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管路的固体定量下料装置、固体运输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9953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力管路的固体定量下料装置,包括转轴、壳体、转子;其中,壳体表面设有进料口与下料口;转轴一端连接转动驱动力矩,并固定连接转子,以带动转子同步转动;转子位于壳体内,呈圆盘状,其盘面开设有用于转运固体物料的第一镂空部;转轴定速转动,第一镂空部在转子转动过程中依次对准进料口、下料口,以形成对压力管路内固体物料的定量下料。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固体运输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定量转子的转速快慢来实现在任何可调的流量范围内,克服了固体物料易结拱的问题,实现了固体给料的连续稳定输送,以确保后续反应的稳定性与反应效率;有利于光伏行业和半导体行业推广应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力管路的固体定量下料装置、固体运输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送料,特别涉及一种压力管路的固体定量下料装置、固体运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光伏行业和半导体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市场对多晶硅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内的多晶硅产量逐年递增,2021年上半年国内多晶硅产量为 23.8万吨,蕴含极大的市场前景。在实际生产中,固体传输与定量输送是多晶硅生产一种重要环节。
[0003]传统的旋转给料阀,如记载在申请号为202020986749.9中的一种落料均匀的旋转给料阀,在多年前多晶硅行业刚兴起时,在三氯氢硅合成上国内有过很多尝试,但效果不好。
[0004]对于固体颗粒或粉料的进料输送及下料过程中(如冷氢化进料)大多采用盘阀,如记载在申请号201921949295.1中的一种物料输送装置及下料调节装置,其通过控制开度来实现下料量的控制,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0005]国内现有多晶硅制取的工艺流程分为多个阶段,具体到多晶硅冷氢化工段,因硅粉在湿度稍大情况下容易粘接,流动性差,故在运输管路中维持一定的压力;同时在下料装置入口处结拱,难以顺利下料。现在多晶硅生产管理精细化要求程度高,若硅粉给料无法做到连续稳定的输送,将会大大影响反应效率和稳定性。因此若能开发一种能精细控制、定量进料的装置,将确保FBR反应的均匀性,从而使得反应更加平稳。
[0006]对此,急需设计针对压力管路的固体定量下料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力管路的固体定量下料装置,通过定量转子的转速快慢来实现在任何可调的流量范围内,节流孔都会由全关到全开变化,克服了固体物料易结拱的问题,实现了固体给料的连续稳定输送,以确保后续反应的稳定性与反应效率。
[0008]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压力管路的固体定量下料装置,包括接入于配置有一定气压环境的固体运输通路的下料组件,所述下料组件包括转轴、壳体、转子;其中,
[0009]所述壳体表面设有进料口与下料口;
[0010]所述转轴一端连接转动驱动力矩,并固定连接所述转子,以带动所述转子同步转动;
[0011]所述转子位于所述壳体内,呈圆盘状,其盘面开设有用于转运固体物料的第一镂空部;
[0012]所述转轴定速转动,所述第一镂空部在转子转动过程中依次对准进料口、下料口,以形成对压力管路内固体物料的定量下料。
[0013]优选地,所述下料组件还包括吹扫组件,其连通外部气源,并与所述下料口相对,用以形成下料的气流。
[0014]优选地,所述进料口与下料口的中心与所述转轴的转动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0015]优选地,所述转子的外表面还设有切除结构,以增大所述转子的外表面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的间距,以降低所述下料组件内结垢引起的转动卡涩。
[0016]优选地,所述切除结构配置于盘面上以形成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壳体内壁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镂空部表面与所述壳体内壁的间距。
[0017]优选地,所述盘面还开设有第二镂空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镂空部与转轴之间,用以导出散逸的固体物料。
[0018]优选地,所述切除结构配置于所述转子侧壁面,以形成向内的坡面;所述坡面与所述壳体内壁的间距沿固体物料的进料方向逐渐增大。
[0019]优选地,所述下料组件还包括衬管,其中,所述衬管为中空管状结构,其安置于第一镂空部内,与所述壳体内壁形成固体物料的转运空间。
[0020]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固体运输系统,包括所述的压力管路的固体定量下料装置、进料管路、下料管路、驱动组件、控制装置;其中,
[0021]所述进料管路密封连接固体定量下料装置的进料口;
[0022]所述下料管路密封连接固体定量下料装置的下料口;
[0023]所述驱动组件的转动输出端固定连接固体定量下料装置的转轴;
[0024]所述控制装置用以形成对所述驱动组件电气化驱动控制;
[0025]在所述控制装置的配置下,所述驱动组件驱使所述转轴定速转动,以对所述下料管路实现定量供料。
[0026]优选地,还包括冷却装置,用以对所述固体定量下料装置进行冷却降温。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力管路的固体定量下料装置,包括接入于配置有一定气压环境的固体运输通路的下料组件,下料组件包括转轴、壳体、转子;其中,壳体表面设有进料口与下料口;转轴一端连接转动驱动力矩,并固定连接转子,以带动转子同步转动;转子位于壳体内,呈圆盘状,其盘面开设有用于转运固体物料的第一镂空部;转轴定速转动,第一镂空部在转子转动过程中依次对准进料口、下料口,以形成对压力管路内固体物料的定量下料。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固体运输系统。本专利技术通过定量转子的转速快慢来实现在任何可调的流量范围内,节流孔都会由全关到全开变化,克服了固体物料易结拱的问题,实现了固体给料的连续稳定输送,以确保后续反应的稳定性与反应效率。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有利于光伏行业和半导体行业推广应用。
[0029]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3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1]图1为压力管路的固体定量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实施例1中的压力管路的固体定量下料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实施例1中的第一转子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实施例2中的压力管路的固体定量下料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0035]图5为实施例2中的压力管路的固体定量下料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0036]图6为实施例2中的第二转子的结构示意图一;
[0037]图7为实施例2中的第二转子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8]图8为实施例2中的第二转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0039]图9为实施例2中的第二转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0040]图10为实施例2中的第二转子的盘面正视图;
[0041]图11为图10的C

C剖视图;
[0042]图12为图10的D

D剖视图;
[0043]图13为图10的E

E剖视图;
[0044]图14为压力管路的固体定量下料装置的俯视图;
[0045]图15为图14的A

A剖视图;
[0046]图16为图14的B

B剖视图;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压力管路的固体定量下料装置,包括接入于配置有一定气压环境的固体运输通路的下料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组件(10)包括转轴、壳体、转子;其中,所述壳体表面设有进料口(800)与下料口(900);所述转轴一端连接转动驱动力矩,并固定连接所述转子,以带动所述转子同步转动;所述转子位于所述壳体内,呈圆盘状,其盘面开设有用于转运固体物料的第一镂空部(520);所述转轴定速转动,所述第一镂空部(520)在转子转动过程中依次对准进料口(800)、下料口(900),以形成对压力管路内固体物料的定量下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管路的固体定量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组件(10)还包括吹扫组件(130),其连通外部气源,并与所述下料口(900)相对,用以形成下料的气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力管路的固体定量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800)与下料口(900)的中心与所述转轴的转动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管路的固体定量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的外表面还设有切除结构,以增大所述转子的外表面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的间距,以降低所述下料组件(10)内结垢引起的转动卡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管路的固体定量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除结构配置于盘面上以形成凹槽(511),所述凹槽(511)与所述壳体内壁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镂空部(520)表面与所述壳体内壁的间距。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俊伟黎玉飞吴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安特威工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