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液结构及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0005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21
本申请涉及一种排液结构及换热器,排液结构包括第一集流管、吸液管和出气管,第一集流管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出气管设于第一集流管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并连通第一集流管,沿着出气管的出气方向,出气管的内径呈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的趋势,吸液管的一端设于第一集流管内并沿着竖直方向延伸至第一集流管的底部,吸液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出气管内径最小的位置并连通出气管。本申请提供的排液结构及换热器,解决了现有的排液方式导致换热器体积增大进而影响换热器安装的问题。响换热器安装的问题。响换热器安装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液结构及换热器


[0001]本申请涉及换热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排液结构及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通常,换热器使用制冷剂作为热交换的介质,当需要更换换热器内部的制冷剂时,通常会在换热器的最低处设置一个排液管路,但是,排液管路的设置会增大换热器的体积,进而影响换热器在车内的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排液结构及换热器,解决现有的排液方式导致换热器体积增大进而影响换热器安装的问题。
[0004]本申请提供的排液结构包括第一集流管、吸液管和出气管,第一集流管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出气管设于第一集流管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并连通第一集流管,沿着出气管的出气方向,出气管的内径呈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的趋势,吸液管的一端设于第一集流管内并沿着竖直方向延伸至第一集流管的底部,吸液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出气管内径最小的位置并连通出气管。
[000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吸液管的内壁设有螺旋槽,以使气体能够沿着螺旋槽旋入出气管内。如此设置,提高了第一集流管内液体的排出速率。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吸液管的内壁设有螺旋凸起,相邻螺旋凸起和吸液管的内壁围设形成螺旋槽。如此设置,大大降低了螺旋槽的加工难度。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吸液管延伸至第一集流管底部的一端设有止转斜面,第一集流管的底部对应止转斜面设有止挡头,止挡头沿着吸液管的周向止挡于止转斜面的两端,以阻止吸液管围绕自身轴线发生转动。如此,可防止吸液管围绕自身轴线发生转动,大大提高了排液结构的装配牢固程度。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止挡头对应止转斜面设有配合斜面,止挡头通过配合斜面对应贴合止转斜面。如此,提高了止挡头和吸液管的配合紧密程度。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止挡头设有连通槽,连通槽包括设于止挡头顶部的第一开口和设于止挡头侧部的第二开口,连通槽通过第一开口连通吸液管,且连通槽通过第二开口连通第一集流管。如此,避免止挡头影响吸液管吸取第一集流管内的液体。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排液结构还包括多个卡扣,卡扣一端可拆卸连接于第一集流管的内壁,另一端卡接于吸液管的外壁,且多个卡扣沿着吸液管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如此,避免吸液管在第一集流管内发生晃动,提高了排液结构的稳定性。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吸液管的外壁设有多个卡环,多个卡环沿着吸液管的延伸方向止挡于卡扣的两侧。如此,可以避免吸液管在第一集流管内发生上下移动。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出气管的竖直高度h和第一集流管沿着竖直方向的总高度H满足,0.4H<h<0.5H。如此设置,大大增强了吸液管排出第一集流管内液体的速率。
[0013]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进气管、第二集流管、芯体和如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排液结构,进气管设于第二集流管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并连通第二集流管,芯体设于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并连通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排液结构及换热器,由于沿着出气管的出气方向,出气管的内径呈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变大的趋势,因此,当气体从第一集流管进入出气管并沿着出气管的出气方向流动时,气体的流速先变大再变小,并且,在出气管内径最小的位置,气体的流速达到最大。由文氏效应可知,高速流动的流体附近会产生低压,从而产生吸附作用。如此,通过设置吸液管,位于第一集流管底部的液体能够通过吸液管被吸入出气管内并被出气管内的气体带走。由于吸液管的一端设于第一集流管内,另一端设于出气管内,因此,设置吸液管并不会增大排液结构乃至整个换热器的体积,如此,不仅能够有效排出换热器内的液体,还能够避免换热器体积过大导致换热器安装困难。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分解图;
[0018]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排液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所示A处的放大图;
[0020]图5为图3所示B处的放大图;
[0021]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排液结构位于出气管处的剖视图;
[0022]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排液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0023]附图标记:100、第一集流管;200、吸液管;210、止转斜面;220、卡环;300、出气管;310、收缩段;311、卡槽;320、扩张段;330、第一直管段;340、第二直管段;350、第三直管段;400、止挡头;410、连通槽;500、卡扣;600、进气管;700、第二集流管;800、芯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6]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
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27]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流管(100)、吸液管(200)和出气管(300),所述第一集流管(100)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出气管(300)设于所述第一集流管(100)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并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100),沿着所述出气管(300)的出气方向,所述出气管(300)的内径呈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的趋势,所述吸液管(200)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集流管(100)内并沿着竖直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集流管(100)的底部,所述吸液管(200)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出气管(300)内径最小的位置并连通所述出气管(3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管(200)的内壁设有螺旋槽,以使气体能够沿着所述螺旋槽旋入所述出气管(300)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管(200)的内壁设有螺旋凸起,相邻所述螺旋凸起和所述吸液管(200)的内壁围设形成所述螺旋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管(200)延伸至所述第一集流管(100)底部的一端设有止转斜面(210),所述第一集流管(100)的底部对应所述止转斜面(210)设有止挡头(400),所述止挡头(400)沿着所述吸液管(200)的周向止挡于所述止转斜面(210)的两端,以阻止所述吸液管(200)围绕自身轴线发生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头(400)对应所述止转斜面(210)设有配合斜面,所述止挡头(400)通过所述配合斜面对应贴合所述止转斜面(210)。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耿标潘梦涵卢道枫陈卫玲裘佳乐许敏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银轮新能源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