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挑流消能的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0214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挑流消能的防护结构,包括边坡,边坡中钻设有第一贯穿孔,第一贯穿孔安装有钢筋,第一贯穿孔外侧固定安装有基座,基座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锚墩基础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锚墩和封端混凝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挑流消能的防护结构通过错距设置的第一防冲桩和第二防冲桩在两个平面上防护使下游河道加固效果好,防冲性能得到了很大提升,下游河道两岸边坡稳定性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大大减小了下游发生工程事故的概率,提高了大坝或水电站工程的安全性,节约了施工与维护成本。节约了施工与维护成本。节约了施工与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挑流消能的防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挑流消能的防护结构,属于河道边坡防护


技术介绍

[0002]高坝或水电站枢纽挑流消能会产生泄洪雾化现象,危及下游河道雾化消能区两岸边坡稳定性,并且挑流消能对下游河道防冲性能也有一定的要求,现有的防冲柱都是一排设置,导致防护力集中在一个平面,防护性不佳,边坡容易塌方,因此需要对两岸边坡进行防护及对河道进行防护加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提高下游河道两岸边坡稳定性的挑流消能的防护结构。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挑流消能的防护结构,包括边坡,边坡中钻设有第一贯穿孔,第一贯穿孔安装有钢筋,第一贯穿孔外侧固定安装有基座,基座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锚墩基础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锚墩和封端混凝土,所述基座上贯穿锚墩基础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锚墩和封端混凝土设置有第二贯穿孔,所述锚墩基础混凝土为三角形,三角形的锚墩基础混凝土与倾斜的边坡配合,基座上分别固定有第一防冲桩和第二防冲桩,所述第一防冲桩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防冲桩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相邻第一防冲桩和第二防冲桩轴线错距分布,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套设在封端混凝土上并且在第一贯穿孔、第二贯穿孔、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中浇筑混凝土来将第一防冲桩和第二防冲桩固定在基座上。
[0006]优选为,所述钢筋依次穿过第一贯穿孔、第二贯穿孔、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中浇筑混凝土后形成锚杆。
[0007]优选为,所述边坡采用C25钢筋混凝土贴坡保护,贴坡混凝土表面布置2~3排 P=1500kN,L=30~50m的预应力锚索。
[0008]优选为,所述封端混凝土的外部直径与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的直径相同。
[0009]优选为,所述钢筋混凝土锚墩为下部大上部小的梯形,所述封端混凝土为圆形。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挑流消能的防护结构通过错距设置的第一防冲桩和第二防冲桩在两个平面上防护使下游河道加固效果好,防冲性能得到了很大提升,下游河道两岸边坡稳定性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大大减小了下游发生工程事故的概率,提高了大坝或水电站工程的安全性,节约了施工与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一种挑流消能的防护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一种挑流消能的防护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4]如图1至图2所示,挑流消能的防护结构包括边坡1,边坡1中钻设有第一贯穿孔 11,第一贯穿孔11安装有钢筋12,第一贯穿孔11外侧固定安装有基座2,基座2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锚墩基础混凝土21、钢筋混凝土锚墩22和封端混凝土23,基座2 上贯穿锚墩基础混凝土21、钢筋混凝土锚墩22和封端混凝土23设置有第二贯穿孔24,锚墩基础混凝土21为三角形,从而三角形的锚墩基础混凝土21与倾斜的边坡1配合能够保证钢筋混凝土锚墩22的轴线与边坡1垂直,钢筋混凝土锚墩22为下部大上部小的梯形,封端混凝土23为圆形。
[0015]基座2上分别固定有第一防冲桩3和第二防冲桩4,第一防冲桩3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1,第二防冲桩4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41。相邻第一防冲桩3和第二防冲桩4轴线错距0.44m,深度为15m

40m,钢筋混凝土抗冲桩的具体深度根据现场地质先导孔复查成果最终确定。
[0016]钢筋12依次穿过第一贯穿孔11、第二贯穿孔24、第一安装孔31和第二安装孔41 中然后浇筑混凝土后形成锚杆。封端混凝土23的外部直径与第一安装孔31、第二安装孔41的直径相同,从而第一安装孔31和第二安装孔41套设在封端混凝土23上并且在第一贯穿孔11、第二贯穿孔24、第一安装孔31和第二安装孔41浇筑混凝土来将第一防冲桩3和第二防冲桩4固定在基座2上。
[0017]第一防冲桩3和第二防冲桩4能够很稳定的被锚杆固定,第一防冲桩3和第二防冲桩4能够在在两个平面上构筑防护墙。
[0018]边坡1采用C25钢筋混凝土贴坡保护,消能防冲设计洪水位高程以下贴坡混凝土厚度为1.5m。贴坡混凝土坡面布置系统锚杆C25,L=4.5m和C28,L=6m,间排距为2.0m,交错布置;贴坡混凝土表面布置2~3排P=1500kN,L=30~50m的预应力锚索。
[0019]左右两岸钢筋混凝土防冲桩采取跳桩施工,即先施工第一防冲桩3,再施工第二防冲桩4。左右两岸均为单排钢筋混凝土抗冲桩,采用多台钻机同时钻第一贯穿孔11,相邻两钻机不宜过近,以免相互干扰。在混凝土刚灌注完毕的邻桩旁成孔时,其安全距离不应小于4倍桩径,或最少间隔时间不应少于36h。为保证成桩质量及尽可能缩短工期,将钢筋混凝土抗冲桩分两序施工,每个区域先施工第一防冲桩3,再施工第二防冲桩4,第二防冲桩4滞后第一防冲桩3为5~6根。
[0020]本技术挑流消能的防护结构通过错距设置的第一防冲桩3和第二防冲桩4在两个平面上防护使下游河道加固效果好,防冲性能得到了很大提升,下游河道两岸边坡稳定性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大大减小了下游发生工程事故的概率,提高了大坝或水电站工程的安全性,节约了施工与维护成本。
[002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挑流消能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边坡(1),所述边坡(1)中钻设有第一贯穿孔(11),第一贯穿孔(11)安装有钢筋(12),所述第一贯穿孔(11)外侧固定安装有基座(2),所述基座(2)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锚墩基础混凝土(21)、钢筋混凝土锚墩(22)和封端混凝土(23),所述基座(2)上贯穿锚墩基础混凝土(21)、钢筋混凝土锚墩(22)和封端混凝土(23)设置有第二贯穿孔(24),所述锚墩基础混凝土(21)为三角形,三角形的锚墩基础混凝土(21)与倾斜的边坡(1)配合,基座(2)上分别固定有第一防冲桩(3)和第二防冲桩(4),所述第一防冲桩(3)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1),所述第二防冲桩(4)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41),相邻第一防冲桩(3)和第二防冲桩(4)轴线错距分布,所述第一安装孔(31)和第二安装孔(41)套设在封端混凝土(23)上并且在第一贯穿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兴张东明柴泽民张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