在中隔板(2)位置将中隔板钢筋进行预埋,同时将正丝的钢筋套筒(3)全部拧进钢筋中,并采用透明胶带进行包裹;S2.提高钢筋套筒的预埋精度:在中墙(1)预埋中隔板钢筋位置处设置钢筋限位架(4),钢筋限位架(4)对预埋的中隔板钢筋间距进行定位;S3.中隔板预制:中隔板(2)分段进行预制,每段中隔板(2)两侧的钢筋对接位置处预留后浇部分(6),待后续连接后进行预留后浇部分(6)的浇筑,在中隔板(2)两侧设置钢筋限位架(4),钢筋限位架(4)对中隔板钢筋进行定位;S4.中隔板通过套筒连接:管廊完成后对中墙(1)中中隔板(2)位置进行放样,采用脚手架搭设移动平台,将中隔板施工区域的混凝土凿除,并将预埋的钢筋套筒(3)进行凿出,凿出后将预制的中隔板(2)放置在移动平台上,利用钢筋限位架(4)的精准对接,将预埋在中墙(1)中的中隔板钢筋与预制的中隔板(2)中的中隔板钢筋通过钢筋套筒(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廊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光袁耀东王晓姝綦峰张强许玉磊贺涛王子维李昆朋田鑫鸿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